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故事01 冬至馄饨的由来
过去老北京流传着“冬至馄饨夏至面”的俗语,这背后其实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汉朝时,边疆地区深受北方匈奴侵扰,百姓苦不堪言,生活被搅得支离破碎,安宁成了奢望。
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他们为人极度凶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村落化为废墟,百姓哭声震天,边疆百姓对这二人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力反抗。
后来,有个足智多谋的百姓想出一个法子,他把满腔的愤恨都揉进了面团里,将肉馅精心包成角儿的模样,这形状好似金戈,又似堡垒,寓意着要将敌人团团围住。
这食物取了“浑”与“屯”二字的读音,被大家称作“馄饨”,百姓们以吃馄饨这种方式,宣泄着对浑氏和屯氏的痛恨,同时,也在心底默默祈求上苍,希望能平息这无休止的战乱,让大家重新过上太平日子。
巧的是,这承载着百姓心愿的馄饨第一次制作出来,正是在冬至这一天。
此后,每年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包上美味的馄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腾腾热气中,既品尝着美食,又缅怀那段艰难岁月,更祈愿往后的日子能如这馄饨馅一般,饱满又安稳,不再受战乱之苦。
时光流转,冬至吃馄饨的习俗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上古之时,天地初辟,万物生灵在浩渺天地间繁衍生息。有位叫“乌鸦”的姑娘,她的父亲是主宰乾坤、统御三界的天帝。
一年冬至,寒夜深沉,狂风呼啸着席卷了大地。天帝于天庭俯瞰人间,惊见苍穹裂开一道可怖的巨大缝隙,刹那间,灾祸肆虐人间:暴雨如注,滔滔洪水淹没了大片庄稼;寒风如刀,刮倒无数房屋,百姓叫苦连天。
天帝心急如焚,急召天庭众神商讨对策,无奈众神皆束手无策。天帝只得向人间征召壮汉,期望人力补天。
一群身强力壮的男子应召而来,他们搬巨石、搭云梯,使尽浑身解数往裂缝里填物,却如螳臂当车,裂缝丝毫不减,灾祸依旧蔓延。
值此绝境,乌鸦姑娘挺身而出。她身形虽娇小柔弱,眼神却坚毅如钢。她深知,若不补救,人间将生灵涂炭。
晨曦未露,她便起身奔赴山林,精心挑选坚硬的石子、柔韧的树枝,用藤条捆扎成工具。回到裂缝旁,她不顾寒风刺骨,双手紧握材料,一点一点往裂缝里填。但裂缝太深,进展缓慢,乌鸦姑娘心急如焚。
忽然,她灵机一动,呼唤来一群麻雀。麻雀们机灵敏捷,常在山林穿梭。乌鸦姑娘恳请它们帮忙传递材料,麻雀们被其勇气打动,叽叽喳喳应允。此后,麻雀们忙碌于山林与裂缝间,衔石递枝,助力乌鸦姑娘。
寒来暑往,经乌鸦姑娘不懈努力,天空终于复原,湛蓝如宝石,光芒万丈。天帝欣慰至极,为嘉奖女儿,将冬至定为特殊日子,让农民以此为农事标尺,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铭记乌鸦姑娘带来的福祉。
此后,每逢冬至,纪念仪式代代相传。
故事03 太阳娘娘与冬至
在久远的古代,人们仰望苍穹,敬畏自然,对冬至这天有着极为浪漫的想象。他们笃信,在这特殊的一日,太阳娘娘会离开她常驻的南方天际,奔赴北方,探望她在那儿的孩子们。
平日里,太阳娘娘温柔地将温暖与光明播撒人间,大地万物方能生机勃勃。然而,冬至一到,北方陷入一年中最为严寒的时段,凛冽的寒风呼啸,冰雪肆意铺展,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格外艰难。太阳娘娘心生悲悯,于是在这一天,毅然踏上向北的路途。
聪慧的古人深谙太阳娘娘的慈爱,为了迎接她的降临,每至冬至,部落里便热闹非凡。
夜幕低垂,人们齐心协力燃起熊熊篝火,跳跃的火苗驱散寒意同时,映红了张张满怀期待的脸庞,那是他们向太阳娘娘发出的盛情邀约;还有一盏盏摇曳的烛火,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屋外、窗边,照亮娘娘前来的道路。
家中,女人们纷纷拿出积攒的食物,精心烹制出一桌桌丰盛的佳肴,摆满碗筷,热气腾腾,满含着对太阳娘娘的感恩。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这些饱含着敬意与期盼的传统庆祝仪式,不但未被时光尘封,反而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成为冬至佳节里最打动人心、最具烟火气的重要仪式。
(故事内容收集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