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mo:我终于悟了,人设决定标签系统

情感   生活   2024-08-19 21:14   甘肃  

你好呀,我是星晨~

喜欢记录自己的星晨~
之前的文章里分享过,记录自己时,应该先给自己一个人设,这样记录才有方向。
比如,给自己一个阅读人设,就重点记录自己的阅读数据;给自己一个写作人设,就重点记录自己的写作数据;给自己一个运动人设,就重点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
最近发现,梳理flomo的标签系统时,也应该根据人设来整理。

🔘


最开始使用flomo时,在它的使用帮助里,看到一个设置标签的思路,P.A.I.R :Project(项目)、Area(领域)、inbox(收件箱)、Resource(资源)。

P:是指一个将要发生的独立事件,且这个事件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需要多个动作才能完成。比如要写一本书,需要整理资料,罗列提纲,撰写内容,联系出版社等。

A:即日常你需要精进的「领域」,比如健康就是一个领域,而跑步则是项目;写作是一个领域,而写一篇公众号文章则是一个项目。

I:用来存放所有临时性的,还未消化的内容。可以当做大脑的缓存,但需要定期归档、整理或者删除。

R:多半是指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未来可能会用上的东西。比如读过一本有启发的书,或者听到某个有意思的案例。

我曾经尝试按这样的方式进行标签分类,但是刚刚开始就夭折了。

收件箱很好理解,感兴趣的,想记录的,不知道可以存在哪里的,都先放在收件箱。

项目、领域、资源,我就有点分不清了,为什么跑步是项目而不是领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为什么不存在领域而是资源?

总之无法理解这个分类方式。


🔘


后来看到Light老师说:

知识就该主观分类。因为知识没有任何价值,只有为我所用才有价值。

人是万物的尺度,我亦是所有知识的尺度。

眼前一亮有没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啊,这是我的flomo,我想怎么设置标签就怎么设置标签。
于是,有了我的标签1.0系统。

1.0系统主打一个随心所欲没有章法,还有一些不算常用的标签,这个里面都没有统计。

随意打标签之后,记录的积极性倒是高了很多,不再纠结如何打标签,但是,新的问题来了,标签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之后的问题,就是标签形同虚设,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作用。


🔘


上个月,我把自己的标签系统重新整理了一下,整理逻辑,来自脑子里的灵光乍现“人设”。

我觉得,我的每一个人设,都值得设置一个标签。

上图是我整理后的标签,是不是清爽了很多?

对自己目前的标签系统很满意,所以分享图模板换成这张暗示“妙笔生花”的小清新绿色模板。

这就是我的标签2.0版,根据我的“人设”设置的标签。


🔘


其实我有一个可怕的预感,我的标签,永远没有彻底整理好的时候。

我在变,我的标签,当然得随我一起变化呀。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标签3.0版本,想想还有点期待呀。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是忙着记录生活的生活家。

感谢为我停留片刻的你,愿我的读者都能千金在手,却另有高兴之事❤





往期文章:

flomo:分享一些变态但很绝的标签使用方法

手账5年,flomo2年,飞书5个月:我是如何培养记录习惯的?

flomo的神仙用法:沉迷自我记录2年后,发现最值得记录的3件事

手账5年,flomo2年,飞书5个月:聊聊关于自我记录的方法

flomo太好用了吧!我不允许还有人不会用!(flomo保姆级使用教程合集)





加好友备注“公众号”,没有备注不通过哦



END


如果对你有所启发
欢迎转发分享给TA
感谢你的慷慨

一颗趁早星晨
🎯热衷自我记录、沉迷飞书/flomo 🎯笔记管理 | 效率提升 | 个人成长 🎯高年级趁早星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