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吐槽”之后,更值得思考的仍是高校学术研究环境的建设问题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一篇题为《她为什么换了导师——一项导生关系的案例研究》的2017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引发网络热议。查询中国知网发现,该篇论文下载量已经超过16万次,可谓不折不扣的“网红论文”。其实,该文去年就已经“崭露头角”,并引发广泛讨论。可见,“换导师”论文的走红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能得到舆论持续的关注,根本原因还是击中了很多人的“痛点”。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年轻人而言,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导师掌握着毕业论文的“生杀大权”,一旦导生关系陷入困境,大多数同学除了换导师,似乎也没有更多选择。这种关系里结构性的不平衡,让很多已经毕业或正在就读的同学都“有话要说”,这也是一篇看似平平无奇的论文为什么能引爆公众情绪的原因。跟一般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抱怨”不同的是,作者在反思自己换导师的经历时,确确实实指出了当前高校导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存在导师准入制度固化封闭、导生匹配制度僵化单一、导生互动中教育性和学术性淡化、导师评价主体单一等。这些问题都很有现实性,也正是这篇论文的价值所在。当然,也有网友质疑,该文真的有“学术价值”吗?由于作者的写作动机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其现实经历,让不少网友觉得像“章回体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更关键的是,看上去作者洋洋洒洒写了很多问题,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点——对导师的约束力还不够。这显示出论文的观察角度还是比较单一,可能得到的结论也会失之于偏颇。比如,当下一些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仍然是重科研、轻教学。这意味着,导师可能面临不小的科研任务压力,从而影响了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指导上。这并不是在为导师“找借口”,而是想指出,“换导师”从来就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因为即便换了导师,也很难保证情况就马上改变,把希望全部寄托于此,无异于一种“豪赌”。回到了开头的那个问题——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当真是无解?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篇论文可能还会“网红”下去。其实,导师和学生本来就应该拥有一致的目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写出一篇好论文,双方都从中获益,何乐而不为呢?因此,问题的关键大概还在于,如何从制度层面上有效地激励广大导师,让他们能够热情满满地投入到对学生毕业论文乃至日常学习的指导中去。相信大多数高校教师,都抱着一颗教书育人的热忱之心,否则他们也不会选择这项职业。所以,在“吐槽”之后,更值得思考的仍是高校学术研究环境的建设问题——既要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督促广大高校教师尽职尽责;也要为老师创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别让一些现实因素来“拖后腿”。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金宇
编辑 尹曙光
- 推 荐 阅 读 -
【 精 选 评 论 】
【 热 门 话 题 】
热点关注丨依法行政丨国际纵横丨反腐观察丨以案释法丨政事热点丨网事论见丨文化观丨养儿育女丨小黄看剧丨青年议见
【 特 别 策 划 】
百年奥运与明日世界丨新年献词丨破壁2023丨青年与世界丨变局2022丨“我看冬奥”丨“与幸福有关的十年” 丨俄乌冲突 丨与智能机器抢饭碗丨关注二十大丨年有“余”味丨45℃沸谈丨突围2021丨疫情时代的求索丨病毒重构的世界丨“时代的那双眼”新年策划丨关注阿富汗“变天”丨解局“少年自杀”丨观潮:我和我的5年丨红星“两会三人评”
【 评 论 大 赛 】
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第四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第三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第二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第一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 作 者 专 辑 】
守一丨易之丨伍里川丨王石川丨佘宗明丨韩浩月丨赵志疆丨赵清源丨刘远举丨杨三喜丨舒圣祥丨龙之朱丨朱昌俊丨白晶晶丨李一凡丨熊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