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执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但凡是没有受益者的付出,都是自我感动。”不少网友认同他的观点,认为这种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完全没必要,即便这些付出的初心都是“为你好”,可除了“道德绑架”,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付出也是多种多样:有物质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付出;有对具体对象的付出,也有对不确定对象的付出;有直接的付出,也有间接的付出。并非每种付出都有既定的受益方,也不能把没有直接受益者的付出一概打成道德绑架。一个人出于善意而做出某种付出,就已经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给他人和社会传递了温暖和爱。大学生志愿者上街宣传交通安全,就很难说清具体的受益者,但对社会是有益处的。这种付出就已不是无意义的空头支票了。
“为你好”是许多父母的口头禅,带着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期待。从小到大,谁没听父母说过“为你好”?即使有时因为观念偏差,“为你好”会有以大压小,甚至不讲理的感觉,但不能因此否认父母沉甸甸的爱。父母也确实应该注意方法,尊重孩子、循循善诱,而非一句“我是你爸/妈”压到孩子身上。这种不够完美的“为你好”也并不是把这个词汇污名化、给它扣上“道德绑架”这顶帽子的理由。职场上,有的领导批评下属也会说为你好,即使他们的批评并不恰当,甚至以势压人,但不是所有为你好式的批评都是道德绑架。有一些网友会不分青红皂白,将“为你好”和“为你好”式的“道德绑架”混淆在一起。在网络的加工和传播下,污名化的“为你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接受他人意见,甚至不敢表达意见,更别说批评社会的不良现象了。
社会需要广开言路,需要鼓励人们说话。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是因为人们有沟通、有交流。去年11月,新华社曾报道:瑞典北部靠近北极圈的小城吕勒奥日前发起“打招呼”活动,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的居民们见面时彼此交谈。“研究表明,这有助于建立社会纽带,并对健康、安全和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一个打招呼,都可以拉近人们的距离、增进幸福感,更别提那些广泛多样的交流和表达。社会应鼓励人们沟通交流,更应鼓励公众对社会事务提出意见建议,这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政山东》是一个让普通民众也能面对面向政府官员提出自己疑问与诉求的节目。今年12月5日,它就曾曝光无棣县危化品停车场里藏着“黑加油点”的情况。在问题曝光后,有关部门迅速反应、赴当地督导整改。与之相反,在今年5月曝光的连云港鬼称事件中,市场方不仅不接受博主对于缺斤少两的质询、甚至纠合其他摊主一起抢夺手机,“不删视频不处理”,不听建议、不让博主发声。社会需要敢说话的人,也需要接受公众合理的意见建议,而非用种种理由回怼、用野蛮手段抵制,不让人说话。
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应该是乐于说话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可以敞开心扉,表达善意,相互帮助。对社会事务,人们乐于提出意见建议。毛泽东同志就曾说过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是香是臭,让群众讨论嘛”。
付出,没必要纠结有没有受益者;“为你好”,也没必要纠结是不是道德绑架。我们不能用“道德绑架”来塞住别人善意的嘴巴,也不能用“不听不言不信”来捆住自己的手脚。心怀善意、积极付出,乐于说话,对他人是温暖,对社会也是一种爱护。
(文/海南师范大学 姚佳伶 指导老师:皮树义)
*文内作品系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参赛作品,仅用于展示,不代表红星评论观点。除此展示外,不得用于其他途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