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一封信回得风生水起,除了老舍没谁了

情感   文学   2024-11-19 12:20   北京  

在文学浩瀚的星空中,老舍先生宛如一颗光芒万丈的巨星,闪耀着独特而永恒的光辉!

 

幽默界的天花板

 文/孙慧丽  


一直认为老舍先生是正襟危坐在教科书里的大作家,不苟言笑,望而生畏,严肃刻板,如在云端。


却不料,终究是我孤陋寡闻了!


自从花生记被老舍先生叫停,我开始迷恋起了先生的幽默,这些天读了先生好多文章,


算是彻彻底底领略到了语言大师的风范,人民艺术家的才华!也终于终于知道了原来课本里严肃的大咖还是个段子手!


昨日落花生里的幽默风趣自不用说(幽默宇宙的超级巨星,老舍先生),那是先生平日里的悠闲!


可回出版社催稿信总该是件严肃的事吧,先生却脑洞大开,居然运用戏曲中的念白回了一封诗体信,令人惊叹才华之余再次忍俊不禁。


据记载,抗战时期,有一年,复旦大学教授、北新书局《青年界》总编辑赵景深“想多拉点小说”刊登。


于是向“新认识的朋友”老舍约稿。他的约稿函上只有一个大大的“赵”字,用圈圈起来,意思是说:赵某被围,快发救兵。


当时在齐鲁大学文学院任教的老舍接到“求救信”,心领神会,在寄上稿件的同时,幽默地回了一封诗体答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


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


正是:旌旗明日月,杀气满山头!


短短一首小诗,编辑催稿的“苦相”,作者的自谦跃然纸上。


起笔“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将朋友所处困境化为古时战场的绝境,紧张感扑面而来。


紧接着“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战场”切换,把投稿行为戏剧化,


如相声抖包袱般,出其不意地戳中笑点,让你边笑边仿佛看见一名身着戎装,精干利落的小将侧身上马,奔腾而去。


“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更是有声有色,读句子你是不是恍然看见,


那马似一阵旋风飞卷而来,鬃毛飞扬根根竖立,蹄声哒哒仿佛敲着战鼓,“嘚嘚嘚”地停在跟前,


只见小将翻身下马,抱拳行礼,铿锵有力地说:“俺老孙……哦不,俺老舍来也, 带来两千人马,可惜都是老弱残兵!


这风趣,这幽默,这阵仗,你觉得是在回信吗?这分明就是一集剧啊!


结尾“旌旗明日月,杀气满山头”,恰似在这场幽默的文字游戏里,突然摆起了严肃,却又因前文的诙谐,让这“气势”也带上了萌萌的喜感。


能把一封信写得百转千回,风生水起,除了老舍真的没谁了。


据记载,抗战胜利后,在上海辣斐大戏院召开的一次文艺欣赏会上,赵景深还曾当众宣读了这封信,和大家一道奇文共赏。


后来,语言大师这封充满妙趣的回信,刊载在1946年3月15日出版的《文艺春秋》第2卷第4期上,现收录于《老舍全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

 

 ---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阅读。


  

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画,雁栖湖的秋美翻了天

如诗如画的雁栖湖背后藏了多少动人故事

秋日雅事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功

多年的夫妻终于熬成了你说我猜

花生记 :从泥土中来,向人生处悟(五)

看不速之客如何搅黄了国庆假期

箩面雨  岁月温柔的呢喃

在车里听雨

满架蔷薇香
小窗眷诗行 , 满架蔷薇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