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骏 │ 复旦往事之三之补足

文摘   生活   2024-04-17 08:56   日本  
  写了 复旦往事之三 ,好几个朋友私信问我张同学的生前死后......网络上误记误传的信息还是蛮多的,那么骏骏就尽我所知,捋一捋张同学的事。
  张同学,1980年考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中学是市西中学毕业的。复旦校话剧团台柱,热血满腔激情四射。大学三年级四年级我跟张同学是对门的邻居,日本的李同学是张同学的上下铺兄弟。
  1984年大学毕业,报考哲学系研究生落榜,被分配到上海海运学院。此后一段时间没有他的相关消息,估计当个小助教,卧薪尝胆蓄势待发。
毕业纪念册张同学那页
  1986年考研回到复旦。那时候有个规定,毕业分配工作后两年内不能考研。他考上复旦哲学系研究生,终于如愿以偿梦想成真。1987年,上海电视台第一次招募大学生节目主持人,张同学跟那个曹胖子一起脱颖而出。
网上搜来的老照片
  1989年叉叉时据说是个积极分子,生逢其时呼风唤雨可以想象他的宣传力。接近他的朋友告诉过我,他们在外滩的东风饭店租了房间,添置了传真机打印机,汇集信息幕后策划煽风点火。好在后来有关部门网开一面没有深究。
  90年代初去美国镀金,获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硕士学位,拍艺术片得了一个小奖。据老同学说,他在美国那些年混得比较艰辛,因为他不懂ABC,中学大学修的都是俄语。甚至也没有车子,每每大学老同学聚会,还靠同学接送。
  他的第一任太座是《青春万岁》演呼玛丽的那个女孩子,也是复旦毕业的。两人一起去美国拼打天下,可惜最后分手了。网上搜到访谈小呼的帖子。小呼16岁出道拍电影,28岁闯入华尔街金融领域。
  那帖子作者笔下的真实镜头:“她最初的悲剧是嫁了一个在经济上远不如自己的男人——一个拍非主流艺术电影的导演。她说‘在美国做艺术很贵,很费钱,不能分散精力,于是只好我在外赚钱,其时生活艰难,没有余地去选择和思考。我爱你,我会为你承担责任。’ 导演当然是有才华的,彼此当然是相爱的,可是结婚13年,她养了他13年,却换得丈夫用那种嫌恶的语气说她奢侈享乐、说赚那么多钱做甚?
  那份帖子还在,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http://yoursling.spaces.live.com/blog/cns!C99327F9409D93ED!2057.entry
  小呼跟张同学分手后去香港发展,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事业风生水起家庭和睦幸福。可能那位作者没有想到的是,九十年代末期,张同学毅然回国发展并且在中国电影界干出一番大事业。
  相关信息繁杂,下面标题式的五行文字可以衍生成三十万字的传记:
  2003年加盟光线传媒
  2006年创立光线影业任总裁
  2011年创立乐视影业任职CEO及执行董事
  2019年7月,出任复星集团集团副总裁、影视集团CEO
  2020年创立橘品影业

2014年《归来》,这是张同学(右二)作为制片人跟张导演巩演员一起在戛纳踩红地毯的镜头

  最后定格的画面是:2021年2月3日,张同学去世,享年58岁。晚间,其妻黄女士在朋友圈发出短短八字:永失我爱,悲痛万分。震动电影界,也震动我们的同学群。同学们查了一下才知道张已再婚,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早先身居北京的大学同学有过聚会,他总是迟到早退露个脸而已,忙忙忙。几天后北京同学代表去追悼会代同学们送了花圈,发来的现场照片里我看到一只署名小呼的花圈特别显眼。

  那天跟日本的李同学一起闲聊旧事。李同学说,当年晚上十点宿舍熄灯,他开始成为走廊路灯下的宝贝,埋头苦读。路灯夜读不稀奇,大多看的是闲书或者考试前的突击,但是张同学除了学业,还要演戏,常常拿着一大叠A4纸背台词,那种拼搏的样子好像就在眼前。我纠正李同学,哪有A4纸啊,要么是手抄要么是油印,那时还没有复印机呢。

三千院随笔 2024/4
相关阅读 骏骏 │ 复旦往事之三
复旦往事之一之二,收录于小书「三千院随笔」


东洋镜
旅日华人的生活感受和生存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