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汇总

文化   2024-10-09 23:20   山东  

东周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人物,为大家归纳如下:

1. 政治家:

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后被封于商,被称为商鞅。他在秦国进行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为秦国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战国时魏国(今山西南部运城一带)人。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学家,法家代表人物。

苏秦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凭借出色的口才和谋略游说各国,提出“合纵”策略,联合六国共同对抗秦国,一度使秦国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轻易出兵攻打六国。

张仪:同样是纵横家的杰出代表,他为秦国提出“连横”策略,以“横”破“纵”,在各国间不断周旋,为秦国谋取了诸多利益,对秦国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平原君 赵胜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号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他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在赵国的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信陵君 魏无忌魏国的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广招门客,曾在关键时刻窃符救赵,帮助赵国抵御秦国的进攻,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 春申君 黄歇楚国大臣,战国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黄歇游学博闻,擅长辞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黄歇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名于世。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黄歇奔丧时,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害春申君及其全家。

• 孟尝君 田文妫姓田氏,名文,字孟,又称文子、薛文、薛公,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是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齐相,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

父亲靖郭君田婴子,祖父齐威王。后得父赏识令主持家务,广罗宾客,名声闻于诸侯。父死袭封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张汪镇官桥镇境内)。他养食客数千人,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乃至鸡鸣狗盗之徒,无贫贵贱,皆招致之。

齐湣王时,任齐相,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联合韩、魏攻楚、燕。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田甲叛乱事,田文退居薛邑。

齐湣王十七年(公元前284年),田文任魏相,发兵联合燕、赵攻齐。齐襄王继位后,他居于薛地,中立于诸侯,无所属。死后诸子争立,齐、魏共灭薛地,绝嗣无后。或传一度入秦为相,遭谗被囚,赖其宾客盗狐白裘以赂秦昭王幸姬,才得以出关逃回。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上卿是古代官名,职位相当于丞相/宰相),外交家。他最著名的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蔺相如原为赵国-宦者令(主管宦官内侍的头目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襄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邹忌:战国时期齐国大臣,政治家,邹忌在齐威王(田因齐即位之初,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一年后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州市),号成侯。

公元前357年,他听从淳于髡的建议主持改革,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期间,经公孙闬劝说支持出兵伐魏,两战齐军大获全胜,帮助齐威王成就霸业。但他因与齐国名将田忌不和,多次排挤打压田忌。

齐威王十七年(公元前340年)马陵之战后,与公孙闬合谋诬陷田忌谋反,迫使田忌出奔楚国。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被田婴取代相位,逐渐从政坛隐退。

邹忌在历史上以标准身高和俊美容貌闻名,除变法改革的政绩外,他还留下了“邹忌说琴谏齐王”、“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典故。

2. 军事家:

吴起:战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卫国左氏(今地名有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西和曹县西北两说)人。

吴起早年学儒术于曾申门下,后弃儒学兵。最初在鲁国时,受命指挥鲁军击败齐国。之后前往魏国,得到魏文侯重用。他指挥魏军屡次击败秦国,占领河西之地,为首任西河郡守,同时改革兵制,创建魏武卒战国时期吴起训练的作战步兵),“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后因魏武侯猜疑而转投楚国,初任宛守,一年后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进行以打击、限制旧贵族势力,加强军队建设的变法。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时间内成功增强了楚国国力,使楚国出现“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一度大败魏国,“马饮于大河”的强盛局面。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逝世,吴起因厉行变法而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吴起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在内政及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与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其所著《吴子》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白起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等都是他的经典战例,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杰出的军事家。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又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

李牧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破匈奴之战中以步兵歼灭匈奴十万骑兵,在与秦国的对抗中也屡次重创敌军。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以勇猛果敢而闻名于各诸侯国,鄗代之战是他的经典战役。

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魏国名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庞涓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让他遭受了膑刑。庞涓后来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

魏惠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齐国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说被乱箭射死),史称“马陵之战”。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其经典战役有桂陵之战,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马陵之战使魏国由盛转衰,齐国则声威大振,威服诸侯,称霸于中原。

田忌妫姓,田氏,名忌,字子期,陈郡(今河南淮阳县)人。战国时期齐国名将,封地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市),故又称徐州子期。

出身贵族,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参加赛马活动。参加桂陵之战,听从孙膑的意见,以“围魏救赵”大胜魏军。参加马陵之战,听从孙膑谋略,采用“减灶之计”,诱杀魏将庞涓,屡立军功,受到国相邹忌陷害,逃亡于楚国,受封江南之地。齐宣王即位,返回齐国,恢复官职。

3. 思想家: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孟子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主张“仁政”思想。

•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他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老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鬼谷子:战国时期显赫人物,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弟子有苏秦、孙膑、庞涓、张仪等。

墨子: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等观点,创立的墨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后人尊称其为“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

4. 其他:

屈原楚国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的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心报国,但遭奸臣排挤,最终投江自尽,其爱国精神令人敬仰。

荆轲燕国的刺客,受燕太子之托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歌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忠义精神。

人类智慧博物馆
保持一颗童真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