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础到临床:郝牧教授谈多发性骨髓瘤的转化之路丨第五届协和国际淋巴肿瘤研讨会(UISLM)

文摘   2024-11-19 20:00   吉林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血液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和血液肿瘤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协和国际淋巴肿瘤研讨会于2024年11月8-10日在天津召开。与会期间,医脉通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郝牧教授接受采访,谈谈多发性骨髓瘤的转化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医脉通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转化医学研究中,近年来有哪些具体的、突破性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创新显著推动了治疗策略的进步?


郝牧教授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许多突破。目前的标准治疗已使标危组患者得到较好的疾病控制,其中位生存时间已延长至10年甚至更长。然而,对于高危及超高危患者的治疗仍然是临床上的一大难点。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免疫治疗成为一个突出亮点,包括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以及细胞免疫治疗(如CAR-T、CAR-NK和CAR-巨噬细胞等)。例如,CD38单克隆抗体的临床研究已证实能够明显延长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以BCMA为靶点的T细胞免疫治疗为复发难治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超高危患者,CAR-T等T细胞免疫治疗的前移也是一个重要选项,尽管许多CAR-T细胞疗法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已有研究显示其在一线治疗中的潜力。


尽管CAR-T细胞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多发性骨髓瘤依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几乎所有患者都会经历反复的缓解与复发,最终可能走向不治。当前CAR-T细胞治疗面临的挑战包括优化治疗靶点和延长患者的缓解时间,以实现更好的生存获益。


我们团队一直专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转化医学研究。今年,我们团队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其中一项研究发现了新的细胞免疫治疗靶点,并与从事基础研究的专家共同开发了靶向LILRB4 STAR-T细胞。


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需要进行大量相关研究。基础研究主要关注靶点及其机制,这些靶点在体外或动物模型中可能有效,但在临床应用中,面对不同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基础研究中发现的靶点是否有效,最终需要在实际临床患者中进行验证。目前,国家也非常重视转化医学研究,希望可以将实验室的发现尽早应用于临床,以改善患者预后。


此外,目前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细胞免疫治疗靶点主要由国外研究者提出,而我们团队则进行了新靶点CAR-T或CAR-NK的探索性治疗。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点和新的免疫治疗药物,对推动我国临床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团队基于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强大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团队,肩负着发现更多新治疗靶点的责任和使命,力求将其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多源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治疗药物,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医脉通友指南读者俱乐部成立啦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抗癌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患友;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疾病群

添加小助手,拉您进病种群,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疾病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长按二维码

进入癌友指南俱乐部

医脉通

在推动多发性骨髓瘤转化医学研究的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挑战和实际操作障碍是什么?


郝牧教授


从实验室到临床,或者说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实际上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今年,我们团队的研究发现,许多在实验室中验证的小分子药物和治疗靶点,在细胞系或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逆转耐药性。然而,这些发现是否能在患者身上有效,甚至可能与我们体外实验的体系有很大区别。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除了进行细胞系和动物实验外,使用患者样本对这些发现的药物和靶点进行临床前验证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我们发现的一些靶点在人体内可能被许多细胞共同表达,这引发了临床安全性的重要问题。虽然识别了潜在靶点,但由于其广泛的表达谱,针对这些靶点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也是限制这些靶点转化的一个重要挑战。因此,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我们研究的进展速度和质量。


最后,临床医生与基础研究专家的密切合作是推动新治疗靶点和药物加速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更多的讨论与共同研究,临床医生和基础科学家能够共同克服这些挑战,为实现更高效的转化研究提供支持。


医脉通

您认为多发性骨髓瘤转化医学研究中,哪些研究领域或方向最具潜力?您和团队是否正在探索这些潜力领域和新兴技术中的某个特定方向?您对未来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模式的变革有何预测和期待?


郝牧教授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介于血液系统肿瘤与实体肿瘤之间的肿瘤类型。它在某些方面类似于实体肿瘤,具有多种基因突变,同时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取材相对方便。这使得我们在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时,不仅可以推动对其生物学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也为发现实体肿瘤的新治疗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和发展依赖于肿瘤微环境,这一点与实体肿瘤非常相似。疾病的发生不仅受肿瘤自身的增殖潜力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还与免疫细胞、基质细胞及分泌蛋白成分等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多发性骨髓瘤是一个理想的研究模型。


当前,研究者越来越关注肿瘤细胞本身及其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功能的失调及其逆转。肿瘤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应成为我们未来研究的重点。仅仅抑制肿瘤细胞并不足以控制疾病,反而可能导致疾病短期缓解后快速复发,其原因在于免疫抑制未得到纠正。免疫反应涉及的细胞种类繁多,复杂性和研究难度较高。


建立理想的疾病研究模型以探讨肿瘤和微环境之间的细胞相互作用是我们团队当前研究探索方向之一。我们团队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和转化医学领域已有近20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完善的研究体系。从细胞系、小动物实验到临床患者样本,我们形成了完整的研究链条。我们在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相互作用方面已取得了一些重要发现。


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特别是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会揭示新的促进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和发展的治疗靶点。这些靶点基于我们现有的医工结合研究模式,可能会为开发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新治疗策略提供潜在成果,并很快应用于临床实验(IIT)研究中。此外,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的治疗研究成果也可以推广至实体肿瘤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骨髓瘤导致的骨病目前仍无法治愈。在肿瘤微环境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可能发现新的治疗骨病、控制疾病恶化的靶点,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专家简介










郝牧 教授

  • 博士,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PI,博士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浆细胞肿瘤分子发病机制及逆转策略研究。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973课题子课题研究。

  • 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Leukemia,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eBioMedicine, J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Frontiers in Immunology, Clinic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 Journal of Translation Medicine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

  • 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目前担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青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北京健康促进会血液肿瘤精准诊疗专委会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研究联盟委员兼秘书。


编辑:Cherry
审核:郝牧教授
排版:Cherry
执行:Cherry








遇到健康问题,
点这里,0元问医生!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医脉通血液病患友指南
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诊治与康复护理科普,分享病友经验、探讨新药进展、提供专家指导,帮助患友少走弯路,以期延长生存、降低复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