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前沿进展,再启淋巴瘤规范化精准诊疗的新篇章

文摘   2024-11-09 09:00   吉林  


2024年11月2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和河南省肿瘤医院承办,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参与的“2024年CSCO指南巡讲——河南站”于郑州盛大召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志祥教授联袂担任主席,河南省肿瘤医院刘艳艳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会议期间众多血液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解读《2024 CSCO肿瘤相关性贫血(CRA)临床实践指南》并分享淋巴瘤诊疗新进展。医脉通为您带来详细报道。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沈志祥教授首先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了祝贺,并指出近年来河南省血液肿瘤的相关进展快速,成绩斐然,引领了全国的血液临床研究,未来将助力全国血液肿瘤临床研究开启新篇章。朱军教授表示在几代血液人的不懈努力下,河南省的规范化淋巴瘤诊治水平已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并在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中取得佳绩,已获得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未来可进一步加强合作,培养专科队伍,为提高淋巴瘤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做出更大贡献。马军教授提出中国淋巴瘤发病率高,且患者的生存与国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推动淋巴瘤亚专科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关键。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投身于淋巴瘤规范化诊疗、学科建设及科室管理,为患者更高治愈率共同努力。

                                             

沈志祥教授致开场辞

朱军教授致开场辞

马军教授致开场辞


学术报告




多维度推动血液科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辉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的主持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张誉琤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进行了演讲。


多位专家学者就医疗改革和科室发展展开深入的探讨。目前血液科的发展面临医疗集团建设及专科精细化管理等困难。未来需在国家的指导下,学科带头人或科室主任带领科室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需重视人文关怀建设。

李志铭教授主持


周辉教授主持


张誉琤教授作精彩报告

刘澎教授作精彩报告



解读CSCO指南,优化CRA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谢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利玲教授的主持下,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深度解读了《2024 CSCO CRA临床实践指南》。CRA的管理是提高肿瘤患者长期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半数肿瘤患者存在贫血,其中仅11.4%患者接受以口服铁剂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为主的抗贫血治疗。2024 CSCO CRA指南进行了多项更新:诊断上,强调深入分析贫血原因,避免单纯地纠正贫血。治疗方面,详细说明了铁剂的临床应用,并将罗沙司他纳入化疗相关性贫血治疗的II级推荐。作为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罗沙司是一款治疗贫血的小分子口服药物,可从多方面综合调控贫血,如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改善铁代谢等。一项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的中国多中心III期研究,评价接受化疗的非髓性恶性肿瘤受试者使用罗沙司他治疗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罗沙司他疗效非劣于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输血负担,且安全性良好,患者依从性更高。


南阳市中心医院张成辉教授、漯河市中心医院史磊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王萍教授对长期大剂量输血的毒性、药物依从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临床应提高对CRA的认知,并对于中重度贫血的患者,应尽可能地持续使用足剂量足疗程的抗贫血治疗。另外三位专家还对新版指南中新增的HIF-PHI如罗沙司他的药物机制进行了探讨,表达了目前临床中对于新型CRA治疗药物的迫切需求和期待。

谢彦教授和张利玲教授共同主持

赵东陆教授作精彩报告

医脉通友指南读者俱乐部成立啦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抗癌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患友;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疾病群

添加小助手,拉您进病种群,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疾病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长按二维码

进入癌友指南俱乐部



精准医疗引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诊疗方案的革新


河南省肿瘤医院尹青松教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海平教授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彭鹏教授就DLBCL的异质性探索和靶向治疗进行分享。许彭鹏教授提出目前约40%初治DLBCL患者无法治愈,这与高IPI评分、中枢神经系统累及以及复杂的分子特征有关。当前DLBCL的治疗策略主要依据IPI评分进行个体化调整。研究显示,结合基因突变与分子分型可增强IPI评分的预后预测能力。同时,通过深度学习网络提取PET-CT标志物,有望进一步改善治疗决策。许彭鹏教授进一步解读了简化分子分型和西达本胺在DLBCL的应用,并提出未来将继续探索DLBCL的精准治疗策略,以更好地造福患者。


河南省人民医院袁晓莉教授、北京航天总医院李超教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王根杰教授探讨了不同类型DLBCL的治疗方案。伴TP53突变的低危患者复发风险仍较高,因此需使用六个周期的化疗,而对于初治的双表达患者,可使用西达本胺联合免疫化疗。

杨海平教授和尹青松教授共同主持

许彭鹏教授作精彩报告



霍奇金淋巴瘤(HL)诊疗新视野:新药时代下的治疗选择


开封市中心医院徐志巧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莉教授主持下,刘艳艳教授围绕诊断、病理检测和治疗解读HL的诊疗新进展。HL是可通过多药化疗达到治愈的肿瘤,但基因突变会导致HL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且部分患者对化疗不耐受。临床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抗体偶联药物均可改善HL肿瘤微环境的免疫逃逸现象,改善患者的预后。刘艳艳教授倡导各位专家学者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使用新技术手段并共同探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及对应的治疗策略。


河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晓娟教授、周口市中心医院刘涛教授安阳市肿瘤医院王彩玲教授探讨了HL的一线治疗选择,对于高危的大肿块患者,应根据放化疗的疗效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维布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李莉教授主持

刘艳艳教授作精彩报告



解码套细胞淋巴瘤(MCL)诊疗新选择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耀教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史中州教授主持下,河南省肿瘤医院姚志华教授对MCL的诊疗新进展进行解读。除了临床相关指标,还需要基于分子遗传预后因素对MCL进行精准分层。同时,结合表观遗传特征和基因突变的预后模型,有助于提高鉴别高危人群的能力,从而指导精准治疗。因强化治疗的复发率高且化疗带来显著的毒副作用,MCL亟需“高效低毒”的新药物及治疗模式。近年来,免疫调节剂和BTK抑制剂均在初治MCL中积极探索,并展现出一定的疗效。


洛阳市中心医院郭淑利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刘艳慧教授新乡市中心医院尹俊杰教授探讨了初治MCL的诊治。MCL患者在诊断后仍需进行精准的危险分层,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提高患者的获益。

刘耀教授和史中州教授共同主持

姚志华教授作精彩报道



新药疗效显著,为滤泡性淋巴瘤(FL)带来新希望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桑威教授郑州人民医院郭树霞教授主持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以“FL规范化诊疗和进展”为题,介绍了FL的治疗难点和相关的前沿进展。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FL的发病率低于欧美且地区差异大。新版指南强调诊断时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及骨髓活检等。目前FL治疗难点主要为早期进展和转化患者,近年来、双特异性抗体、CAR-T和靶向药物均积极展开探索,以期为早期进展和转化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小强教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时艳荣教授济源市人民医院王秋红教授讨论了维持治疗在FL中的治疗价值,为了平衡疗效、治疗费用和不良反应,维持治疗时间一般为2年。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维持治疗期间可使用丙种球蛋白。

郭树霞教授主持


徐兵教授作精彩报道



循证指路,助力NK/T细胞淋巴瘤(NKTCL)迈向规范化诊疗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兰芳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鑫教授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基于《2024 CSCO NKTCL临床实践指南》,分享NKTCL的治疗前评估、病理诊断、风险分层、治疗和预后评估。早期NKTCL主要使用放疗,高危患者可联合化疗;晚期NKTCL患者则主要使用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多组学测序也在NKTCL中展开探索,以期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郭志强教授、焦作市人民医院李文永教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战芳教授探讨了分子标志物在维持治疗和临床决策中的应用,在2年维持治疗后可通过患者的循环肿瘤DNA判断肿瘤负荷,从而适当地延长维持治疗,延缓疾病复发。

李兰芳教授和李鑫教授共同主持

蔡清清教授作精彩报道



放疗已成为淋巴瘤治疗中的关键一环


新乡市中心医院张桂芳教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魏秀丽教授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亓姝楠教授围绕放疗在惰性淋巴瘤和CAR-T桥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在早期惰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尽管现有的临床指南推荐使用放疗,但实际上放疗的应用比例并不高。然而,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放疗的早期患者预后较好,其生存期也更接近正常人的寿命。同时,放疗也是CAR-T治疗的重要桥接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索放疗在CAR-T桥接治疗中的应用时机以得到最佳疗效。


河南省人民医院吴广银教授、西安市中心医院王浩教授安阳市肿瘤医院栾春来教授探讨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耐受性问题,临床经验显示放疗和免疫治疗无明显的重叠不良反应,且大肿块的患者耐受性也较好。

张桂芳教授和魏秀丽教授共同主持

亓姝楠教授作精彩报道



林普利塞联合西达本胺: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新突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旭东教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家梅教授的主持下,河南省肿瘤医院严正教授分享了一项林普利塞联合西达本胺治疗PTCL的Ⅰb/Ⅱ期临床研究的数据。作为该项研究的研究者,严正教授阐述了林普利塞联合西达本胺可有效改善初治PTCL的获益,特别关注的≥3级不良反应中剥脱性皮炎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4.3%和8.7%。


郑州人民医院张晓娟教授、巩义市人民医院孟秋丽教授河南省中医院吴艺教授深入讨论了临床研究开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纳排标准的制定、临床数据的管理和统计方法的应用等。

张旭东教授和杨家梅教授共同主持

严正教授作精彩报道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刘艳艳教授对与会的专家同行表达衷心的感谢,并总结道在各个团队的努力和同行的支持下,河南省淋巴瘤专科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淋巴瘤专科面临更高的要求和压力,为跟上全国创新发展的步伐,仍需规范化地开展临床研究,谋求新的突破。


编辑:Lesley
审校:Moon
排版:Quela
执行:Cherry










遇到健康问题,
点这里,0元问医生!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医脉通血液病患友指南
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诊治与康复护理科普,分享病友经验、探讨新药进展、提供专家指导,帮助患友少走弯路,以期延长生存、降低复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