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中,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研究显示,中国约有1.73亿人患有精神类疾病,其中,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高达24.6%,意味着每5个孩子中就可能有1个存在抑郁倾向。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患者在就医后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因为副作用或疗效不佳而中断治疗,精神类疾病治疗难上加难。金域医学推出的药物基因组学(PGx)和治疗药物监测(TDM)联合应用为精神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10月10日,正值世界精神卫生日,让我们一起了解精神类疾病的个体化治疗。
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其治疗主要依赖药物,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挑战。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存在显著差异,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不同;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相互影响,改变药物的浓度和疗效;某些精神类药物的治疗窗较窄,意味着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未成年患者而言,情况更为复杂,由于生理条件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可供参考的用药标准较少,只能依靠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摸索适合患儿情况的用药品种和剂量。种种因素导致传统的治疗方法犹如在“试药”,给本来就脆弱的患者带来更大的身心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近年来,药物基因组学(PGx)和治疗药物监测(TDM)的联合应用为精神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药物基因组学通过分析患者的遗传信息,帮助医生预测患者对特定药物的反应性和可能的副作用,使得医生能够在治疗开始前就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大大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而药物浓度监测可以让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确保其维持在有效且安全的范围内。《中国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指出,处于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的精神疾病患者,儿童、青少年等特殊人群患者,服药依从性难以判断的患者等都需要进行药物浓度监测;依据德国遗传学检测委员会( GeKO) 和临床药物遗传学实施联盟,以及 FDA 和 EMA 等监管部门一致的推荐意见,在精神药物的个体化治疗中需将药物代谢酶基因型检测与治疗药物监测相结合。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可以为新发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优化长期维持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用药管理工具。依托基因平台、免疫平台、质谱平台等多技术平台,金域医学可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药物基因组学(PGx)、治疗药物监测(TDM)相关检测服务,涵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4类66种药品,35个基因型。对比经验化治疗方案,其在新发患者治疗方案制定、长期维持治疗、难治患者药物调整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能够为儿童、青少年及其他精神类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可靠的管理工具,提升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满意度和依从性。精神健康是整体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真正提高精神疾病治疗的效果,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理解、包容、健康的社会环境,为每个人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