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艰胜 │《日本之绝景》选载之六

文摘   生活   2023-08-07 09:05   日本  

第六章 三大中华街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不仅在国内, 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日本就是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个国家, 以至于在后来很长的时期内日本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把中国人在日本聚居的地区称为“大唐街”。中国清朝满族人纳兰性德在他的著作《渌水亭杂识》中写道: “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 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这是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的最早称呼。
    唐人街,原来是对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聚居地区的称呼, 现在已演变为一种代表中华文化的象征,成为当地热门的旅游胜地和美食天堂。它们共同的特征是都有以牌楼为代表的中式风格建筑,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用来招徕顾客的中文招牌,有令人垂涎三尺的中华美食, 到了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能看到包括舞龙舞狮在内的各种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活动。
    如今, 在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 唐人街被称为“中华街”,在日本众多的中华街当中, 横滨市的横滨中华街、神户市的南京町中华街、长崎市的长崎新地中华街是最负盛名的三条中华街,被称为“日本三大中华街”。
第一节 横滨中华街 (★★★)
    1858 年,日本江户幕府与美国签订了《美日修好通商条约》之后,又陆续与英国、 法国、俄罗斯、荷兰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统称《安政条约》,条约规定东京与大阪设市通商, 并开放函馆、横滨、长崎、神户、新潟五港,在这些地区设立外国人居留地(相当于中国半殖民地时期的租界) ,神奈川县的横滨市就是从那时起从一个小渔村逐步发展为大都市, 当时很多欧美企业的中国籍职员随欧美人一起来到横滨, 后来又来了很多 中国商人,他们聚居在山下町地区,逐渐形成现在横滨中华街的雏形,之后几经周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1955 年, 横滨中华街的主入口设立了“善邻门”的牌楼,上书“中华街”三个大字,标志着横滨中华街进入了发展繁荣的新时代。
    现在的横滨中华街是日本第一大中华街,它位于横滨市最热闹的市中心,与风景优美的山下公园近在咫尺。横滨中华街的标志性建筑是在不同方位竖立着的各具特色和寓意的十座牌楼, 主街长约 300 米, 四周聚集了众多的商家, 以中餐馆为主,另有中国土产和礼品店、中国商品杂货店、占卜馆、博物馆及娱乐设施等, 这里的中餐馆吸引了大批日本人前来就餐, 很多中餐馆和包子铺前常常排着长队,横滨中华街商家一年总的餐饮经营收入相当可观。
    横滨中华街上还有代表中华文化的关帝庙和妈祖庙,这是当地华人华侨祈求生意兴 隆、平安健康的信仰圣地。每年春节是横滨中华街一年中最喜庆的时候, 华人华侨在爆竹声和太鼓声中迎接新春的到来,有舞龙舞狮表演,有身着皇帝服装游行等各项节庆活动, 与国内有些地方越来越淡的年味相比,这里欢乐的过年氛围似乎更浓厚一些, 也体现了华人华侨对于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节 神户南京町中华街 (★★★)
    与横滨一样,神户也是日本在江户时代末期最先开放的五座港口之一, 在目前神户市政府西侧的地方设立了外国人居留地, 当时中国人来到神户后就聚居在外国人居留地的附近, 逐渐形成南京町中华街, 到了昭和时代初期已经相当繁荣, 当时流传着“只要去南京町,什么都有”的说法, 可见其作为“关西厨房”的繁荣程度。但是,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末的 1945 年, 这里因“神户大空袭”全部毁于战火,战后变成驻日美军寻欢作乐的酒吧街,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这里才作为神户市的旧城改造项目开启了全新的建设,商家们成立了以“南京町”为名称的商店街振兴组织, 建造了牌楼和广场, 逐渐形成目前的经营规模。
    现在的南京町中华街东西长约 270 米, 南北长约 110 米, 以中国传统店面为主的中餐馆、中国土产店等店铺超过 100 家。南京町中华街的北面与著名的元町商店街相连, 入口处有一对白色大理石石狮, 南面有海荣门牌楼,东面有长安门牌楼, 西面有西安门牌楼, 这里的街巷名字也是纯中国风的中山街、长城街、麒麟街、友爱街、仁爱街、九龙街、跑马街等, 广场上建有中式六角堂, 设置了十二生肖石像, 还特别增设了中国国 宝大熊猫的石像。
每年春节这里会举办“春节祭”,除了舞狮舞龙这些传统表演项目之外, 还有一项重头戏是“中国历史人物巡游”,届时人们穿着古装剧中的服装, 装扮成各个中国历史人物举行盛装游行,这一活动还被列为了“神户市地域民俗文化遗产”。
第三节 长崎新地中华街 (★★)
    日本在江户时代长期执行闭关锁国政策, 长崎是唯一的官方认可的对外贸易据点, 只允许和中国、朝鲜、荷兰等极少数国家进行贸易,从江户时代初期开始就有中国商人前往长崎,到了江户时代末期, 日本结束锁国政策,长崎成为被迫开放的五大港口之一, 又有很多中国商人来到长崎, 他们选择居住在靠近海边的新地町,这是江户时代中期为了建造中国商船专用的仓库而填海造地新开辟的土地,早年就来到长崎的中国商人也纷纷搬来此地居住,逐渐在新地町形成了华人聚居的长崎新地中华街。
    现在的长崎新地中华街是呈十字形的街道,东西向街巷与南北向街巷各一条,呈垂直相交,合计长约 250 米,地面的石板是由长崎市的姐妹城市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派人协助铺设的,在街道的东南西北四个出入口各有一座中华街标志性的牌楼。与横滨中华街和神户南京町中华街相比,长崎新地中华街规模小了很多, 只有约 40 家中餐馆、中国土产店等店铺, 在这里可以吃到正宗的日式什锦面“强棒面”,它是长崎的代表性美食,  它的发明者是在长崎开创百年老店中餐馆“四海楼”的中国人陈平顺先生,“强棒面” 的食材、外观、制作方法都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的“莆田卤面”和福清市的“港头焖面” 有几分相像。
    与横滨中华街和神户南京町中华街一样, 每年春节是长崎新地中华街一年中最红红火火的日子。在中国农历新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这里会举办“长崎灯会”,又称“长崎灯笼节”,原来是当地华人华侨庆祝祖国农历新年的“春节祭”,近年来已发展成为由长崎市政府统筹的一项重要节庆活动, 届时以长崎新地中华街为主会场的长崎市各区域会挂起约一万五千盏中国红灯笼,街上装饰着各种包含中国元素的艺术品,还有舞龙舞狮、中国杂技、二胡演奏以及模拟皇帝出巡、妈祖出巡的游行等各种节庆表演活动。
(待续)

相关阅读

王艰胜 │《日本之绝景》选载之五

王艰胜 │《日本之绝景》选载之四

王艰胜 │《日本之绝景》选载之三

王艰胜 │《日本之绝景》选载之二

王艰胜 │《日本之绝景》选载之一

欲购书者请联系作者


东洋镜
旅日华人的生活感受和生存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