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南方的南朝(420年-589年)和北方的北朝(439年-581年)两个南北对峙政权的统称,从420年东晋灭亡,南朝宋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形成的南北对峙的局面。
南朝承自东晋,从420年刘裕代晋算起,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
北朝承自16国,首个政权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推行改革,国势强盛,但于六镇之乱后衰落,在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577年,北周灭北齐。581年,隋代北周,北朝结束。
589年,隋文帝发兵灭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后延续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编户齐民、依附户及奴婢。南方四朝社会相对稳定,江南开发规模空前,使南方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在胡汉交融、南北会通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重生,为此后隋唐时期的繁荣强盛奠定基础。
南北朝初期版图:
南北朝末期版图:
南北朝疆域范围历史演变图:
1、南朝(宋):
1. 刘裕:南朝刘宋开国君主,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出身十大门阀士族:彭城刘氏。
自幼家贫,后来投身北府军为将。对内,他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之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
凭借巨大的军功,他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最终代东晋称帝,建立刘宋。
2. 檀道济:东晋末年名将,刘宋开国元勋,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
最初参加谢玄创建的北府兵,投身于刘裕部下。随刘裕率兵平定桓玄之乱,之后又随刘裕平定卢循之乱。416年,拜冠军将军,随刘裕攻打后秦,破后秦新蔡、洛阳、潼关;联合王镇恶收复长安,灭亡后秦。
刘宋建立后,抵御北魏进攻,多次建立战功。他还根据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36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
3. 谢灵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和音乐家,被誉为“文学宗师”。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擅长山水诗的创作,以清新脱俗的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
4. 刘勔miǎn :南朝刘宋著名将领、大臣。字伯猷,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出身十大门阀士族:彭城刘氏。
早年家贫,少有志节,兼好文义。宋孝武帝在位期间,参与平定萧简、刘义宣、刘诞的叛乱,又率军进讨合浦大帅陈檀,并通朱崖道,先后以功封大亭侯、金城县五等侯。
宋明帝即位后,四方反叛,他以辅国将军督军征讨豫州方向的叛军,善抚将帅,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因功封鄱阳县侯,食邑千户,拜太子左卫率。后又转任右卫将军、使持节、都督豫司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豫州刺史,统军抗拒北魏,多次击退北魏军。
5. 刘义庆: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袭封临川王,出身十大门阀士族:彭城刘氏。
他组织编写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人物言行和轶事的笔记小说,对后世文学、史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该书语言简洁生动,展现了当时人物的风貌、思想和社会风尚,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史料价值。
2、南朝(齐):
1. 萧道成:南朝齐开国皇帝,西汉相国萧何第24世孙,庙号太祖,谥号高帝,字绍伯,出身十大门阀士族:兰陵萧氏。
他原本是南朝宋的将领,在宋明帝刘彧即位后,各地叛乱不断,萧道成以右军将军、骁骑将军等职务参与平定叛乱,为明帝巩固帝位立下汗马功劳。后来逐渐掌握大权,最终于479年废黜宋顺帝刘准,建立南齐。
萧道成崇尚节俭,在位时以身作则,将宫殿、御用仪仗等凡用金、铜制作的器具全部用铁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挂饰等统统取消。
2. 萧赜zé:萧道成长子,母刘智容,字宣远。齐高帝萧道成死后,时为太子的他继位,年号永明。他力行节俭,不喜游宴,通好北朝,减少军事调动,任用良吏,政事修明。
在位的11年间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较为安定,使百姓无鸡鸣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史称“永明之治”。
3. 陈显达:南朝齐名将,仕南齐官至太尉,封鄱阳郡公,南彭城郡(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
他初仕刘宋,跟随沈攸之北伐,拜濮阳太守。后追随齐高帝萧道成,平定刘休范、沈攸之叛乱。南齐建立后,拜护军将军,先后担任南兖州、益州、雍州、江州刺史。
他曾在永明二年(484 年)十月平定益州山夷叛乱。永元元年(499 年),陈显达率部 4 万人进攻北魏,多次大破北魏名将元英。后因东昏侯萧宝卷擅杀大臣,陈显达担心遇害,遂起兵反叛,拥立建安王萧宝寅为帝,带兵进攻建康,兵败被杀,时年72岁。
4. 褚渊:南朝宋、齐两朝大臣,字彦回。在南齐建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宋顺帝禅位时,褚渊手捧玺绶,领着文武百官劝萧道成即位。他在南齐,官至司徒、侍中,封南康郡公。褚渊以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著称,但也因在宋、齐两朝易代之事上的表现,受到一些人的非议。
5. 王俭:南朝齐文学家、名臣、目录学家,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丞相王导5世孙,王僧绰之子,出身魏晋名门:琅琊王氏。
早年丧父,为叔父所养。宋明帝时,娶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自幼好学,精通经史。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曾撰写《七志》等著作,对后世的目录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在南齐,官至尚书令、侍中,封南昌县公。王俭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南齐的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6. 陆慧晓:南朝齐名臣,字叔明,吴郡吴县(今苏州)人,东晋太尉陆玩之玄孙。
为人清正廉洁,学识渊博,在南齐时担任过吏部郎等职务。他善于识别人才,举荐了不少有才能的人,受到当时人们的赞誉。陆慧晓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成为南齐时期的名臣之一。
3、南朝(梁):
1. 萧衍:南朝梁开国皇帝,庙号高祖。他原本是南齐的官员,后通过禅让的方式取代南齐,建立南梁。出身十大门阀士族:兰陵萧氏。
萧衍在位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他本人也博学多才,擅长文学、书法、音乐等。但晚年迷信佛教,多次舍身出家,导致朝政混乱,国力衰退。
2. 陈庆之:南朝梁名将,字子云,义兴郡国山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
他出身寒门,但极具军事才能,早年是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赏识。南梁大通元年(527 年),他与将领曹仲宗、韦放联合率军进攻北魏的涡阳,历经艰苦战斗,迫使涡阳城守将王纬投降。
南梁大通三年(529 年),他率领七千白袍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击败魏将丘大千、元晖业等,连续攻克荥阳、虎牢等重要城池,护送魏北海王元颢进入洛阳。其军事成就堪称传奇,有“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美誉。
3. 韦睿:南朝梁名将,出身名门望族。他有胆有识,善于用兵,在钟离之战中运用火攻击败北魏军队,取得南朝对北朝作战的一次大捷,为保卫南梁的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
4. 曹景宗:南朝梁名将,刘宋征虏将军曹欣之之子。出身将门世家,勇猛善战,精通骑射,参与了多场重要战役,在钟离之战中率领骑兵冲锋陷阵,多次击败北魏军队,为南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江淹:南朝齐、梁政治家、文学家,字文通,济阳考城人。
年少时以文章才华闻名,其作品风格清新秀丽,尤以辞赋著称。代表作有《恨赋》《别赋》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传说他晚年才华衰退,于是就有了“江郎才尽”的典故。
6.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人。
他博学多才,对道教的理论和实践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在医药、天文、地理等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著作《真诰》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7. 王僧辩:南朝梁名将,字君才,太原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右卫将军王神念之子,出身十大门阀士族:太原王氏。
王僧辩在梁武帝天监(502年-519年)年间随父王神念自北魏降梁,为湘东王萧绎左常侍,先后任王府司马和武陵、广平、新蔡、竟陵等郡太守,一直跟随萧绎。
承圣三年(554年),西魏进攻江陵,王僧辩率军西上救援,未至而江陵破,萧绎死,即与陈霸先共同迎立萧绎之子萧方智(梁敬帝)即位建康,后任骠骑大将军、中书监、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陈霸先共理朝政。
他是平定侯景之乱的主力,勉强称得上是中兴之将。但后期在面对北齐时意志不坚定,行为软弱,接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废嫡立庶,欲独揽大权,最终引起陈霸先的反感,被其击败后杀死。
8. 沈约: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刘宋建威将军沈林子之孙、刘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出身吴兴沈氏。少时孤贫,笃志好学。
作为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
其诗与王融等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帝本纪》等史书,其中《宋书》被选入二十四史,为研究南朝宋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4、南朝(陈):
1. 陈霸先:陈朝开国皇帝,即陈武帝,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下若里(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出身贫寒,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在梁末乱世中崛起。
曾辅佐梁元帝讨平侯景之乱,后又击败王僧辩等对手,掌握南朝梁的大权。公元557年,陈霸先受禅称帝,建立陈朝,国号陈,定都建康(今南京)。
在位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皇权,轻徭薄赋鼓励农桑,使得江南经济得以恢复发展。陈霸先还多次打退北齐军队入侵,为保卫南方的汉族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陈蒨qiàn:南朝陈第二位皇帝,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本名陈昙蒨,字子华,号荃菺,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
他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史称“天嘉之治”。陈蒨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和栽培,担任朝吴兴太守。在陈霸先去世后,继承皇位,继续推动陈朝的发展。
3. 陈顼xū:南朝陈第四位皇帝,陈武帝陈霸先之侄,陈文帝陈蒨之弟,始兴昭烈王陈道谭次子,本名陈昙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县)人。
天康元年(566年),陈文帝去世,侄子陈伯宗即位,陈顼任侍郎。光大二年(568年),陈顼废黜陈伯宗,自立为帝,改元太建。
他在位期间,兴修水利,开垦荒地,鼓励农民生产,并派大将吴明彻北伐吕梁(今江苏省徐州市附近)和寿阳(今安徽省寿县),一度占据淮泗之地。
4. 陈叔宝: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宣帝陈顼嫡长子,陈顼与皇后柳敬言之子,字元秀,小名黄奴。
在位期间,荒废政事,纵情酒色,迷恋诗乐,导致陈朝国势江河日下。祯明三年(589年),隋军南下,攻破广陵、京口和都城建康,陈叔宝被俘至长安,陈朝灭亡。
陈叔宝及从属官僚并入隋朝以后,隋文帝在长安修治宅邸,礼遇甚厚。入隋以后,陈叔宝也是经常沉湎酒色,醉生梦死。
仁寿四年(604年),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他在诗歌艺术上有一定贡献,其所作《玉树后庭花》最为轻艳,这首诗歌被称为亡国之音。
5. 吴明彻:南朝陈名将。字通昭,秦郡(今江苏六合)人,南齐南谯太守吴景安之孙,南梁右军将军吴树之子。
太建五年(573年),他受陈宣帝陈顼之命北伐,多次取得胜利,一度占据淮泗之地,为陈朝的军事扩张做出了贡献。但后来在与北周的战争中,兵败被俘,不久后去世。
6. 冼夫人:南朝梁、陈时期,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她在陈朝时期,支持陈朝的统治,维护了岭南地区的稳定。
陈霸先通过重用冼夫人等少数民族首领,巩固了陈朝在西南地区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