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 李欣瑶丨付出不必感动世界,再笨拙的爱也有表达权
时事
2024-12-12 10:00
四川
有人曾提出:“凡是没有受益者的付出,感动得都是自己”。这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顽疾——凡事讲意义。
做一件事,想好受众,权衡利弊,锱铢必较,看似理性且高效,但这样的方式好像让生活失去了一点“人味”。或许有时能“自我”感动,“自我”安慰就是最大的意义。关注自身于此事中的点滴收获,再笨拙的爱也敢于表达,不必执着于令世界为之动容,只求心中坦然,能够自洽。
表达的方式或许笨拙,但情感依然真挚,请不要剥夺笨拙的爱的表达机会。之前有一很经典的笑话是:“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酷叫妈妈觉得你该穿秋裤”。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父母絮叨,讲了一堆废话且没有受益者,是他们在自我感动、自我沉醉。但这些话真的毫无意义,可以不用说吗?当然不是。这些话和那些随手转发的链接,不厌其烦地絮叨一样,或许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可以进入我们生活的方式。岁月与经历划下鸿沟,空间距离添筑高墙,但爱从未止步,借助这些笨拙的言行,他们仿佛在说“我可以进入孩子的生活,他们还需要我。”他们或许是在自我陶醉,但也请别剥夺他们的表达权,更别批判他们。词不达意的背后藏着他们不求回报的爱。
人生如剧,主角唯己,自我首肯之价值,方为无上瑰宝。有人指责,追星的都是梦男梦女,为明星花时间花精力都是浪费,人家也未必领情。如果用物质得失衡量过程,用物质收获评判价值,那么忽视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精神所享受到的快乐与满足。追星的过程或许不会被明星看见,但这个过程足够让自己激动。不是能被物化的价值才是价值,感动自己的精神价值也是,而且尤为重要。“无需回应式友谊”也是同理,当我向朋友分享日常时,并不强求对方立即给予回应,因为我内心笃定她一定会看见,即使没看见也没有关系,因为当下我的分享欲得到了满足,并且我也向他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你很重要。所以,怎样付出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或许很难有标准答案,但我认为自我悦纳,契合已需的付出都有意义。
“功利主义的导向似乎让我们忘记了生命的本质是一场历程。”我们总在探索怎么能使利益最大化,使个人在这件事中获利最大。但换个角度思考,我们是不是陷入了思维的囹圄当中,失去了享受过程的热忱。有人批判,学校布置“给父母洗脚”式的感恩教育是流于形式,有几个人会去真正地实践呢?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和父母抱怨学校的这一做法,这难道不是无形当中增加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吗?不是说只有按照既定路线达成既定目标的事才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有价值。如果一件事最终没有按照想法达到目的就不去做,那或许以后和妈妈的对话框会一直空白,和朋友的聊天记录会戛然而止,因为这些好像没有什么具体的实际的收获,但或许人生除了讲“利”还应讲“情”,而情感不应该有评判标准,享受生命的过程远比达到功利化的目标更有意义。
当我们对一件事要求得越高,那么能完成的人就越少。如果我们要求所有的付出都要感动他人,感动世界,那么会扼杀多少生命平凡却温暖的小事呢?请让这个世界多一些人有表达权,再笨拙的爱也需要表达,也需要被看见。
(文/李欣瑶 湖南师范大学)
*文内作品系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