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艰胜 │《日本之绝景》选载之四

文摘   生活   2023-08-05 10:05   日本  

第四章 四国遍路 (★★)

    虽然日本原本有神道教,但自从佛教在六世纪中叶传入日本后, 佛教很快成为主流的宗教,日本各地建起了成千上万的寺院,在各个时代涌现了众多的宗派, 还形成了围绕一系列寺院的巡游参拜路线,比如已有 1300 多年历史的西国三十三所巡礼、镰仓时代开始形成的坂东三十三所巡礼、江户时代中期开始形成的摄津国八十八所巡礼等,而四国遍路的巡游参拜路线是最具知名度的路线之一, 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四国遍路,是指追寻平安时代初期高僧弘法大师空海的修行足迹, 巡游四国岛内 88 个灵场(寺院) 的参拜之旅。整个巡游线路约 1200 公里, 呈环形绕四国岛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将每座寺院予以编号,从第 1 号的德岛县灵山寺出发,到第 88 号的香川县大洼寺结束,按编号顺序依次巡游称作“顺打”,与之相反以逆时针方向依次巡游称作“逆打”,一次完成所有 88 个寺院的巡游称作“通打”,分好多次、好几个区段完成的巡游 称作“区打”,完成了所有 88 个寺院的巡游称作“结愿”,完成了所有 88 个寺院的巡游之后再回到出发时的寺院进行还愿称作“还愿参拜”。

    在日本古代,修行僧和修验道的行者都会以苦行的方式进行修炼,以此吸收山岳之自然灵气,净化身心,参悟人生。当时的四国岛属于日本偏僻的边陲地区, 又是弘法大师空海的出生地,很自然地成为追随大师苦行修炼的理想场所。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四国遍路”最早出现在十三世纪的醍醐寺的文书里,而目前的由 88 座寺院组成的“四国遍路”形式则是在江户时代得到确立和推广, 1653 年高僧澄禅著有《四国遍路日记》的纪行文,1687 年高野山僧人真念出版了《四国遍礼道指南》, 成为畅销的四国遍路导览手册, 四国遍路还成为歌舞伎和人形净瑠璃文乐等日本传统舞台艺术的题材,巡游者也从僧侣普及到一般大众。直到现在,巡游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宗教修行, 有的人为了祈祷家人平安,有的人为了登山健行, 有的人为了寻找人生的顿悟, 有的人为了来一场身和心的疗愈,更多人是以旅游观光为目的,通过巡游感受四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了解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四国岛被划分为德岛、高知、爱媛、香川四县, 四国遍路也因此被划分为四大灵场, 并且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德岛县的阿波国之灵场是“发心之道场”,意思是树立信念、 付诸行动;高知县的土佐国之灵场是“修行之道场”,意思是苦行修炼、坚韧不拔;爱媛县的伊予国之灵场是“菩提之道场”,意思是脱离尘世、专心修佛;香川县的赞岐国之灵场是“涅槃之道场”,意思是涅槃重生、修成正果。

    在古代,巡游的方式无非是徒步, 这是传统的重视苦行的修行方式。到了现代, 随着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以及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巡游者日益增多, 巡游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比如搭乘电车、坐公交巴士、自驾、骑自行车, 还有参加旅行社的团队游。巡游的时候, 穿着平时的衣服也没有关系, 但是, 若是很虔诚的朝拜者, 会穿着四国遍路特定的装束, 主要有斗笠、白衣、念珠、持铃、头陀袋、轮袈裟、金刚杖等, 简单一点则是头戴斗笠、身着白衣、手持金刚杖的配置, 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一看就是四国遍路的巡游者。

    四国岛旅游观光的历史正是源于四国遍路,通过四国遍路人们认识了四国岛。环绕四国岛一周的四国遍路巡游参拜路线由 88 座寺院串联起来,每座寺院既是朝拜的对象也是旅游观光的景点,而寺院周围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一样令人心驰神往,德岛县的鸣门海峡和大小步危、高知县的室户岬和四万十川、爱媛县的道后温泉和岛波海道、香川县的栗林公园和金刀比罗宫,每一个地方都是日本响当当的旅游胜地。


(待续)

相关阅读

王艰胜 │《日本之绝景》选载之三

王艰胜 │《日本之绝景》选载之二

王艰胜 │《日本之绝景》选载之一

欲购书者请联系作者


东洋镜
旅日华人的生活感受和生存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