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玲教授的主持下,马军教授、朱军教授、纪春岩教授、彭军教授、王伟教授、赵洪国教授、滕清良教授、赵春亭教授依次进行开幕致辞,并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淋巴瘤位居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发病率之首,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不断涌现,淋巴瘤的治愈率显著提高,同时山东省在淋巴瘤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本次会议将全面覆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霍奇金淋巴瘤(HL)、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滤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等多个疾病领域,旨在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推进我国淋巴瘤诊疗水平的提升,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和更优质的治疗方案。
王玲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
马军教授致辞
朱军教授致辞
纪春岩教授致辞
彭军教授致辞
王伟教授致辞
赵洪国教授致辞
滕清良教授致辞
赵春亭教授致辞
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毕可红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孟繁军教授的主持下,朱军教授分享了对当前中国淋巴瘤规范诊疗的见解。近年来,中国淋巴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引起了医疗界的关注。朱军教授强调了病理组织活检的必要性,并主张追求治疗中的完全缓解(CR)以提高治愈率,同时注意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的情况发生。目前,中国淋巴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接近国际水平,新药研发进展迅速,新药上市速度加快,自主研发药物不断增多。最后,朱军教授呼吁加强多学科合作,推进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鲁群教授和菏泽市立医院桑玉旗教授的主持下,专家们讨论了药物临床试验的重要性。朱军教授鼓励地方医院积极参与临床试验,并提供了提升参与能力的建议。
毕可红教授和孟繁军教授共同主持
朱军教授作精彩报告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徐瑞荣教授和联勤保障部队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周芳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分享了对淋巴瘤发病机制与诊疗新策略的探索。目前淋巴瘤的诊断已经深入到了分子层面,通过应用多组学技术来识别治疗靶点,并研究这些靶点与疾病进展、预后和复发之间的关联。赵维莅教授还分享了如何基于临床问题进行系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开发淋巴瘤的靶向治疗新策略。最后,以NK/T细胞淋巴瘤和DLBCL的治疗策略创新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全景式组学分子分型来指导个体化治疗。
在临沂市中心医院接贵涛教授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张颢教授的主持下,多位教授对以上分享展开了讨论。赵维莅教授针对P53突变淋巴瘤这一治疗难题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并重点阐述了地西他滨联合R-CHOP方案在其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徐瑞荣教授和周芳教授共同主持
赵维莅教授作精彩报告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抗癌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患友;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疾病群
添加小助手,拉您进病种群,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疾病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长按二维码
进入血液健康交流群
在山东省立医院许洪志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春燕教授的主持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介绍了Castleman病的指南与进展。Castleman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诊断过程涉及临床、病理和实验室检查,需要进行细致的鉴别和排除诊断。单中心型(UCD)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而多中心型(MCD)的治疗手段更为多样,如抗IL-6治疗已纳入治疗指南,其毒性相对较小,需持续治疗,目前其治疗模式仍在探索中。
在山东省立医院房孝生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1医院刘楠教授的主持下,多位教授进一步探讨了司妥昔单抗在Castleman病中的应用。赵东陆教授指出,对于使用司妥昔单抗后症状得到控制的患者,用药间隔可从4-6周逐渐延长至8周,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考虑停药。
许洪志教授和陈春燕教授共同主持
赵东陆教授作精彩报告
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王雷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袁成录教授的主持下,山东省肿瘤医院李增军教授分享了CLL的指南与进展。李增军教授指出,对于CLL的一线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直接采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治疗,特别是对于不能耐受化疗或具有P53突变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对于年轻且IGHV突变型、无P53突变的患者,可以考虑免疫化疗联合BTKi,或未来可能与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抑制剂联合,以实现固定周期治疗。固定周期治疗的优势在于提高反应深度、实现停药、节约费用,并减少长期BTKi治疗的副作用和耐药性。对于多重耐药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BTK降解剂和非共价结合的BTKi等新型治疗方法。
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张海燕教授和山东省立医院刘新教授的主持下,多位教授进一步深入讨论了CLL的治疗。李增军教授指出,对于P53突变患者,并不建议采用“汉堡包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与BTKi的交替使用)。
王雷教授和袁成录教授共同主持
李增军教授作精彩报告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李大启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宇教授的主持下,王伟教授分享了FL的诊疗进展。王伟教授指出,复发难治性(R/R)FL的生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目前仍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挽救治疗方案的选择需个体化综合评估,新型双特异性抗体在R/R FL患者中疗效显著,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高危患者的不良预后。此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为多线治疗的F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尽管不同靶点新药的出现提高了FL的疗效,但如何与其他机制药物联合使用进一步改善FL预后仍需探索。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宋强教授和日照市人民医院刘加强教授主持下,多位教授进一步讨论了FL的治疗监测,在化疗中期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不大,在达CR后检测更具价值。
李大启教授和侯宇教授共同主持
王伟教授作精彩报告
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初晓霞教授和淄博市中心医院王振城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志涛教授分享了PTCL的指南与进展。PTCL异质性强、预后差,常用化疗方案疗效欠佳。对于初治PTCL患者,不同亚型的预后存在差异,例如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治疗中,BV联合方案疗效明确,而其他亚型患者则需加入新药以改善治疗现状。对于无法耐受化疗的患者,已有多种无化疗方案的尝试。对于R/R PTCL患者,单药疗效有限,因此新药联合方案已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随着对PTCL信号通路和治疗靶点认识的深入,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策略有望改善PTCL的预后。
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冉学红教授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肖太武教授的主持下,多位教授进一步展开了讨论。应志涛教授指出目前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选择并无统一标准,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PTCL患者而言,ASCT因其较低的风险和成本而成为一线治疗的首选,一旦出现ASCT效果不佳或复发,allo-HSCT可作为后续治疗选择。
初晓霞教授和王振城教授共同主持
应志涛教授作精彩报告
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孙忠亮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广伦教授的主持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杰教授分享了HL相关指南与进展。李杰教授强调了中期PET(iPET)重要的预后价值,并指出BrECADD方案可能较eBEACOPP方案获益更大。对于年轻初诊经典型HL(cHL),尤其是晚期患者,A+AVD方案明显优于ABVD方案。对于老年虚弱患者,可考虑使用A+AVD方案、AN-AD方案等。对于R/R cHL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反应,以及中心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冯献启教授的主持下,多位教授就R/R HL展开讨论,李杰教授强调,对于ASCT后达CR的R/R HL患者,后续维持治疗可考虑应用BV。
孙忠亮教授和李广伦教授共同主持
李杰教授作精彩报告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崔中光教授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王海英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分享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与进展。刘卫平教授指出ASCT在淋巴瘤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治疗策略,无论是复发难治的患者还是初治高危的患者,ASCT都是不可或缺的治疗选择。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ASCT联合这些新疗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这些新药提高了疾病的缓解程度,从而为移植创造了更多机会。因此,“强强联合”可能是未来治疗的一大趋势,探索新旧疗法的最佳组合,以期实现最佳的疗效。
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范传波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郭冬梅教授的主持下,多位教授进一步讨论了ASCT在惰性淋巴瘤中的应用,刘卫平教授提出,对于复发难治的惰性淋巴瘤,尤其是FL,ASCT能够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崔中光教授和王海英教授共同主持
刘卫平教授作精彩报告
在威海市立医院邓秀芝教授和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赵喜晨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邹德慧教授分享了大B细胞淋巴瘤(LBCL)领域的CAR-T治疗进展。邹德慧教授指出,当前已有多种CAR-T产品在临床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特别是靶向CD19的CAR-T,在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更多潜在的CAR-T治疗靶点,并开发新一代的CAR-T以及多靶点CAR-T。同时,也在研究将CAR-T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此外,不同的治疗时机也正在被积极探索,尤其是高危LBCL。目前,中心正在进行多项针对R/R LBCL的CAR-T临床研究。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霞教授和山东省立医院李颖教授的主持下,多位教授展开了讨论。邹德慧教授指出,对于二线治疗的患者,多种挽救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差别不大,主要取决于脏器的功能状态及医生的经验。此外,对于细胞毒药物敏感的患者,ASCT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巩固治疗策略,而对于挽救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尤其是具有高风险遗传特征的患者,ASCT的疗效可能不佳。
邓秀芝教授和赵喜晨教授共同主持
邹德慧教授作精彩报告
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钟玉萍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史雪教授的主持下,王玲教授分享了套细胞淋巴瘤诊疗进展。在R/R MCL的治疗中,BTKi显示出显著的优势。真实世界数据表明,与其他BTKi相比,泽布替尼在治疗R/R MCL中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和依从性。此外,联合治疗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例如新型BCL-2抑制剂Sonrotoclax与泽布替尼的联合治疗,在R/R MCL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并能加深缓解,长期随访结果值得期待。对于BTKi耐药的问题,新药的开发为BTKi耐药后的治疗策略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隋秀芳和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杜以萍教授的主持下,多位教授展开了讨论。强调了BTKi作为一线治疗的趋势,尽管具体的治疗方案尚存在争议,特别是在化疗剂量调整与加入靶向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之间的选择。
钟玉萍教授和史雪教授共同主持
王玲教授作精彩报告
大会接近尾声,王玲教授、赵洪国教授进行了总结,本次会议聚焦于淋巴瘤的治疗进展,涵盖了PTCL、DLBCL和MCL等多个主题,就新型药物、创新疗法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本次学术盛会为中国淋巴瘤学科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与合作舞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共享前沿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为攻克患者面临的实际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期待未来在淋巴瘤治疗领域能实现更多创新突破,为提升人类健康水平贡献更多力量。
王玲教授总结陈词
赵洪国教授总结陈词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