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何练气

百科   健康   2024-12-24 13:33   广东  


关注武宗


天下武功




太极拳 招熟而懂劲·行拳若流水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修养身心、增强体质,其内涵更是博大精深。无论是从肌肉活动、内气循环,还是技击实战、情操培养等方面,太极拳都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并且这些方面在太极拳中是有机统一的。本文将重点探讨太极拳中如何练气。


一、通过拳架引导内气循环

太极拳由一系列动作组成,这些动作通常被称为“拳架”。拳架是前人武术修炼经验的姿势体现,每一个拳架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而创造出来的,是初学者入门的基石,因为有形的动作比无形的内气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拳架不仅具有技击功能,还与某些气功动作相似,即通过外部动作来引导内部气血的运行。因此,练习拳架时姿势必须正确,遵循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练拳的效果。王宗岳在《行功论》中指出:“以气运身,务求顺遂,方能随心所欲。”这意味着要想使内气在全身流畅运行,姿势必须上下协调,力量不可逆转。许多著名的拳师,虽然不讲太多理论,但只是通过认真练习拳架,就能练就一身好功夫,原因就在于拳架本身蕴含着法则,融合了体、用、气三方面的要素。如果仅仅满足于练习套路,而不追求动作的准确性,那么收效甚微,甚至练拳多年也无法感受到内气的存在。

王宗岳在《拳论》中又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说明拳架不仅要准确,还要熟练。杨澄甫的弟子董英杰曾言,练拳一次至少应练三趟:第一趟舒展筋脉,第二趟校正姿势,第三趟再融入形意。当拳架熟练之后,一出手便能意形合一,进步更快。如果拳势正确且认真锻炼,就会由外而内,逐渐产生内气的循环,从最初的腹部充实感,到手指的麻胀感,再到气感遍布全身。

对于有志于练习太极拳的人来说,首先要理解拳架,追求身法的正确性,否则只是徒劳无功,得不偿失。

二、通过阴阳虚实的变化调动内气运行

有人说,太极拳的精髓就在于“虚实”二字的运用。阴阳虚实的变化是通过拳架的正确表现来体现的,尤其是在练拳的初级阶段。王宗岳在《拳论》开篇即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结果。人体的阴阳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对平衡。阴进则阳退,阳进则阴退,如果阴阳偏盛偏衰,就会形成疾病。太极拳在锻炼身体方面,就是力求达到阴阳平衡。其方法就是通过不断的虚实变化,使气血在全身周流。例如,在一个拳势中,左腿为实,右腿为虚,一变换姿势就变成右腿为实,左腿为虚。由于重心的不断转移变换,一会儿左实右虚,一会儿右实左虚,这样气血也就在身体内部不断转换、周流。练拳时只要注意心静体松,分清拳架的虚实转换,就能感受到体内气血的流动,从而获得圆活自如的感受。虚实有前后、上下、左右之分,进一步还要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并非完全无力,实也并非完全占据。细说起来,一脚应分虚实,一指也应分虚实,甚至每个细胞都应分虚实,这就是“一处有一处虚实”。同时以丹田为主宰,一变则百变,因此又称为“处处总此一虚实”。练到此境界,就会“行气如九曲珠,无处不到”,内气在体内运行也如同太极图一般。

三、通过呼吸促进内气运行

呼吸是气的外在表现。太极拳的呼吸除了正常的鼻吸鼻呼外,还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即吸气时,腹部向后(命门穴)吸;呼气时,腹部从后向前释放。这就是内功修炼的方法,与气功中“以后天练先天,以先天为后天”的原理是一致的。吸气时后天之气下降,先天之气上升;呼气时后天之气上升,先天之气下降。通过这种腹式呼吸,可以促进中气的升降开合,达到练气的目的。练拳有一定造诣的人,一吸气就能感受到身体内部气血向心脏及命门穴流动;一呼气则气血走向四肢。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运动来源于吐纳术,因此也要求呼吸细、匀、深、长。但拳势中包含着技击动作,因此其动作有一定的尺寸和走向。要想使呼吸与拳架很好地结合,必须了解拳架的起承转合以及蓄发转变的抑扬顿挫。当呼吸与拳架一时不易配合时,可以先选取一些开合分明的拳架动作,如“按”的动作等,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呼吸顺畅、中气升降、前后晃动的感觉明显后,再配合整套拳架进行练习。初学腹式呼吸时,结合拳架练习一定要自然,切勿逆气或强行深呼吸,否则有害无益。气是可以练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靠养。“气以直养而无害”,练太极拳是养气之法。如果勉强出力使气,则违反自然规律,容易伤及内脏。静心养性,内气自生。

四、通过意识指挥内气运行

练习太极拳的最重要原则是“心静用意”(顾留馨:《太极拳术》)。太极拳以意导动,并非故意运气。如果故意运气膨胀,反而会滞涩不灵。因此,王宗岳在《行功论》中提出:“以心行气,务求沉着,方能收敛入骨。”练拳时,要用心使气缓缓流动于骨肉内外之间。俗话说“意到气到”,即意识引导气随行。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果意识想要左右更迭运行,则气随左右手足更迭运行;如果意识想要转圈,则气就随着转圈。因此,练拳时姿势要沉舒自然,心意要宁静平和。心不静则不能沉着,不虚则不灵,气也不能收敛入骨。“心为令,气为旗”,这就是以心行气的最好说明。练拳不能像静坐那样身体不动而以意领气,因为拳术有许多动作。因此,要意随动作移动,从而带动气血运行。例如做“单鞭”动作时,意识由右手通过脊背而到达左手,这样就有一部分气血随意念通过肩、肘、腕而到达左手。当左手到达定点时,就会感到手指关节发胀,这就是体内气血在流注。练拳时尤其要注意眼神的运用,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到也即意到,气也就会跟着到。因此,陈氏太极拳的理论家陈鑫说:“内气何发何行?发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这句话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太极拳是以意识来指挥内气运行的。


您的支持· 我的坚持

武术广告推广群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武宗·旗下公众号











武宗·武术交流群大全

微信群·QQ群-扫码进入



太极拳·往期精选

7 July 2018


武宗·短视频


视 频 号

快手号:ikunfing

抖音号:ikunfing

关注我们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每天分享各门派各拳种武学知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格式展现传统武术国粹的魅力,同时传承和发扬武术(武品、武技、武功)的实用价值。武宗“以武学打开世界”为宗旨,以“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为目标。学功夫,除了强身健体,掌握真正的技击能力才是武术之魂,武学之精髓!欢迎您的加入~


2024


Read the original text and discover more

“阅读原文”  发现更多 ~ 

武宗
《武宗》——天下武术宗成。每天分享各门派各拳种武学知识。武宗“以武学打开世界”为宗旨,以“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为目标。武学不仅是大道、哲学,还训练人的智、仁、勇、能。学功夫,除了强身健体,掌握真正的技击能力才是武术之魂,武学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