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星晨~
关注我比较久的读者应该知道,我在一家经常需要加班的单位上班,时不时被要求晚上9点半甚至更晚才能下班。曾经的我认为,下班后回到家的时间才是自己的,我很期待大块完整时间来做想做的事,一旦突然被通知加班,计划落空的烦躁油然而生。
晚上加班到9点半,回到家整理洗漱后10点半,眼看离11点睡觉时间只剩半小时,就会觉得这点时间除了刷手机什么也干不了。用书中的一句话总结我的状态“大量的时间被他人占用,剩下的时间被自己浪费。”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读了两本书:《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和《学习变现》。《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启发我列一个碎片时间清单,极大治愈了我对“完整时间”的执念。《学习变现》告诉我,不要小看30秒的力量,让我意识到,自己对很多事情都人为设置了时间门槛。
碎片时间清单+30秒快速启动组合,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掌控自己的时间,找回心中有数、生活有序的惬意。碎片清单就像蓄水池一样,在大脑以外提供了一片缓冲区,碎片来了先全部进入缓冲区,大脑在合适的时候再去处理它们,这样,它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有价值的信息,记录标题。
事情:自己想要做以及别人让你做的事情。
结合自己的情况,我对碎片清单做了一个简化,只记录想法,也就是自己想做的,不紧急的事儿。这个清单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常态化的,没有“完成”时刻,可以持续做下去的,比如阅读、运动。另一类是动态变化的,随时有新的添加,也有已完成被划掉的,比如和xx打电话、制作旅行相册、整理衣橱等。
🔘
作者说,他在写这本书时,阅读了10本左右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这些书籍在“每天至少学习x小时”的最低时限设置方面,没有超过1小时的,最短推荐30秒,然后是10分钟,再长一点是30分钟。这些书都有一个观点:在短时间内集中学习,并每天坚持下去。作者总结,每天学习时间越短越好,因为,(成年人)每天长时间学习几乎不可能完成。看到这里,你是否会想,30秒也太短了吧,30秒能干什么?(我掐表试了一下,30秒可以用手机微信读书看3-4屏)其实,作者想表达的真正意图是,不要给自己的学习计划设置错误的门槛。让我得到一些启发,不要期待“完整时间”才做想做的事,只要有哪怕几分钟的时间,都可以对照自己的碎片时间清单立即行动。🔘
分享一个自己实际应用的例子。
我从5月份开始跑步,一般,早上6点左右起床,6点15出门,热身-跑步-拉伸基本需要40分钟时间,6点55左右到家,叫孩子起床,洗漱收拾送上学,时间刚刚好。
也就是说,我想完成跑步全套动作,最迟得在6:05分前起床。
有时,闹铃响了之后眯一阵,一睁眼6点30了,时间不够出门跑步,离叫孩子起床又有二十几分钟时间,这段时间常常被我浪费,发呆或者戳手机。
掌握碎片时间清单+30秒快速启动组合后,我特意准备了一个视频跟练集合,最短跟练只需要8分钟,而且,为了降低行动门槛,全部挑选了站立训练,连瑜伽垫都不需要准备。
🔘
碎片时间清单的每一个字,都是在建立我们的日常秩序和自我系统,帮助我们一点点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
碎片时间清单不仅仅是一份清单,它是我们与时间友好共处的契约。
请从看完这篇文章开始,立刻写下自己的碎片时间清单吧,并且,告诉自己,不要小看30秒的力量,尝试将这些时间碎片转化为实现自我的机会。
⭐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是忙着记录生活的生活家。
感谢为我停留片刻的你,愿我的读者都能千金在手,却另有高兴之事❤
往期文章:
记录自己的100种方式:①写日记(生活白描,从杂乱到清晰)
记录自己的100种方式:②主题日记(感恩日记)
手账5年,flomo2年,飞书5个月:我是如何培养记录习惯的?
flomo的神仙用法:沉迷自我记录2年后,发现最值得记录的3件事
手账5年,flomo2年,飞书5个月:聊聊关于自我记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