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决赛成绩的日子里
不少读者留言说
已被选手们的参赛作品狠狠“硬控”
锐利的观点、细腻的笔触、沉淀的思考
都让评论
在这个冬季熠熠生辉
要说大家写得有多好呢
来,迎开奖!
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
决赛成绩
(滑动可查完整名单,点击标题看全文)
根据最终排名,
恭喜复旦大学吴亦阳,荣获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一等奖。将获得一等奖奖金5000元及荣誉证书。
恭喜重庆移通学院谭威(指导老师:郝树静)、湖南师范大学李欣瑶、南京师范大学陈自强、兰州大学陈映安,荣获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二等奖。分别将获得二等奖奖金3000元及荣誉证书。
*因李欣瑶、陈自强、陈映安同分并列,二等奖名额遂递增。
恭喜山西大学汤雯然(指导老师:韩晓芳)、黑龙江大学张鑫(指导老师:张世光)、安徽大学赵斌(指导老师:章玉政)、辽宁大学王涵(指导老师:吴优),荣获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三等奖。分别将获得三等奖奖金2000元及荣誉证书。
*因赵斌、王涵同分并列,三等奖名额遂递增。
恭喜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易秋宇(指导老师:李远雪)、黑龙江大学支京阳(指导教师:张世光)、浙江传媒学院章心妤(指导老师:胡睿)、山西大学邱焕娇、南京大学张雨龙(指导教师:王辰瑶)、成都锦城学院乔敖楠(指导老师:豆欢欢)、山西传媒学院刘严铃(指导老师:雷桂萍)、高希玥(笔名)、暨南大学曾颖仪(指导老师:马立明)、山西大学李喆姝(指导老师:韩晓芳)、西南科技大学唐欣(指导老师:高敏)、兰州大学潘秋宇、华东师范大学谌思艺,荣获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优秀奖。分别将获得优秀奖奖金1000元及荣誉证书。
*因高希玥、曾颖仪、李喆姝、唐欣、潘秋宇、谌思艺同分并列,三等奖名额遂递增。
*以上奖金金额均为税前。
恭喜郝树静老师、韩晓芳老师、张世光老师、章玉政老师、吴优老师、李远雪老师、胡睿老师、王辰瑶老师、豆欢欢老师、雷桂萍老师、马立明老师、高敏老师,荣获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优秀指导老师奖。分别将获得奖金及荣誉证书。
恭喜成都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新闻传播系、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山西大学新闻学院、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广播电视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荣获第五季红星新闻高校评论新秀挑战赛优秀组织奖。分别将获得荣誉证书。
恭喜获奖者们!
我们还特别邀请评委们
分别点评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
是怎样缜密的逻辑说服了他们?
是怎样闪光的语言打动了他们?
一起来看——
(点击标题看全文)
一等奖 吴亦阳《走出“为你好”之困,以清醒的善意赴真实之约》
评委任孟山:该篇评论内容结构合理,说理清楚,从单向输出的表现到权力不对等的深层原因,从输出者单方到输出者与接受者双方,逻辑层次清晰,论证推进有力,论点与论据之间和合,体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度。文笔清新,行文流畅,是一篇优秀作品。
二等奖 谭威《告别“为你好”——用尊重成全自由》
评委刘琴:本文选取了一个新鲜的新闻事件切入,据实而论,就事说理。这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在本轮参赛作品中也显得比较突出。并非所有评论都必须使用最新的新闻事件作为由头,但由最新鲜的新闻素材切入,的确能够确保评论的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二等奖 李欣瑶《付出不必感动世界,再笨拙的爱也有表达权》
评委王磊:观点鲜明,敢于质疑,没有被知名辩手吓到。从“凡是没有受益者的付出,感动的都是自己”这个观点中看到了“凡事讲意义”的弊病,并开门见山,让这篇评论锋利而精准。同时,也是换位思考的典型之作。
二等奖 陈自强《“没有受益者付出”的质疑,更应成为审视公权的利器 》
评委王磊:角度新颖,从琐碎的“私人之争”跳了出来,联想到社会性的“没有受益者付出”,让人眼前一亮。本文胜在比别人多想一步,探讨了权力和权利的关系,行文也有层次感,论述递进有深度。
二等奖 陈映安《“为你好”不应成为操控他人的幌子》
评委刘琴:文章设置了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围绕中心论点条分缕析进行论证。这让整篇文章的议论层次显得比较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分论点选取的论据有事实、有理论,让作者的分析说理显得更加透彻全面,也让整篇文章显得更饱满。
三等奖 汤雯然《别随便给爱你的人贴上自我感动的标签》
评委王磊:开头自然、亲切,以“我的发现”带出“我的思考”,很互联网的写法。文中也探讨了付出者和接受者不同的立场及感受,逻辑比较清晰、辩证能力较好。看似文字朴素,说服力却不弱。
三等奖 张鑫《学会放手,也是爱的必修课》
评委刘琴:娓娓道来,温柔中显力量。整个视频看下来,讲述者打造了一个高情商形象。“高情商”在短视频平台是一个受追捧的存在,显然,这更能增加观众对视频内容的认同感。作者也比较用心,短短一分半钟,论据素材较为丰富,且选择到位,制作精心。
三等奖 赵斌《付出也可只追求心安,何必强求受益者》
评委王磊:“就算没有受益者又何妨?”以反问的方式,直接亮明观点,切入角度很小,但有力道。后续用三个案例来论述,虽然有些“高考作文”,但填补了一些同题者有观点而无论证的空白。“生活不是一场锱铢必较的交易,付出若被功利裹挟,时刻紧盯受益者反应,便会沦为沉重负担”,说得很好。
三等奖 王涵《自我感动式情感表演,谁绑架了谁?》
评委刘琴:本文的标题设置是质问式。“质问+回应”,是时评写作的一大方式。它的好处在于加强语气,深化情感,吸引读者注意。质疑是人的基本属性,写时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就是质疑的能力。另外,整篇语句麻辣,让整个文章显得更有力量。
一场比赛
让我们以学界与业界联合的“洪荒之力”
寻找“高校最会写评论”的大学生
从初赛的激烈角逐
到决赛的巅峰对决
每一步都凝结了参赛者的努力与智慧
感谢所有选手的饱满热情
感谢你们对评论写作的不懈追求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比赛的结束,恰是新征程的起点
无论获奖与否
这个舞台都见证了各自的精彩和成长
希望大家继续跨越更多挑战
一直写下去
诠释评论的力量
下一季比赛,期待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