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9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改元建隆。后来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了宋朝在与辽国、西夏、金国的交战中频频失利。
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国。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相传其种子来自占城国 (今属越南) 而得名),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在东南亚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政治人物:
• 赵普:北宋开国功臣,宋太祖赵匡胤的重要谋士。曾参与策划了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闻名,为北宋初期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三度拜相,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建设有深远的影响。
•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杭州钱塘县人。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为求做官而出外奔走)四方。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
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 范仲淹: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享年64岁。
他在政治上积极推行改革,提出了“庆历新政”,主张整顿吏治、加强武备、发展生产等,虽然新政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但对北宋的政治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精神追求。
•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等,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缓解社会矛盾,后来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
• 司马光: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后代。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宋太宗重用。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
景德元年(1004年),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当年冬天,契丹(辽国)南下犯宋,包围了澶州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準力排众议,坚持抵抗,反对南迁,促使真宗亲往澶州督战,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为北宋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州。寇准的政治才能和忠诚为后世所赞誉。
• 吕夷简:北宋政治家,字坦夫,寿州(今安徽凤台)人,祖籍莱州(今山东莱州),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大理寺丞吕蒙亨之子。
吕夷简辅佐年幼的宋仁宗,在刘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正确处理北宋国内国外诸多矛盾,保证了北宋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他在协调两宫方面有相当重要的贡献,然其为政后期,明哲保身、大兴权术,以取宠固位,对北宋中期保守政风及三冗问题的加剧,负有较大责任。
• 富弼: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彦国,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庆历二年(1042年),辽朝乘宋夏战争之机,以重兵压境,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富弼不惧危险,自请使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据理力争,拒绝割地要求,与辽兴宗达成共识。
回朝后升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在青州时,尽心救济河北流民,安抚50余万人。元丰六年(1083年)去世,享年80岁。
富弼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臣,史称其公忠直亮,临事果断,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有大臣之风。在庆历新政中,他与范仲淹共同实施新法,却又在王安石变法中成为反对变法派的领袖之一,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而又复杂的角色。
• 文彦博:北宋政治家、书法家。字宽夫,号伊,汾州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市)人。
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进士及第,历任知县、通判,后由监察御史迁官殿中侍御史。庆历八年(1048年),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升任同平章事,成为宰相。皇花三年(1051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1055年)再次拜相。
宋神宗时,始终反对王安石变法,极力反对市易司差官监卖果实,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绍圣四年(1097年),降授太子少保,同年去世,终年92岁。
历仕四朝,出将入相50余年,为相期间,稳固朝局,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有贤相之誉。
• 章惇dūn:北宋政治家、宰相、改革家,字子厚,建州浦城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人,银青光禄大夫章俞的儿子,才智出众,善写文章,性格直率。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及第,授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推官。
治平年间,受到参知政事欧阳修的赏识,授武进知县,迁著作佐郎。宋神宗继位后,得到王安石的赏识,授编修三司条例官、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出任荆湖北路察访使,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常平等事。
作为北宋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章惇一生从政生涯对北宋政治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一生致力恢复“熙宁新法”,修正新政的弊端,使新法得以完善发展,成为熙宁变法的主要推动者。
主持重修《宋神宗实录》。经略湖北、湖南时,发展当地经济,调节朝廷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力主征战西夏,为朝廷开疆扩土作出了贡献。书法造诣较高,代表作有《草堂寺题记》、《会稽尊候帖》等。
• 蔡襄:北宋官员、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字君谟,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属福建省莆田市)人,为官正直。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后数度外出,历知泉州、福州、开封府事,所到之处皆有政绩。
蔡襄擅长书法,其楷书上承颜真卿,端庄谨严,体格恢宏,点画无丝毫苟且;行书潇洒简逸,信手拈来,触处成妙,大得晋人韵致。他力去时俗流弊,另辟蹊径,下开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新风,连接唐、宋两朝书风嬗递,身兼尚法和尚意两种艺术追求,在中国书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韩琦:北宋政治家、词人,字稚圭,号赣叟,相州安阳县(今河南省安阳市)人。
韩琦在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一次奏罢宰执四人,还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一起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
西夏请和以后,入朝升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新政失败后,自请出外,历知扬州、定州、并州。在并州时收回辽朝冒占的土地,立石为界,并加强防御,为北宋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与富弼并称“富韩”。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为诗不事雕琢,自然高雅。工于书法,尤善正书。家中聚书上万卷,在安阳筑有“万籍堂”。
将领人物:
• 曹彬:北宋开国名将、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
他在北宋的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参与灭后蜀、平南唐、征北汉等战役,以不滥杀著称。雍熙三年,宋军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导致宋军全线溃退,后又复职。
其不但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且以宽厚仁爱的品德、不妄杀无辜的行为悦服朝野,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宋王朝收拢民心、巩固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誉为“宋良将第一”。
• 狄青:北宋名将,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出身贫寒,早期是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来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
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他每次作战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后因战功无数被升为枢密副使。皇祐年间,率军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之乱,被任命为枢密使,但后来受朝廷猜忌,抑郁而终。
• 杨业:北宋名将,原名重贵,绰号“杨无敌”,并州太原人,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为刘继业,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
原为北汉将领,多次立战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后北汉投降宋朝,得到宋太宗赏识,任命为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
雍熙三年(986年),辽朝兵势甚盛,杨业提出一个可保万全的作战计划,但遭到潘美和王侁等人的反对及诬蔑,被迫冒险迎敌。不久听到杨业兵败的消息,非但不前去援救,反而带兵逃跑。杨业见无援兵,只得再率部下力战,最后因坐骑重伤不能行走,被包围于陈家谷,力战被俘,绝食三天而死。
• 杨延昭:北宋名将,本名延朗,人称“杨六郎”,祖籍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其父年轻时至太原,遂为太原人,名将杨业之子,长期镇守边关,抵御辽军。
杨延昭所建造的地道“自城中潜通雄县”在防止契丹的入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都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召见其并询问应边对策,还称赞他“智勇善战”。杨延昭戌守边关数年,威震四方,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受到人们的敬仰,契丹人按风俗将其称为“南六斗星”,尊称为杨六郎。
• 折可适:北宋名将,字遵正,党项族,府州(今陕西府谷)人,折克俊幼子,幼年喜读书,沉厚智略,敏于决断,通诗文、医药、占卜,善驰射。
宋元丰五年(1082年),与夏人战于三角岭,收复米脂城,败敌于蒲桃山。元祐六年(1091年),以所部兵八千,于洪德砦伏击夏国梁氏兵十万,破敌,以功积官至皇城使、成州团练使、知岷、兰州、镇戎军。
绍圣二年(1095年),与总管王文振统熙、秦、庆三道兵筑好水川,因兵失道死,获罪,留职责效,奉诏袭夏国大将嵬名阿埋,昧勒都逋,俘其族属三千人,取天都山,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表现出色。
• 郭逵:北宋名将,与狄青齐名,字仲通,洛阳人,祖籍钜鹿(今属河北)。郭逵早年荫官北班殿侍、三班奉职,为名臣范仲淹等所器重,参与了对西夏的多次战争。
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征剿彭仕羲,平定湖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率军30万征交阯李乾德,于富良江之战大破其军,但因宋军病亡逾半,军粮耗尽,只得班师回朝,获罪被贬。
宋哲宗即位后,一度起复任职,终以左武卫大将军、提举崇福宫致仕,累封武功县男。元祐三年(1088年)去世,享年67岁。
文学人物:
1.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在诗、词、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散文方面,他的作品风格平易流畅,富有感染力。
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诗歌方面,语言清新俊朗,如“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他还与宋祁合修了《新唐书》,独自撰写了《新五代史》。
2.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其诗歌具有典型的宋诗面目,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色明显。
前期有不少“补察时政”之作,如《河北民》;咏物、咏史诗别具一格,如《孤桐》;退居江宁后,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抒情写景小诗,如《书湖阴先生壁》。
3.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艺术的多个领域都有卓越成就。
诗歌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变,现存 2700 多首,如《吴中田妇叹》《荔枝叹》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有《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描写自然景色的佳作,如《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极富哲理。
在词方面,他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豪放词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散文方面,《赤壁赋》《后赤壁赋》等都是千古名篇。
4.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
其诗歌理论强调求新求变的独创,主张“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其诗歌风格生新峭硬,如《登快阁》等。
5.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柳永的词多描写市井生活和男女之情,语言通俗,风格婉约。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等。
6. 范仲淹: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哲理广受赞誉,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渔家傲·秋思》则是他的词作代表,展现了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7. 曾巩: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成就较高,作品风格古朴典雅,议论严谨,代表作有《墨池记》等。
8. 苏辙: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之弟,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风格稳健,内容充实,代表作有《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等。
9. 苏洵:北宋文人,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和苏辙的父亲,同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写政论性文章,论点鲜明,论据有力,代表作有《六国论》等。
10. 陈师道: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苏门六君子”之一,字履常,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诗歌题材相对狭窄,但情感真挚,诗风朴拙老硬,代表作有《示三子》等。
11. 晁补之:北宋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
晁补之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苏轼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
12. 秦观:北宋后期著名大臣、文学家、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他的词风格婉约细腻,情感真挚,善于创作伤春悲秋主题的作品,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名句。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等。
13. 晏殊: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自幼能作文章,其词风格清新婉约,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等名作。
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累迁至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
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学,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应天府。其后仍被召回朝中,历任御史中丞、三司使、参知政事等职。仁宗亲政后,愈发受到重用,于庆历二年(1042年)自知枢密院事进官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正式拜相。至和元年(1054年),因病自请入朝,翌年逝世,享年65岁。
14. 晏几道: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晏殊村人,晏殊之子,词风较为哀怨感伤。晏几道出身名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诗词天赋,14岁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凭借《鹧鸪天》名扬天下。
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17岁的晏几道结束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治罪,晏几道因此受到牵连,被送进牢狱,后得以释放。
晏几道和在京城等待新官职的黄庭坚走得很近,后来晏几道决心远离官场,寄情于诗词创作。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晏几道在寂寞困顿中逝世。
15. 贺铸: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出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是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清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16. 张先: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擅长写小令,对词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天圣八年 (1030年),张先与欧阳修同榜进士。张先自幼受家学薰陶,40岁时已有文名,曾为人写《归安县令戴公生祠记》。张先的词,就内容而言,多是反映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男女之情,词中的主角多为风尘女子。
17. 宋祁: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司空宋庠之弟,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
宋祁在天圣二年中进士,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前后长达十余年。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卒,享年64岁。
其他类:
• 毕昇: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生于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出身平民,长期在杭州书籍铺做雕版刻工,专事手工印刷。在雕版印刷实践中,鉴于雕版印刷的艰难,为减少成本、提高排版效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其法未及推行即卒,事迹仅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毕昇的发明,是一套完整的活字版工艺技术,是印刷术由费工费时的雕版印刷进入高效率的活字版印刷时代的标志,具有深远意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中国印刷术发展中一个根本性的改革,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毕昇的活字版技术广为传播,是举世公认的用活字印刷的第一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事业有重大贡献。
• 燕肃:北宋科学家、画家、诗人,字穆之,字仲穆,一署上谷,祖籍青州益都,定居曹州(今山东曹县),在机械制造、天文学等方面有一定研究和贡献。
燕肃少孤贫,巧思过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人称“燕龙图”。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有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仪器的创造发明,著有《海潮论》,绘制《海潮图》以说明潮汐原理。
• 贾宪:北宋数学家,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著作所抄录,因此传世。在数学领域有重要成就,对后世数学发展影响深远。
杨辉《详解九章算法》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 苏颂: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字子容,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
苏颂出身闽南望族,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授宿州观察推官。此后长期在馆阁供职,广涉古籍,留心医学。
苏颂博学多才,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及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他领导制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
因其对科学技术,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故而被称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 ,有《本草图经》《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作品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