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304年—439年):由五大胡人部落建立的16个国家政权,别名“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
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为止。
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胡人内迁,导致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在十六国期间,前秦宣昭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西域、巴蜀等地,周边62国皆来朝拜,自此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前秦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中遭遇惨败。其后羌族、鲜卑族、丁零族等在关东及关中地区叛变,加上东晋的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陷入混乱。
北魏建立之后,经过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20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总结为一句顺口溜: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一夏。
“十六国”名字的由来:
“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十六国诸政权中,后赵、前秦、前燕、后燕、后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后赵基本统一北方,而前秦统一了整个北方与西域,不过时间都很短暂,在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十六国”在古代的地理位置:
“十六国”的各国创始人以及对应的民族:
“十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1. 君主:
• 刘渊:汉赵(前赵)的开国皇帝,匈奴人。他自幼熟读汉族文化典籍,武艺超群,箭术精湛,且长相出众。他所在的匈奴部落汉化程度较高,刘渊以汉朝外甥自居,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建立了汉国(后改为赵,史称汉赵),成为五胡十六国时期首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者,对西晋的统治造成了重大冲击。
• 李雄:成汉开国皇帝,景帝李特第三子,幽公李期之父。字仲俊,氐族,巴西郡宕渠县(今四川省渠县)人,后迁略阳郡(今甘肃省秦安县),李雄容貌美丽,以刚烈闻名当世。
西晋末年,其父李特率领六郡流民起义,李雄被封为前将军。太安二年(303年),李特等人相继去世,李雄被诸将拥立为主,继续领导流民作战,击败罗尚,攻克成都。
永兴元年(304年),李雄自称成都王,改元建兴,废除晋制,立法七章。建兴三年(306年),李雄即皇帝位,定都成都,设置百官,国号大成。在位期间攻占南郑、巴郡、南中等地,威震西土,氐王杨难敌、豪强陈安等军阀势力相继归附。
李雄虚己爱人,选贤任能,简刑约法,重教兴学,轻徭薄赋,生产发展,夷夏安处,百姓富实。但乐于征伐,志在拓疆,国用因之不足。制度建设匮乏,官无俸禄,国无威仪。晚年又弃子立侄,埋下子侄的皇权之争。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病逝,享年61岁,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安葬于安都陵。
• 苻洪:后赵时期名将、军事家,前秦帝国奠基人。前秦景明帝苻健之父,宣昭帝苻坚祖父,后唐秦王符存审先祖。本姓蒲,字广世,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
苻洪嫉恶如仇,乐善好施,勇猛威武,谋略过人。苻洪十二岁继承父位,后寻访名师学习汉文化,御下有方,深受氐人的敬畏。
永嘉五年(311年),永嘉之乱爆发,百姓流离失所,苻洪招揽英杰之士,安抚无家可归的流民,百姓扶老携幼前来投奔。
永和六年(350年),苻洪击败羌族姚襄大军,俘获后赵将军麻秋,自称大单于、三秦王,设置文武官属,意图谋取中原,但被降将麻秋暗中毒杀,享年66岁。皇始元年(351年),苻健称帝,追封皇帝,谥号惠武皇帝,庙号太祖。
• 苻坚:前秦第三位皇帝,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景明帝苻健之侄,文桓帝苻雄之子。字永固、文玉,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出生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氐族。
他博学多才,汉文化修养较深,擅长谋略。苻坚用人唯贤,励精图治,支持王猛抑制豪强,整饬军政,强化王权。经过多年的经营,前秦国势日强,先后攻灭前燕、前凉和代,统一了北方,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
• 石勒:十六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后赵的开国皇帝。本名㔨勒或匐勒,字世龙,上党郡武乡县人,羯族。他出身奴隶,早年历经磨难,但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在乱世中崛起。
石勒虽不识字,但常听人读史,熟谙古今得失,善纳众议,在张宾等谋士的辅佐下,逐渐占据了北方大片土地,建立了后赵政权。他重视文化教育,推行儒学,减租缓刑,求贤纳谏,重新制定度量衡,发展农商。
• 吕光:前秦时期名将、军事家,后凉开国君主。太尉吕婆楼之子,灵帝吕纂之父。字世明,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出生于枋头(今河南省浚县),氐族。
吕光精通兵法,骁勇善战。青年时期,深得王猛赏识,以举贤良入仕,起家美阳县令,任内治理有方,得到百姓的爱戴,后迁鹰扬将军。
永兴二年(358年),征讨并州牧张平,将万人敌张蚝刺下战马,与邓羌合力将其擒获。
建元四年(368年),在平定五公之乱的战役中用计击溃苟兴,斩杀苻双、苻武,立下大功。
建元六年(370年),领军征伐前燕,受封都亭侯。镇压蜀地李乌起义,平定声势浩大的苻洛、苻重之乱,后征服西域诸国,屡立战功,为宣昭帝苻坚所器重。
建元二十一年(385年),吕光带兵东归,消灭凉州刺史梁熙,占据姑臧自立。并先后讨平张大豫、徐炅、彭晃、康宁、王穆等割据势力,统一河西。收到苻坚死讯后,为其发丧,尊苻坚为皇帝,谥曰文昭皇帝,随后据地称制,先后自封酒泉公、三河王。
龙飞元年(396年),自称天王,国号“大凉”。随即大破南羌首领彭奚念,击败西秦,迫使乞伏乾归称臣。吕光征战四方,后凉疆域不断扩大,鼎盛之时,西包葱岭,东划大河,成为威震西北的一方霸主。
但其在位后期年老倦政,执政失当,听信谗言,杀害沮渠罗仇等忠臣,致使人心思变,反叛四起。病重之时,册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龙飞四年(399年),吕光去世,享年63岁,谥号懿武,庙号太祖,安葬于高陵。
• 慕容垂:后燕开国皇帝、军事家,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母为兰淑仪。鲜卑名:阿六敦,原名霸,字道业,后改名垂,字道明。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
慕容垂骁勇善战,勇猛过人,十三岁,随父征战,屡立战功。
建兴元年(386年),正式称帝,定都中山,以董统撰写国史,灭亡翟魏、西燕,击败东晋,平定境内起义军和叛乱势力。恢复胡汉分治,以太子慕容宝为大单于。
建兴十年(395年),慕容宝惨败于参合陂,五万燕兵被拓跋珪坑杀。
建兴十一年(396年),慕容垂抱病出征北魏,击杀北魏名将拓跋虔,后目睹参合陂燕军尸骸惨状,羞愤呕血,病情加重,病逝于班师途中,享年70岁,谥号成武皇帝,庙号世祖。
2. 将领:
• 慕容恪:前燕的名将。他是史上罕有的主要以自身人格魅力治军的军事家,只关注战略大局,不以严明军纪和法度来约束士兵。慕容恪一生战功赫赫,多次击败强敌,攻灭许多割据政权,比如棘城之战以两千骑兵击溃后赵数十万大军,斩首三万余级。
• 慕容隆:后燕传奇皇帝慕容垂之子,与慕容农号称后燕双子星。慕容隆在军中很有威望,早期跟着父亲四处征战,曾在征讨北魏之战中斩杀拓跋虔,多次击败北魏大军。
• 冉闵:冉魏政权的建立者。他勇猛无比,在廉台之战中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单人击斩三百余敌,与西楚霸王项羽的神勇相媲美。冉闵曾颁布“杀胡令”,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胡人势力。
• 张蚝:前秦猛将,有倒拽牛尾之能,与名将邓羌号称是万人敌。在灭前燕一战中挥舞战矛如入无人之境,从中午杀到黄昏,前后斩杀数百人,致使前燕30万大军溃败。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谢石,与谢玄有过短暂对峙。
3. 谋士:
• 王猛:前秦苻坚的谋士,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他辅佐苻坚扫平叛乱,整顿吏治,推行儒学和法治,发展农业生产,促使前秦短时间内实现崛起,国富民强,吏治清明。在军事上,他帮助苻坚痛击西域,震慑塞北,征伐灭掉前燕,基本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 张宾:后赵石勒的谋士,他慧眼识人,放弃很多好机会,投奔了当时还不起眼的石勒,帮助石勒在荆州与河南一面围攻西晋,一面抵御来至建康方面的兵马。后来又出谋划策,帮助石勒攻幽州刺史王浚,夺取幽州,基本奠定了石勒割据华北的基础。
• 封弈:前燕的重要汉臣,他一生辅佐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和慕容暐,伴随着前燕崛起,打败段氏鲜卑和宇文氏鲜卑,然后入主中原,灭掉了冉魏,击退东晋,将前燕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
• 尹纬:后秦的谋士,他在前秦崩溃后,劝姚苌脱离前秦自立,并献计转战北地,积攒力量,号召羌族势力一同起兵。随后辅佐姚苌擒杀苻坚,大败西燕慕容冲,占据长安,称帝建国。姚苌死后,又辅佐姚兴,击败困兽犹斗且军力强盛的前秦残余势力符登。
4. 其他:
• 佛图澄:十六国时期著名的高僧。他在后赵时期弘扬佛法,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佛图澄以其神奇的法术和高深的佛法修为,得到了后赵皇帝石勒、石虎的尊崇和信任,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 韦謏:东晋十六国时期大臣,字宪道,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韦謏出身京兆韦氏,雅好儒学,善于著述。初仕前赵刘曜,任黄门郎,后入仕后赵,官至散骑常侍,历守七郡,皆以清化著名。
后四登九列,六在尚书,二拜侍中,再为太子太傅,封爵京兆郡公。冉闵继位,官拜光禄大夫。
永兴元年(350年),韦謏因劝谏冉闵不可任用胡人,最终与儿子一起被冉闵杀害,后追赠大司徒。著有《伏林》三千余言,收入《典林》二十三篇,皆深博有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