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是为了把过去的时光还原。不至于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失去。直到有一天什么也不记得的时候,还可以抚摸这些有温度的文字,想起我的父母,我的兄弟姐妹。
父亲离开十四年了,还是从他说起吧。
01
那天下班刚进家门,父亲就问我:“朱经理去世了?”我随口答到:“是的,您也知道了。”父亲又紧跟一句:“听说可排场,有一二十辆车。”
父亲望着我,眼神里没有羡慕,而是满含期待。我说“这算啥,比他排场的多了去。”父亲又说:“他有3个孩子。”
我懂父亲的心思,随口调侃一句:“爸,我说一句你别生气,将来你肯定比他排场。他欺负你几十年,最后还是败在你手中。”
父亲又说:“他打压我的时候,我的日子有多难过。”
我说,人在做,天在看,你已经赢了他。你比他长寿。他小你几岁,刚60出头就走了,没有机会享受美好生活。你多子多福,他3个孩子,你6个孩子,而且我们混的比他的孩子强。
想起在朱经理手下当差的日子,父亲的眼睛里闪起泪光。顿了顿,说出一句:“等我老(死)了,一定给我弄个车队,九泉之下,我也要打败他。”
我说,放心吧,五十辆车都没问题。
听完我的话,父亲泪流满面。
02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正处于人生的低谷,那是一段夹着尾巴做人的艰难时光。
朱经理对我父亲这个“问题”部下,横挑鼻子竖挑眼,看哪儿都不顺。父亲知道,朱经理是忌惮自己能力比他强,群众威望比他高。
为了躲避世事的纷争,不在公司看人脸色,父亲主动要求干采购工作。
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父亲所在的生产资料公司物资奇缺,公司要派出采购人员到全国各地求购商品。
采购员是苦差事。父亲毛遂自荐,踏上了外出采购的艰辛之路。他常年奔波在外,家里孩子多负担重,为了节省开支,他常常带着煤火炉,自己做饭。面对上司的刁难,他只能隐忍,咽下委屈和无奈。
03
命运的转机就在1978年,父亲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采购员,一跃成为公司经理。而那个总是刁难他上司,戏剧性地成了父亲的部下。
本以为生活就此平静美好起来,可谁也没想到,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
朱经理心怀不满,私下拉帮结派孤立父亲。在单位任何场合,父亲都能感受到那股隐隐的敌意。但父亲并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倒,他用自已的宽容和大度,化解了原上司在工作中设置的障碍和矛盾,让所有问题逐一化解。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朱经理没有难倒父亲,他自己反倒情绪低落,埋天怨地,终日郁郁寡欢,疾病缠身。
在他住院期间,父亲不计前嫌,带礼物去看他,让他看开,凡事放下。朱经理始终未能释怀,刚刚退休,本该享受退休生活,颐养天年的时候,却离开了人世。
05
父亲一生坎坷,少年丧父,中年又跌入人生低谷。他说要感谢奶奶,在那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让他读书。文化底蕴和内心的强大,父亲克服了人生路上的道道难关。
他唯一的诉求就是让后人给他办一个体面的后事。他才没白受人间苦,没白养6个儿女,他说九泉之下和朱经理有一拼,死而无憾。
柏木椗子,黄练裹,坟前立碑,有车队送他去远行。这就是父亲的理想。儿女们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愿望,更是他对曾经受过的委屈和不公的一种渲泄,是他内心深处渴望得到的一种慰籍。
06
父亲活到84岁,在他那个偏僻的小乡村里,他学问最高,寿命最长,也是唯一靠读书走出农门的人。
父亲的遗愿实现了。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一,我为父母亲送寒衣。站在父母墓前,倾诉自己无尽的思念,一股暖流从心中涌起,父亲用他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定信念,勇敢地面对。
父亲的那句话,也成为我生命中一段无法忘怀的言情篇章,它承载着父亲的梦想,亲情的爱,还有关于人性、奋斗的深刻感悟。它将会在我人生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往期回顾
儿子和学妹相恋6年,我买房买车筹备婚礼。儿子突然不想结婚了,说不能帮她做扶弟魔。
我58岁,退休金4200元,有房有存款。告诉你:单身后千万别和谁再续前缘,男人再婚的目的都是这样。
65岁的姐姐说她昨晚睡的最香。原因是外出了,不用考虑给儿孙们做早饭。我说,活该!那么好的条件你却没苦硬吃。
瞒着老伴,我用15万元翻修老家平房,过上了期待己久的田园生活。不到一年,我又连滚带爬逃回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