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域医学实验室收到了2例疑似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样本。凭借着传统病理、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等多技术平台优势,以及专业病理医生团队,这两名患者被确诊为罕见的MAD家族与NUTM1基因重排肉瘤。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分别患的还是该疾病中更罕见的两种融合基因型,即MXD4::NUTM1 、MXD1::NUTM1融合肉瘤,目前全球报道合计仅13例。
因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且形态学上存在高度异质性,NUTM1基因重排肉瘤非常容易被误诊。
抽丝剥茧查明病因
腹水标本病理图像(A、B),腹腔肿物组织标本病理图像(C、D)
“这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理图像,目前初步判断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需要鉴别低分化/未分化癌、恶性间皮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恶性黑色素瘤、CIC重排肉瘤等,建议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进一步辅助诊断。”金域医学病理医生解释道。
然而,奇怪的是,林阿姨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并不指向上述肿瘤。
经过多轮讨论并查阅相关文献,金域医学病理医生团队排除了多种可能的肿瘤。在一筹莫展之际,他们想到了NUT相关肿瘤。这类肿瘤的病理图像也通常具备胞浆红染,核仁明显的小圆细胞特征。由于其非常罕见,不少医生对NUT肿瘤的认知度较低,往往容易忽略。为了验证这一想法,病理医生为林阿姨加做针对性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NUT阳性。
这一检测结果,结合组织形态特征,病理医生判断,林阿姨很有可能是NUT重排肉瘤。为了进一步验证并明确其融合基因伙伴,他们建议加做软组织肿瘤融合基因检测评估。
不久后,林阿姨的FISH检测结果出炉,显示NUTM1分离探针阳性;RNA-seq融合基因测序检测显示MXD4基因和NUTM1基因融合。综合多项结果,林阿姨最终被诊断为MAD家族与NUTM1基因重排肉瘤中的MXD4::NUTM1 融合肉瘤。
什么是NUTM1重排肉瘤?
NUTM1重排肉瘤是一种罕见且恶性程度高的恶性肿瘤,发现时一般都有远处复发转移,转移部位以肝脏最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形态学多为小圆形细胞,或为纤维肉瘤样、浆样/横纹肌样、上皮样,可伴嗜酸性胞质和玻璃样变间质,肿瘤内部及肿瘤之间异质性显著,镜下病理形态学没有诊断特异性,需进行NUT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或RNA-seq等分子病理检测结果综合评估。
NUTM1重排肉瘤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目前尚无针对NUTM1融合的靶向药物获批用于肿瘤治疗,但有研究表明,溴结构域和末端结构域抑制剂(BETi)对BRD4::NUTM1融合的NUT癌患者可能有效,但MAD家族、CIC基因等新型融合伴侣可能不易受到BETi靶向治疗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MAD转录家族中,包括MXD1/MXD4/MGA 与NUTM1的融合肉瘤非常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的MXD4::NUTM1 融合肉瘤仅11例,MXD1::NUTM1融合肉瘤仅2例。这类肿瘤的病理形态与其他高级别小圆细胞肿瘤难以鉴别。因此,当出现弥漫的浆样/横纹肌样/上皮样小圆形肿瘤细胞时,临床可联想到该肿瘤的可能。FISH和RNA-seq融合基因检测是确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