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南方的南朝(420年-589年)和北方的北朝(439年-581年)两个南北对峙政权的统称,从420年东晋灭亡、南朝宋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形成的南北对峙的局面。
南朝承自东晋,从420年刘裕代晋算起,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
北朝承自十六国,首个政权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推行改革,国势强盛,但于六镇之乱后衰落,在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577年,北周灭北齐。581年,隋代北周,北朝结束。
589年,隋文帝发兵灭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西晋末年以后延续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南北朝前期仍是世族政治,社会阶层分为世族、编户齐民、依附户及奴婢。南方四朝社会相对稳定,江南开发规模空前,使南方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鲜半岛,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南到东南亚与南亚。
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在胡汉交融、南北会通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重生,为此后隋唐时期的繁荣强盛奠定基础。
1. 北魏:
• 拓跋珪:北魏王朝开国皇帝、军事家、政治家。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母为献明皇后贺氏,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拓跋涉珪,云中郡盛乐县(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
天赐六年十月戊辰日(409年11月6日),拓跋绍发动宫廷政变,拓跋珪遇弑身亡,年仅39岁,谥号宣武皇帝,庙号烈祖。
• 拓跋焘:北魏第三位皇帝,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
他四出征伐,攻灭胡夏、北燕、北凉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北逐柔然,南击刘宋,“饮马长江”,统一中国北方。
在位期间,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稳定社会秩序,如搜求重用汉族士人、推进汉化、改革官制、兴办教育等。
• 冯太后:原本是北燕皇族,北燕败于北魏后,她的父亲冯朗投降北魏,她成为罪臣之女,后来成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在北魏政治舞台上影响力深远。文成帝去世后,她两次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崔浩:北魏第一谋臣,出身清河崔氏和范阳卢氏两大士族。他自幼博览经史,精通玄象阴阳、百家之言,辅佐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在北魏灭胡夏、北燕、北凉,征柔然、吐谷浑等战争中出谋划策,显示了超常的智慧谋略。但因主修国史时秉笔直书,触怒鲜卑贵族,被太武帝拓跋焘下令处死。
• 杨大眼: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名将,原名不详,氐族,武都的仇池首领杨难当之孙。他身先士卒,雄猛异常,从孝文帝南伐屡建军功,曾抢先入城接收南齐大将裴叔业以寿春投降的城池,后又多次击败梁军。
• 拓跋仪:北魏时期宗室将领,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身材魁梧,颇有谋略,善于剑术骑射,初封九原郡公,后屡立战功,曾参与攻打邺城等战役,一度权势显赫,但因恃功受宠,曾联合宜都公穆崇图谋作乱,事情败露后被道武帝宽恕,最终因占卜者传言引发道武帝猜忌,坐罪赐死。
• 穆崇:北魏王朝开国功臣,本姓丘穆陵氏,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机敏果断,善于言辩,少以偷窃为业。后来,追随并侍奉拓跋珪。拓跋珪自称魏王,以为征虏将军、散骑常侍,率军援助洛阳,拜豫州刺史,累迁太尉,封宜都公。北魏建国后,参与卫王拓跋仪谋反,道武帝念及功劳,秘而不宣。天赐三年(公元406年),病逝,谥号丁公,配享太庙。
• 元英:北魏宗室、名将,字虎儿,原名拓跋英,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人。“性识聪敏,善骑射,解音律,微晓医术”,且博闻强识。在孝文帝时期的汉中之战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孝文帝死后,在义阳之战等战役中取得胜利,为北魏立下赫赫战功。
• 邢峦:北魏名臣,字洪宾,河间郡鄚县(今河北任丘市)人。自少勤奋好学,有文才武略,举孝廉出身,受孝文帝赏识,从征汉北有功,在宣武帝时期,迎接梁将夏侯道迁举汉中,经略汉中,进军涪城,大破仇池氐王杨绍先,后协同中山王元英大战南朝,取得宿豫大捷等诸多胜利。
• 刘洁:北魏时期官员,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冀州市)人。他颇有智谋,随从征伐,屡立功勋,封为会稽郡公,曾平定蛮胡叛乱,拜东部大人、太子属官,后拜尚书令,改封巨鹿郡公。但因联合南康郡公库狄邻以及尚书右丞张嵩谋反,拥戴乐平王元丕,事泄被杀,夷灭三族。
• 郦范:北魏时期官员,作为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父亲,在北魏政府中担任过要职,为当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 东魏:
• 元善见:东魏开国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河南洛阳人,鲜卑族。
永熙三年(534 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逃奔关中依附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也是东魏唯一的皇帝。
孝静帝在位期间,东魏政权实际上掌握在高欢及其家族手中,他虽有一定的政治抱负,但始终无法摆脱高氏的控制,是一个傀儡皇帝。
• 高欢:东魏的权臣、北齐王朝的奠基人。鲜卑名:贺六浑,祖籍在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前秦征东参军高泰玄孙,北齐文襄帝高澄之父。他出身六镇军人家庭,起初生活潦倒,后来逐渐崛起。曾与尔朱兆共同灭了步藩,后又打败尔朱集团,拥立孝武帝,掌握东魏朝政。武定五年(547年2月13日),高欢于晋阳薨逝,享年52岁。
• 高澄:东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是北齐王朝的奠基者之一,高欢的嫡长子,从小聪颖过人,能言善辩,15岁正式从政,出任京畿大都督,后在吏部尚书、大将军等任上表现突出,以强势的手腕,改革用人制度,整顿吏治,奠定并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公元547年,高欢病逝,高澄继承大丞相之位,掌控朝政,击败候景,位极人臣,在东魏朝廷中掌握着重要权力,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巩固了高家的势力。然而,在接受东魏皇帝禅位的前夕,被厨子刺杀,功败垂成。
• 孙腾:高欢的心腹大臣之一,在东魏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为高欢掌控东魏政权出谋划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对东魏的政治局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斛律金:敕勒族,擅长骑射,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跟随高欢参与了多次战争,为东魏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斛律金的儿子斛律光也是北齐的名将。
• 慕容绍宗:北魏、东魏著名将领,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字绍宗,鲜卑族,昌黎郡棘城(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西北)人。
早年曾是尔朱氏部将,后归顺高欢。历任扬州刺史、青州刺史、晋州刺史、御史中尉、徐州刺史等职,进爵索卢县公。在侯景之乱期间,他担任东南道行台之职,总领平叛事宜,晋升燕郡公。在寒山堰之战中,大败南梁援军,生擒主帅萧渊明,随后回师涡阳,大败侯景。
武定七年(549 年),在围攻颍川城时,慕容绍宗乘船窥视城池,但遭到守军乱箭攒射,最终被迫投水而死。
• 侯景:东魏、梁朝时期名将,汉国皇帝。本姓侯骨,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
侯景少时放荡不羁,见惮于乡里,长大后骁勇善智谋。由北镇戍兵渐升为镇功曹史。后随尔朱荣弹压六镇义军,擒捉葛荣,官至定州刺史、大行台,封爵濮阳郡公。
永熙元年(532年),尔朱氏败亡,侯景归顺高欢,历任尚书仆射、司空、司徒、河南道大行台等,拥众十万,专制河南,地位显赫。
武定五年(547年),高欢薨逝,侯景害怕高澄欲谋害自己,先以河南十三州投降西魏,又南依于萧梁,受封河南王,官拜大将军、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率众击溃东魏名将慕容绍宗十万大军,致使慕容绍宗坠马重伤,后因粮草耗尽,遂逃亡南梁,收集散卒八百据寿阳,被任命为南豫州刺史。后因受到梁武帝忌惮,遂举兵叛变,围攻建康。
十一月,立萧正德为帝,自为相国、天柱将军,后攻占台城,升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丞相。五月,梁武帝驾崩,册立简文帝萧纲为帝,杀死萧正德。
大宝元年(550年),自称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分军破广陵、吴郡、吴兴、会稽等,纵兵杀掠,致使百姓民不聊生。继陷郢州,围巴陵,为王僧辩等击退。
大宝二年(551年)八月,侯景废简文帝,改立豫章王萧栋。十一月,又废萧栋,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太始。
太始二年(552年)三月,侯景被陈霸先、王僧辩击溃,败逃至壶豆洲,后被部下羊鲲所杀。
3. 西魏:
• 宇文泰: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史称周文帝。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
他出身武川镇军阀,参与贺拔岳的军事集团,贺拔岳死后统领其部众。宇文泰善于权谋和军事指挥,迎魏孝武帝入关,建立西魏政权与高欢掌控的东魏对峙。他首创府兵制,对后世军事制度影响深远,还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基础。
• 元欣:魏国皇室近支,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北魏节闵帝元恭,他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魏孝武帝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他率先响应,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
• 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他随孝武帝西行,西魏建立后,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
独孤信曾大败东魏弘农郡守田八能、都督张齐民、刺史辛纂,平定三荆,一生都以德信著称。他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唐高祖李渊的母亲、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因此他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 于谨:北朝杰出政治家、战略家,八柱国之一,镇南将军于栗磾六世孙、陇西太守于提之子。本姓万忸于氏,字思敬,小名巨弥,据《周书》《隋书》等史料记载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
广阳王元深北伐时,他作为长流参军,破贼主斛律野谷禄等。因通晓铁勒语,单骑招降西部铁勒酋长也列河等三万余户,又在析郭岭以也列河为饵,设伏大破破六韩拔陵,还大破柔然。后来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多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
天和三年(568年)去世,享年76岁。
• 李虎: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封爵陇西郡公,北周时期代西魏追封唐国公。他年少时风流倜傥,志向远大,喜爱读书却不善于死背章句,更喜欢骑马射箭,广交朋友,乐善好施。李虎在同乡兼前辈贺拔岳手下做事时深受重用,为西魏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功劳。
• 李弼:年少时就有远大抱负,体力过人。他最初为尔朱天光别将,随军西征,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后又与贺拔岳讨败万俟丑奴,作战时总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后来投靠宇文泰,任秦州刺史,又随宇文泰击败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为西魏的军事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赵贵:西魏的重要将领之一,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镇北将军。他参与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还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但后来因对宇文护专权不满,与独孤信密谋除掉宇文护,事情败露后被宇文护诛杀。
• 贺拔岳:北魏时期名将,肆州刺史贺拔度拔之子,关陇集团第一代首领。复姓贺拔,字阿斗泥,神武郡尖山县(今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神武村)人,敕勒族。
初为太学生,胸怀大志,爱施好士,骁果过人,起家怀朔镇(今固阳县百灵淖乡城库伦村)将。六镇起义时期,随父斩杀贼帅卫可孤,辗转投奔肆州(今山西省忻州市)刺史尔朱荣,以为都督。尔朱荣兵赴洛阳时,贺拔岳作为先锋大破元颢。力劝尔朱荣诛杀高欢,拥立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封为樊城县公。
• 王罴:北魏、西魏的著名将领,一生守荆州、战沙苑、镇河东,骁勇善战、功勋卓著。他曾留下“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的英雄壮语,展现出其勇猛的战斗风格。王罴不仅作战勇猛,还以清廉刚正、疾恶如仇、节粮惜粮闻名。
4. 北齐:
• 高洋:北齐开国皇帝,字子进,鲜卑名:侯尼于,他是齐神武帝高欢次子,起初其貌不扬、沉默寡言,但才能受到父亲高欢赏识。高澄死后,他迅速平定叛乱、稳定局面,后逼孝静帝禅位,建立北齐。
在位初期有一定作为,四处征战,击败库莫奚、契丹、山胡、柔然等,增强了北齐国力,国内政治也较为清明,但后期变得荒唐残暴、毫无人性,酗酒、杀人、淫乱,最终因酒精中毒而死。
• 斛律光:北齐名将、军事家,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相国斛律金之子,敕勒族。
他善于骑射,武艺出众,得到大行台高欢欣赏,跟随世子高澄,担任亲信都督,号称“落雕都督”。
在与北周的多次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获胜,如在宜阳之战、平陇之战等取得胜利。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但因与尚书右仆射祖珽、领军将军穆提婆不和,被北周大将韦孝宽施以反间计,被北齐后主高纬杀害。
• 段韶:北齐名将、军事家,战略家,开国功臣。字孝先,小字铁伐,武威郡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鲜卑段部人,高欢侄儿。
他擅长骑射,有将帅之才,得到高欢器重,视为心腹。参与了广阿之战、邺城之战、韩陵之战等,还随军消灭尔朱兆、抵御宇文泰、征讨玉壁。
文襄帝高澄嗣位后,奉命镇守晋阳,随征颍川侯景,带兵击讨南梁、平定内乱,数败北周,外统军旅,内参朝政,出将入相,功勋卓著。
• 高长恭:北齐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他骁勇善战,但因面相太柔美,不足威吓敌人,遂每次打仗都要带上怪狞的面具。邙山之战时,头戴面具,率领五百骑兵突破北周军包围圈,成功解围金墉城,从此威名大振,士兵讴歌赞颂,有《兰陵王入阵曲》。
随着权势扩大和威望上升,他受到北齐后主嫉妒和猜忌,武平四年(573 年),因言“国事即家事”,被北齐后主高纬赐毒酒,时年33岁,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谥号忠武。
• 祖珽:北齐大臣,诗人,字孝徵,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人。他才华出众,精通音律、文学、医术等,但品行不端,贪污受贿、结党营私,与和士开、陆令萱等权臣勾结,后因得罪高纬被流放。
祖珽擅长音乐、绘画、阴阳占卜、医术等。现存《从北征诗》《望海诗》《挽歌》等诗3篇、奏表3篇、书信1篇;另有《冀州刺史万俟受洛清德颂》《并州定国寺碑》两篇,全文已佚,仅存篇名。
• 魏收:北魏、东魏、北齐大臣,文学家、史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字伯起,小名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省晋州市)人。
魏收工诗善赋,文才显著于北方,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温子升去世后,魏收和邢邵成为北齐文坛两大派别的领袖,并称“大邢小魏”。
在史学方面,魏收曾受命联合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乾等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书成之后,受到众人质疑,被指称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魏书》是后世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著作,魏收的其余作品被后人辑为《魏特进集》。
武平三年(572年),魏收去世,享年66岁。
5. 北周:
• 宇文泰: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出身武川镇军阀,参与贺拔岳的军事集团,贺拔岳死后统领其部众。宇文泰善于权谋和军事指挥,迎魏孝武帝入关,建立西魏政权,与高欢掌控的东魏对峙。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建立府兵制等,为北周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宇文邕yōng:北周第三位皇帝,宇文泰第四子,字祢罗突,鲜卑人。宇文邕从少时因聪明果决而得到父亲宇文泰的喜爱,十二岁就被封为辅城郡公。
他在位期间韬光养晦,后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掌权后,生活俭朴,关心民间疾苦,颁布法律、减免租税、释放奴婢、改革兵制,使得北周国力日渐强盛。他还尊崇儒教,奉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出兵攻打北齐,统一了北方,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宇文护:北周宗室权臣,政治家,文皇帝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之子,武皇帝宇文邕堂兄。字萨保,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
宇文护早年跟随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交战,屡建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西魏恭帝元年(556年),宇文泰病逝,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护接掌国政。
557年,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封大司马,进爵晋国公。北周建立后,宇文护专政,三年内连杀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帝。名臣赵贵、独孤信对其掌权不满,暗中策划将其除掉,事败后纷纷被害,北周政权稳定下来,宇文护也升任大冢宰,总领左右十二军,一时权倾朝野,成为北周王朝的实际主宰者。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保定三年(563年),宇文护又命柱国大将军杨忠联合突厥东征北齐,围攻洛阳,因北齐援军赶到,无功而返。宇文护前后执政十五年之久,对北周王朝起到稳定的作用,但伐齐的惨败,导致声望锐减。
天和七年(572年),宇文护在含仁殿被宇文邕杀死,子嗣、党羽也被逮捕诛杀。
• 韦孝宽:北魏、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名宽,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
韦孝宽早期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受到西魏宇文泰重用,派他镇守西魏和东魏边界的军事要地玉璧。东魏高欢率大军进攻包围玉璧,韦孝宽军力虽处于劣势,但运用地形和战术守城,高欢攻城50天不克,士卒死亡7 万人,高欢还因此旧病复发,最终撤军。北周建德六年(577 年),北周武帝接受韦孝宽的建议,成功打败北齐,统一北方。
• 贺兰祥:北周开国元勋,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字盛乐,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
他自幼被舅舅宇文泰抚养长大,成年后参与了消灭侯莫陈悦、奉迎孝武帝元修、进攻潼关等诸多战役。西魏大统十四年(546 年),因战功出任荆州刺史,晋封博陵郡公,后名列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建立后,升任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 王轨:北周时期名将,本姓乌丸,字毗沙门,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鲜卑族。
最初跟随辅助宇文邕,成为武帝的心腹之人。之后参与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的行动,进爵上黄县公,参与军国大政。北周建德五年(576 年),武帝率大军东伐北齐,王轨奉命率军击溃齐兵,攻克晋州,随着攻克并州、北齐都城邺城,以功进官上大将军,进爵郯国公。
• 梁士彦:北周大臣、名将,字相如,安定郡(今甘肃省泾川县)人,北周武帝宇文邕东伐北齐时,他因勇敢果决被封为建威县公。后来跟随宇文邕攻下晋州,进位柱国,晋州刺史。在北齐后主高纬亲自统领六军围困晋州时,梁士彦孤军死守晋州数日。北周平定北齐后,因战功被封为郕国公,进位上柱国、雍州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