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0月的南疆,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李跃进随旅游团踏上了这片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
这一天自由活动,他留连在民族风情街,准备采购一些土特产送给亲朋好友。
色彩斑斓的干果,精美的手工艺品,让他眼花缭乱。拿起一包五彩葡萄干仔细端详,不经意抬眼,视线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微风吹乱了她的白发,但她浑身散发的独特气质,让他的心猛的一颤。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身影,酷似四十五年前在知青插队时的初恋一一林宛。
他迫不及待地靠近她,又感觉唐突,便若无其事的低声轻唤:“林宛…林宛。”
正在挑选大枣的她猛地抬头,稍一愣症:“李…跃进。”“对对,我是,我是。”
彼此的视线交织在一起:两鬓斑白,热泪盈眶,满脸皆是震惊又充满惊喜。
02
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77年,一群充满朝气蓬勃与理想的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踏上了下乡插队的征程,李跃进、林宛便在其中。
他来自县城,她来自省城。
下乡之前,李跃进、林宛和其他青年一样,对乡村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憧憬。然而,抵达偏远又地处山区的农场,这个从小生长在父母呵护下的文弱青年,还是被眼前破败不堪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摇摇欲坠的土坯房,狭窄崎岖的小路,饱经沧桑的农场工人,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李跃进意识到,真实的农村生活要比想象中艰苦数倍。
03
幸运的是,农场的人淳朴热情,农场领导对他们十分爱护。把一起来的男女知青混搭成劳动小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样安排,也减轻了他们对家的思念。
李跃进林宛刚好在一个小组。
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他们都被上工的钟声催醒。迎着第一缕晨曦,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地头。田间的劳作是辛苦的,炎炎夏日,他们弯腰收割、除草,汗水湿透了衣衫。
冬天,他们蜷缩在土坯房里,从山上拣来树枝树根烤火。看书,侃大山,掰手腕,翻跟头,打发百无聊赖的漫漫冬季。
林宛离家远,大伙对她格外关照。
有一年麦收,林宛不小心被镰刀割伤了手指,鲜血直流。李跃进扔下镰刀,跑过来,小心翼翼地为她包扎伤。他的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心疼,那一刻,林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04
李跃进总是默默的照顾着林宛,分配给林宛的重活他抢着干。林宛把他换下的衣服偷偷洗干净。
夜晚,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知青点,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和同伴们一起,读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保尔柯察金的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梦想。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像海燕那样,去追寻更广阔的天空。
爱意可平人间苦涩,真情可抵岁月漫长。两颗年轻的心在艰苦的劳动中,渐渐靠近,他们彼此鼓励,相互扶持,一种特殊的情愫在他们之间悄然萌生。
05
1979年,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李跃进响应号召应征入伍,走进军营。林宛则凭借自身努力考上了医学院。
分别那天,他们许下约定,无论未来如何变幻,都要保持联系,静静等待再次相聚的那一天。
李跃进踏上战场,参加了自卫反击战。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英勇无畏,冲锋在前。弹片划进他的脸,右脸留下难看的疤痕。
躺在病床上的李跃进,对着镜子看看自己面目全非的脸,心中满是痛苦与绝望。他想林宛,觉得自己配不上她,更不能连累她。于是,他狠下心来,断绝了与林宛的联系。也告之好友,对林宛封锁自己的消息。
大学校园的林宛,时刻在牵挂着李跃进,每天守在信箱旁,期待着他的来信。
林宛大学毕业,分配到省直医院工作,始终也没收到李跃进的任何消息。她心中充满了疑虑与担忧,李跃进像是人间蒸发般的从她生活中消失。
06
直到四十五年后的南疆相遇。
李跃进小心翼翼地叫出那个在心底藏了四十五年的名字:“林宛,林宛。”声音虽轻,却仿佛有着无尽的力量。几乎是瞬间,她抬起了头。四目相对,李跃进看到了林宛眼中同样的震惊与惊喜。
李跃进看着林宛,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她的眼神依如当年那般清澈,又平添了知性的美。
李跃进感慨:“没想到,在这个国庆,我们两个来自中原的人,相隔四十五年,在新疆,竟然能再次相遇。只是如今的我们,两鬓如霜,拖儿带女。”
杨绛先生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不相欠,怎相见!每一次的重逢,都是对过去美好记忆的延续。
爱情美好,友情珍贵!
他们的故事,像一首悠扬的情歌,在岁月的长河中回荡,让人湿了眼眶。
往期回顾
母亲刚来儿子家住,儿媳妇就带着孩子连夜搬走。母亲当场扇儿子耳光,没想到儿子随后的举动让母亲惊呆。
国庆节没过完,妹妹就要把她婆婆送到养老院。不是不孝,实在是熬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