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多科协作,携手共进,引领CD30+淋巴瘤规范化全程管理

文摘   2024-11-14 20:02   吉林  



“临理面对面”旨在深度挖掘、广泛分享淋巴瘤诊疗示范中心的宝贵经验,并以此作为全国其他中心推进淋巴瘤专科建设的蓝本,进一步提升淋巴瘤的诊疗水平。本期“临理面对面”特邀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邹立群教授刘卫平教授蒋明教授,以临理共话的形式,讨论了如何提高CD30检测标准,如何提高CD30+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水平,以及如何提高淋巴瘤MDT团队实力,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从诊断到治疗,CD30开启淋巴瘤精准诊疗之门




医脉通:精准诊断是规范治疗的先决条件,CD30成为帮助淋巴瘤诊断及制订治疗决策的重要标志物,首先请您介绍您中心CD30检测的标准流程和质控体系?维布妥昔单抗作为CD30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请您谈谈该药相比传统治疗的独特优势,以及如何应用才能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等CD30+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刘卫平 教授


为保证CD30检测准确性,我科做了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实验室通过了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认证,建立了完整的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质控标准,检测程序、检测流程和质量控制满足病理学质控要求。第二,我科较早开展多种组织学类型淋巴瘤的CD30检测,包括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皮肤蕈样真菌病(MF)向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转化、NK/T细胞淋巴瘤和PTCL等。第三,我科采用与国际一致的CD30评价标准,评估病变组织中CD30阳性细胞占背景细胞或所有肿瘤细胞的百分比。


邹立群 教授


维布妥昔单抗(BV)是全球血液肿瘤领域重磅获批的CD30靶向ADC类药物,也是中国获批的用于血液肿瘤的CD30靶向ADC类药物。ADC类药物是血液肿瘤和实体瘤领域共同关注的一类药物,由一个可识别特定靶点的抗体、一个具有细胞毒性的小分子药物和一个连接子组成。与化疗药物相比,BV一方面可通过嵌合IgG1抗体cAC10精准识别CD30+细胞,另一方面BV挂载的微管破坏剂单甲基澳瑞他汀E(MMAE)细胞毒性超越传统抗肿瘤药物,可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效能[1]。此外,由于BV具有靶向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深受临床认可,在关键II~III期研究中,接受BV单药治疗患者最常见(≥10%)的不良反应是感染、周围神经病变、恶心等,大多数不良反应可控[1]


BV是复发/难治(R/R)cHL治疗的标准选择之一[2,3]。此外,对于R/R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或MF,BV有效性良好[1]。总体而言,目前BV在CD30+淋巴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蒋明 教授


作为ADC类药物之一,BV有效性与安全性良好。对于适用BV的患者人群*,早期应用有望使患者更早地达到完全缓解,延长生存获益。此外,BV良好的安全性为其与其它药物的联用留出了足够多的安全空间。其中,导致BV治疗停止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周围神经病变,但在大部分患者中可逆[1],在临床研究中大多数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会有所改善或缓解[1]。我们期待可以进一步探索BV联合化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在CD30+淋巴瘤*中的应用,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医脉通友指南读者俱乐部成立啦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抗癌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患友;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疾病群

添加小助手,拉您进病种群,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疾病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长按二维码

进入癌友指南俱乐部



从初诊到随访,全程管理为淋巴瘤患者带来全方位关怀




医脉通:对患者开展全病程管理可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请您谈谈实现CD30+淋巴瘤*全程管理有哪些关键点?患者的长期获益(包括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您会从哪些方面考虑来提升患者的长期获益,例如降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


邹立群 教授


淋巴瘤患者的全程管理十分重要,我院执行淋巴瘤患者从初诊到随访的各个阶段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第一,患者在门诊时可以找到专攻淋巴瘤的医生。第二,患者病理活检由病理科淋巴瘤亚专科医生进行诊断。第三,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血栓评估、生育评估等,如有需要会请对应科室医生及时干预、共同管理。第四,在治疗结束后通过医疗助手和患者群进行患者随访,定期电话联系患者并通知随访安排,关注患者心理和疾病知识需求。第五,我院每个月第三周的星期三下午定期举行患者教育活动,帮助患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我中心希望通过全程管理,提升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刘卫平 教授


在病理医疗工作中,尤其是淋巴瘤专科诊断中,CD30的检测有五个关键点需要注意。第一,应检尽检。除了需要通过CD30检测诊断淋巴瘤外,应特别对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和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CD30检测。第二,在判读CD30检测结果时,要遵循“就高不就低,取热点”的原则。因为不同实验中CD30+细胞数量可能有所差异,所以应当选择高阳性区域进行评估。第三,如果组织样本量大,且在初次检测中CD30+细胞数量或强度不理想,应更换蜡块重复检测,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假阴性或者不准确的评估。第四,同一病例在不同时间或不同解剖部位的活检,CD30表达可能会变化。因此,不同时间和部位的样本都应分别进行CD30染色。第五,CD30的整体评价需区分两种情况。一类是只对肿瘤细胞进行评价,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CL等,这些只需评估CD30+细胞占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另一类是对非肿瘤细胞进行评价,如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这种情况需将视野中所有细胞作为分母,计算CD30+细胞的比例。掌握以上几方面,就可以更好地进行CD30的病理检测和评估。


蒋明 教授


全程管理对淋巴瘤患者极为重要,因为他们需要长期治疗,即便在非住院期间也会遇到许多相关症状和问题。我院较早开设了肿瘤中心淋巴瘤亚专科,并设立专人负责患者的全程管理。在病理科出具病理报告后,快速开启绿色通道让患者住院治疗。在治疗期间,我们建立了患者群,方便患者之间交流,获取有用的便民信息(如报销信息和就诊便利措施等)。在治疗结束后,通过公众号科普使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同时,我院互联网医院提供了非常便利的线上门诊服务,使患者在家中可以简单就诊。此外,在接受BV治疗的患者中,通过随访发现其毒性反应相对较低,尤其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大部分可以完成16周期治疗,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



从病理到临床:多学科诊疗共筑淋巴瘤患者生命防线




医脉通:CD30+淋巴瘤*的规范诊疗离不开多学科的合作,您中心作为规范诊疗中心,请您介绍您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从病理到临床如何推动多学科诊疗团队高效运作?规范诊疗中心的授牌离不开每一位医生的努力,请您谈谈在推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


邹立群 教授


我院在2006年建立了淋巴瘤亚专科,并建立了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现已包括影像科、病理科、内科、放疗科、移植科、眼科、皮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消化科等多个科室领域。这个庞大的合作团队不仅可以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我院还设立了MDT门诊,借此可以让患者在一个平台上同时获得多个学科专家的综合诊断和治疗建议。例如,我科与病理科和皮肤科的协作非常紧密,他们有专治皮肤淋巴瘤的医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漏诊,并在需要时进行跨科室的转诊,实现无缝衔接。此外,考虑到部分淋巴瘤会发生于常规PET/CT扫描不到的部位,我院影像科的PET/CT检测范围特从头顶扩展至到足部进行全面筛查,以确保在早期发现问题。


总体而言,我院的MDT团队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和创新,使淋巴瘤患者能够获得精准、高效的治疗和全程管理。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方便了患者的就诊流程,充分体现了华西医院在淋巴瘤MDT管理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刘卫平 教授


自我院淋巴瘤MDT团队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每周三会诊,解决了许多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在淋巴瘤的诊治过程中,如果临床医生产生了病理诊断方面的相关问题,我们会及时沟通和解决。面对诸如疾病谱系变化和疾病发展变化等新的问题,淋巴瘤MDT团队将不断应对新挑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病理科的服务对象包括临床医生和患者。我们力求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诊断和评估做到最好,以提升服务质量,这是我们的责任。


蒋明 教授


我想分享一下印象最深的时刻。我们医院的病理科老师非常认真负责,有一次我在病理科附近开会,会议结束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我发现病理科诊断室里依然坐满了人,医生们正在给患者打电话询问病史,这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我认为华西医院最大的优势在于各个科室的协作,包括病理科、影像科、内科、外科等诸多科室,都是全国顶尖的力量。因为淋巴瘤非常复杂,可能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患者的状况也可能很差。因此,我院的MDT合作非常紧密,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生命支持和保障。


邹立群 教授


感谢刘卫平教授蒋明教授的出席,也感谢能有这个平台让我们一起分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淋巴瘤MDT团队的运行模式和CD30的病理检测规范。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多科合作,包括病理科提供坚实后盾和临床医生的配合。通过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希望更多的淋巴瘤患者能够得到新生。同时,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告诉患者,淋巴瘤并不可怕,通过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实现长期生存。










邹立群 教授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

  •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 科副主任,淋巴瘤专业带头人

  •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专家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

  •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常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分会常委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和淋巴肿瘤专委会委员

  •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专委会委员

  •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学术技术带头人

  •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刘卫平 教授

  • 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学科主任

  • 成都市医学会病理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CACA) 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委员

  • 曾任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 曾任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委、病理学组组长

  • 一线从事病理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0多年,侧重于淋巴造血组织疾病/肿瘤的病理诊断与研究。参编第5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蓝皮书。










蒋明 教授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头颈肿瘤科

  • 博士,肿瘤学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专家

  • 中国老年健康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 四川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青年委员会主委

  • 四川省肿瘤学会肿瘤患者心理及健康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四川省优生托育协会生育力分会副主任委员

  • 四川省女医师协会血液淋巴专委会常委

  • 主攻方向为恶性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

  • 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发表二十余篇SCI论文


注释:

*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为:适用于治疗以下CD30阳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复发或难治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sALCL);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既往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cALCL)或蕈样真菌病(MF)。


材料审批码:C-APROM/CN/ADCE/1360

材料审批日:2024年11月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 维布妥昔单抗治疗CD30阳性淋巴瘤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J/OL]. 白血病·淋巴瘤, 2022, 31(08): 449-458. DOI:10.3760/cma.j.cn115356-20220610-00169.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3]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Hodgkin Lymphoma (Version 3.2024)[EB/OL]. [2024-08-01]. https://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pdf/hodgkins.pdf.


维布妥昔单抗简明处方


编辑:Chole
审校:Chole
排版:Quela
执行:Cherry










遇到健康问题,
点这里,0元问医生!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医脉通血液病患友指南
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诊治与康复护理科普,分享病友经验、探讨新药进展、提供专家指导,帮助患友少走弯路,以期延长生存、降低复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