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NIS中文版|段传志教授导读:伴子囊的高风险动脉瘤放射组学特征分析:一项探索性研究

健康   2024-11-26 18:56   北京  

《JNIS(中文版)》是神经介入专科影响力最高的国际期刊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JNIS》(IF 4.8)的官方中文期刊,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CFITN)联合新媒体平台「卒中视界」与《JNIS》出版方BMJ中国版权合作,于2019年4月正式发布。旨在以中文语言为我国神经介入领域医务工作者提供JNIS原版学术进展,并将更多国内优秀神经介入成果介绍给国际学界。打开一扇窗,架起一座桥。中文版编委会由176名国内顶级医学专家组成,每期《JNIS(中文版)》内容由编委精选和精译,并结合专家个人经验撰写专家评论以飨同道。

本期译者:易瑞哲、张炘

本期点评人:段传志教授


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我们发现,颅内动脉瘤形态学特征与其破裂风险紧密相关。很多学者通过计算机流体力学研究颅内动脉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来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但是依旧属于模拟研究。

随着高分辨磁共振的出现,对动脉瘤瘤壁的研究越来越成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影像学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依据。但是,伴有子瘤的颅内动脉瘤,其子瘤和主体瘤囊之间存在怎样的影像学差异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将为我们更深一步解锁颅内动脉瘤的生物力学特性提供重要依据,也将为临床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本文采用高分辨磁共振对伴子囊的高风险动脉瘤进行了放射组学特征分析,将使得我们对动脉瘤壁内的高风险区域的识别和动脉瘤破裂风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具有子囊的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更高。放射组学可以帮助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然而,动脉瘤壁内高风险区域(如子囊)的放射组学特征仍需进一步研究。


这项研究带来了哪些新知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带有子囊的动脉瘤的放射组学特征。此外,我们研究了子囊内血流动力学和机械张力与放射组学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将如何影响研究、实践或政策

放射组学分析可以帮助表征动脉瘤壁内的高风险区域,例如子囊。

摘要


背景

子囊显著增加了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放射组学分析提供了对动脉瘤壁的可靠特征描述。然而,包括子囊在内的不同结构的独特放射组学特征尚未得到探索。同时,这些影像学标志与流体/机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尚待研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分析了含子囊动脉瘤的放射组学特征(Radiomic Features, RFs)及其与壁张力和剪切应力指标的关系,旨在提高破裂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方法

动脉瘤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成像。获取了T1序列和对比增强后的T1序列(T1+Gd)。生成了动脉瘤主体和子囊的三维模型,并提取了放射组学特征(RFs)。根据位置和大小,将有囊和无囊的动脉瘤进行匹配以进行分析。使用单变量回归模型和Spearman相关分析来建立子囊依赖的放射组学特征与机械/流体动力学指标之间的关联。


结果

共识别出18个带有子囊的囊状动脉瘤。在同一动脉瘤内,子囊与动脉瘤主体之间有55个放射组学特征(RFs)显著不同。在这些特征中,9%(5/55)为一阶特征,91%(50/55)为二阶特征。在根据位置和大小匹配有子囊和无子囊的动脉瘤后,有5个放射组学特征(5% [5/93])显著不同。在55个子囊与动脉瘤主体之间不同的放射组学特征中,有41个与机械和流体动力学指标呈中等至强相关。


结论

动脉瘤的子囊与动脉瘤主体相比,表现出独特的放射组学特征。子囊壁特征的变化可能源于不同的机械应力和局部血流动力学。利用放射组学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具有更高破裂风险的区域。

引言

动脉瘤壁是一种异质结构,局部区域更容易发生破裂。Frösen等人的组织学分析表明,破裂的颅内动脉瘤(IA)具有异质的血管壁。子囊是动脉瘤壁破坏后的局部扩张,显著增加了动脉瘤破裂的风险。Raghuram等人分析了囊内流动分布和动脉瘤壁张力(WT),发现子囊表现出与动脉瘤其他部分不同的生物力学特性。Ashkezari等人评估了有无子囊的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发现子囊根据其位置受到不同的流动条件影响。

其他几项报告也确认,子囊与动脉子囊体和颈部的其他部分相比,暴露于不同的流动条件下。新的后期成像处理技术,如放射组学,作为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在进一步表征子囊方面具有潜力。放射组学是一种用于在立体像素水平上量化复杂纹理信息的新方法,用于更好地表征肿瘤表型和其他生物过程。此外,这种创新的采集后成像技术通过分析信号强度(SI)分布和同一感兴趣区域(ROI)内立体像素之间的关系来评估动脉瘤壁。

我们假设子囊与动脉瘤主体的其他部分相比,表现出不同的放射组学特征(Radiomic Profile, RP)。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比较了有子囊和无子囊的动脉瘤体囊的RP,并根据位置和大小进行了匹配。此外,我们分析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参数与子囊RP之间的相关性。我们认为,子囊与主要动脉瘤体囊之间RP的差异与流体动力学和机械张力相关。

方法


研究设计

在获得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后,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对具有未破裂囊性脑动脉瘤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成像,使用3T西门子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线补充表1),并获取了T1加权图像,并在使用和不使用对比剂钆的情况下进行成像。由于数据是回顾性分析的,因此免除了知情同意,而HR-MRI是我们机构的标准护理。人口统计数据从电子病历中提取。

在线补充表1. 3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流程。

FOV:视野;TE:回波时间;TOF:飞行时间;TR:重复时间。

此外,从血管造影图像中获取了动脉瘤的形态学指标,如大小、纵横比、大小比和不规则性。大小定义为动脉瘤的最大直径。纵横比是颈部到主体的垂直高度与颈部大小之间的比率。大小比计算为动脉瘤的最大高度除以母血管的平均直径。如果动脉瘤具有子囊或多个叶,则其形状被判定为不规则。子囊的存在被定义为动脉瘤体内的局部突出(在线补充图1)。

此外,利用之前的人口统计和形态学信息计算了动脉瘤破裂和生长风险的临床评分,包括人群、高血压、年龄、大小、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位置(PHASES),以及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位置、年龄>60岁、人群、动脉瘤大小和形状(ELAPSS)。


图像处理和放射组学特征提取

在T1和T1后对比增强(Gd)MRI序列中,动脉瘤壁的感兴趣区域(ROI)通过3D Slicer(版本5.6.1)进行手动分割。子囊(blebs)被仔细隔离,以便与动脉子囊的其余部分进行比较。对子囊和动脉瘤主体囊进行了三维模型分割。使用Slicer 3D中的PyRadiomics插件,独立提取了小子囊和主体囊的放射组学特征(RFs),确保分析中仅包括掩膜内的分割立体像素。每个动脉瘤共提取了144个RFs。

由于小子囊是动脉瘤主体的一个子结构,自然会具有不同的大小,因此分析中排除了与形状相关的特征。最终,对于有小子囊和没有小子囊的动脉瘤的子囊和主体囊共计算了93个RFs。随后,将有小子囊的动脉瘤按大小和位置与没有小子囊的动脉瘤进行匹配。比较了有小子囊和没有小子囊的动脉瘤主体囊的放射组学特征。


流体动力学和力学分析

采用之前描述的流程来确定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有限元分析(FEA),对每个动脉瘤进行了分析。简而言之,CFD模拟使用ANSYS Fluent(ANSYS, Inc., Canonsburg, PA)进行。表面网格使用血管建模工具包(Vascular Modeling Toolkit, VMTK 1.4.0)创建。载瘤动脉的流动特征通过圆柱形流动扩展进行计算。载瘤血管的入口速度采用Ford等人的研究数据。血液被建模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粘度为3.5cP,密度为1060kg/m³。边界条件在壁面和出口处采用无滑移和零压力条件。后处理使用Tecplot(Tecplot Inc., Bellevue, WA)进行。提取了每个案例的壁面剪切应力(WSS)指标,包括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壁面剪切应力梯度(WSSG)和振荡应力指数(OSI),并为小子囊的WSS指标生成了表面轮廓图。

动脉瘤表面的壁张力(WT)是使用FEBio软件进行估算的。动脉瘤壁采用超弹性各向同性Fung模型进行建模,壁厚均匀为86微米。施加了100毫米汞柱的静态腔内压力,以模拟标准的收缩期血压,这与之前用于估算脑动脉瘤壁张力(WT)的模拟结果一致。壁张力轮廓是通过将动脉瘤表面每个点的壁厚与最大应力相乘得到的。


统计分析

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版本4.3.2进行。正态性通过Shapiro-Wilk检验进行评估。对于正态分布的变量,结果以均值和标准差(σ)表示;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变量,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范围(IQR)报告。我们构建了一系列单变量逻辑回归模型,以评估具有子囊的动脉瘤的风险因素(RFs),并提供了比值比(ORs)、95%置信区间(CIs)和P值。

单变量回归分析用于识别同一动脉瘤的子囊与其主体囊之间的不同风险因素。子囊的放射特征(RP)由在同一动脉瘤内显示出显著差异的风险因素定义。此外,还进行了单独的单变量回归分析,以比较具有和不具有子囊的动脉瘤主体囊之间的风险因素,目的是确定具有子囊的动脉瘤的放射特征。由于样本量较小,未构建多变量模型。计算了Spearman相关性,以分析子囊的放射特征、流体动力学和机械负荷之间的关系。

Spearman相关性适用于在子囊与同一动脉瘤的主体囊之间的单变量回归分析中显著的放射特征测量值与壁张力(WT)、壁剪切应力梯度(WSSG)、振荡强度(OSI)、平均壁剪切应力(TAWSS)和壁张力(WT)的平均值之间。相关系数≥+0.6和≤−0.6被归类为强相关。为了减少第二类错误,未进行多重比较的修正,P值小于0.05被视为统计学显著。

结果

我们分析了114个动脉瘤,其中18个有子囊。所有有子囊的动脉瘤均只有一个子囊。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50±11.08岁,其中61%(11人)为女性。最常见的位置是颈内动脉(39%,7个),而具有小子囊的动脉瘤的平均大小为8.98±2.59毫米(见表1)。

表1. 按大小和位置匹配的有子囊和无子囊的动脉瘤。

ACOM复合体,前脑动脉和前交通动脉;ELAPSS,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位置、年龄、人口、动脉瘤大小和动脉瘤形状;IQR,四分位数范围;PHASES,人群、高血压、年龄、大小、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和位置。

从提取的93个放射组学特征(RFs)中,56%(55/93)显示出子囊与动脉瘤主体囊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定义了小子囊的放射特征(RP)(见图1、表2和在线补充表4)。

图1

动脉瘤小子囊的放射特征分析。高分辨率MRI下,右后交通动脉动脉瘤(A)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B)的轴向视图显示了小子囊(蓝色立体像素)。小子囊(蓝色)和主体囊(黄色)经过仔细分割,并提取了RFs。子囊的放射组学特征与动脉瘤主体瘤囊不同。(C)一阶放射特征基于直方图,可以帮助描述动脉瘤壁内不同立体像素强度分布的区域,例如子囊。二阶放射特征则基于纹理。灰度共生矩阵(GLCM)描述了立体像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灰度运行长度矩阵(GLRLM)描述了沿特定方向具有相同信号强度(SI)的立体像素数量。邻近灰度差异矩阵(NGTDM)解释了中心立体像素与周围立体像素的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灰度大小区矩阵(GLSZM)测量具有相同信号强度的立体像素组,无论其位置如何。

表2 小子囊的放射特征分析:同一动脉瘤内小子囊与主体囊之间的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

在线补充表4. 带子囊的动脉瘤的放射组学特征的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

18个有小子囊的动脉瘤按大小和位置与没有小子囊的动脉瘤进行了匹配(见表1和在线补充表2)。在匹配动脉瘤并比较它们主体囊的放射特征后,识别出5%(5/93)不同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具有小子囊的动脉瘤主体囊的放射特征(见表3,在线补充表4)。

在线补充表2。按大小和位置匹配的有子囊和无子囊的动脉瘤。

表3 动脉瘤主体子囊的放射特征分析:有子囊和无子囊的动脉瘤之间的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


流体与机械分区分析

分析了11个每个都有一个单一子囊(61%)的动脉瘤。由于配准效果不佳,7个有子囊的动脉瘤被排除在生物力学分析之外。子囊的壁面剪切应力(WSS)血流动力学参数值较低,同时壁张力(WT)也较低(见图2)。中位WSSG为83.08Pa/m3(IQR 1399.96),OSI为0.011(IQR 0.043),TAWSS为0.162Pa(IQR 1.27),WT为1.65N/cm(IQR 0.83,在线补充表3)。

图2

子囊的放射组学、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

(A)通过高分辨率MRI数据分析了突起的放射组学特征(RP)、流体动力学和机械应力(箭头所示)。子囊的放射组学特征(RFs),包括动脉瘤壁的信号强度。

(B)使用一阶RFs进行了量化。信号强度增加的区域以绿色、黄色和红色阴影突出显示。该动脉瘤中的突起表现出特别高的信号强度。此外,它的特征是低的振荡剪切指数(OSI)。

(C)低的壁面剪切应力梯度(WSSG(D)和降低的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E)与该子囊相关的壁张力(WT),(F)也较低。

在线补充表3. 动脉瘤子囊的分区分析:壁张力和壁面剪切应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平均值。

在55个在同一动脉瘤中子囊与动脉瘤主体之间存在差异的放射特征(RFs)中,有14个二阶放射特征(占25%)代表了囊壁内立体像素(voxels)灰度强度(SI)的更大异质性和多样分布,这些特征与低壁面剪切应力梯度(WSSG)(占29%)和高振荡剪切指数(OSI)(占71%)之间存在强相关性(见表4和在线补充表5)。

一个灰度共生矩阵(GLCM)RF与WSSG呈正相关,表明在低WSSG情况下,囊壁内的立体像素线性依赖性降低。来自灰度依赖矩阵(GLDM)、灰度运行长度矩阵(GLRLM)和邻近灰度差异矩阵(NGTDM)的三个RF与WSSG呈负相关,表明囊壁内的SI分布更加多样化,且WSSG降低。一个GLCM和两个灰度区域大小矩阵(GLSZM)RF与OSI呈正相关,表明在高OSI情况下,囊壁内立体像素灰度的变化性更大。

来自GLCM(1个)、GLDM(1个)、GLRLM(3个)和GLSZM(2个)的七个RF与OSI呈负相关,表明囊壁的同质性较差,且立体像素灰度变化更大,伴随OSI增加。

表4. 囊壁内立体像素灰度强度(SI)的异质性和分布变化与低壁面剪切应力梯度(WSSG)和高振荡剪切指数(OSI)相关。

在线补充表5. 子囊的放射组学特征与壁面张力和壁面剪切应力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斯皮尔曼相关性。

讨论

放射组学分析可能为动脉瘤壁内的高风险区域提供深入的了解。在我们的研究中,动脉瘤子囊与主要动脉瘤体囊相比展现出明显不同的放射组学特征(图1)。此外,无论大小和位置如何,有和没有子囊的动脉瘤体囊的放射组学特征也存在差异。

我们还确认,低壁面剪切应力梯度(WSSG)和增加的振荡剪切指数(OSI)特征化了炎症增加和更高破裂风险区域的血流动力学环境,这与异质动脉瘤子囊的壁面有很强的关联。这些发现与Meng等人的提议一致,即低WSS和高OSI触发的炎症细胞介导反应促进了动脉瘤的生长和破裂。

放射组学特征捕捉了形态学和成像纹理特征,并已被用于脑动脉瘤的分析。第一阶RFs检查感兴趣区域(ROI)内立体像素的信号强度(SI)。这些放射组学可以提供关于血管壁内信号强度分布的洞察,以及立体像素之间信号强度的潜在差异。

Veeturi等人分析了126个动脉瘤,通过MRI建议RFs可以用来量化在注射钆(Gd)后壁面的增强情况。我们识别出在动脉瘤子囊中存在而在动脉瘤其余体囊中不存在的五个第一阶RFs(图1,表2,以及在线补充表4)。Raghuram等人的一项研究分析了34个不规则动脉瘤,发现子囊的信号强度比动脉子囊高17%,对比剂的摄取量多56%。通过放射组学分析,我们发现与动脉瘤体囊的信号强度相比,具有子囊的动脉瘤的信号强度分布是不均匀的。

第二阶放射特征(RFs)描述了相邻立体像素之间信号强度(SI)的空间关系。由于它们是基于纹理的,因此可以提供关于动脉瘤壁SI均匀性的信息。Veeturi等人从126个动脉瘤的T1和T1+Gd图像中提取了第二阶RFs。作者发现,根据PHASES评分≥6确定的高风险动脉瘤,显示出运行长度(GLRLM)和灰度不同(GLDM)的异质性增加。他们假设这些发现可以通过动脉壁内对比剂摄取的异质模式来解释。

同样,Ou等人分析了122个动脉瘤,使用CT血管造影并利用两个第二阶RFs来预测破裂状态(曲线下面积(AUC):0.876)。他们发现,破裂的动脉瘤与未破裂的动脉瘤在纹理上存在差异,并且立体像素的SI异质性增加(更高的GLCM最大概率和更低的GLSZM区域百分比)。

我们识别出在子囊中存在而在同一动脉瘤的其余体囊中不存在的50个第二阶RFs。这些发现可能表明,与其余的体囊相比,子囊具有不同的纹理和强度的异质分布。这可能表明,动脉子囊经历了更明显的炎症变化,这在放射组学分析中通过SI的变化得以反映。Sun等人使用放射组学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估实体肿瘤的微环境,发现立体像素SI的变化与CD8细胞的浸润相关,表明炎症。

先前的研究表明,壁面增强与组织学炎症变化相关,动脉子囊显示出捕获更多对比剂的趋势。对动脉瘤壁的放射特征进行表征可能有助于识别由于壁成分高度异质而导致的更高破裂风险区域,因此可能伴随更多炎症。


放射特征与流体动力学和机械应力的相关性

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瘤壁重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ebral等人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了65个动脉瘤,发现动脉瘤壁特征在颈部和囊顶之间存在差异。研究表明,破裂部位的壁面剪切应力(WSS)较低且压力较高,而动脉瘤内流喷射冲击的区域则表现出较低的振荡剪切指数(OSI)和较高的WSS。

Ashkezari等人发现,具有子囊的动脉瘤暴露于更高的WSS分布,并对有41个子囊的动脉瘤手术视频进行了分析,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子囊动脉瘤表现出低WSS,而薄的子囊动脉瘤则具有高WSS。

在我们的研究中,子囊动脉瘤表现出低WSS梯度(WSSG)和增加的OSI。放射组学可以帮助分析子囊动脉瘤内血管壁变化与流体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子囊动脉瘤壁内的灰度阴影更为异质,立体像素信号强度(SI)分布变化与低WSSG和增加的OSI强相关。Zhang等人的研究显示,69个具有子囊的动脉瘤中,子囊处的WSS显著低于主要动脉瘤体囊。子囊动脉瘤通常形成在血液循环缓慢和WSS低的区域,这可能导致更多的炎症和壁面降解。

我们识别出子囊动脉瘤处低WSSG与放射特征(RFs)之间的四个强相关性。其中一个灰度共生矩阵(GLCM)RF与低WSSG呈正相关,表明子囊动脉瘤壁内立体像素之间的线性依赖性降低与低WSSG相关。此外,来自灰度等级差异矩阵(GLDM)、灰度运行长度矩阵(GLRLM)和邻近灰度差异矩阵(NGTDM)的三个RF与低WSSG呈负相关,表明子囊动脉瘤壁内的纹理更加异质,立体像素SI分布变化与低WSSG强相关。

Xiang等人在38个动脉瘤中计算了WSS参数,发现破裂点在3D旋转血管造影中具有高OSI。Miura等人也在破裂的中脑动脉动脉瘤中发现了更高的OSI。我们识别出10个与高OSI强相关的RF,表明子囊动脉瘤壁内的灰度阴影在增加的OSI下表现出更多的异质性和变化。

机械分析可以进一步改善对具有子囊的脑动脉瘤的评估。Isaksen等人发现,动脉瘤壁内高壁张力(WT)的区域更容易破裂。Galloy等人分析了23个动脉瘤,发现不规则动脉瘤具有非均匀的机械应力分布,低WT集中在高曲率区域,如子囊动脉瘤。Lu等人发现WT的峰值区域往往集中在低曲率区域,如子囊动脉瘤过渡区。Raghuram等人分析了26个动脉瘤内不同区室的机械分布,发现子囊动脉瘤周围的WT较低。我们没有发现子囊动脉瘤的低或高WT与放射特征之间的强相关性。


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

我们研究的样本量仅包括18个具有子囊的动脉瘤,样本量较小。尽管如此,每个分析的子囊生成了大量数据,因为感兴趣区域(ROI)是在立体像素水平上进行分析的。其次,动脉瘤的3D模型是通过手动分割创建的。这一局限性并非我们的研究所独有,之前提取颅内动脉瘤放射特征(RFs)的研究也存在类似问题。我们的研究流程包含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分割的准确性。两名独立评审员对子囊边界进行了裁定。一位高级研究人员对分割和子囊裁定进行了审查。

由于我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统计分析未采用考虑多种RF的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

由于某些图像的配准不佳,未对所有具有子囊的动脉瘤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尽管如此,我们的探索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出特征化具有子囊的动脉瘤不同区域的放射组学特征。

最后,尽管我们针对大小和位置匹配了有子囊和无子囊的动脉瘤,但样本量小限制了我们控制其他增加破裂风险因素的能力,如性别、高血压和吸烟。未来应进行更多研究,纳入更多具有子囊的动脉瘤,以克服我们研究的局限性,并增强对未破裂动脉瘤的评估。

结论

子囊和动脉瘤瘤体具有不同的放射组学特征。此外,与动脉瘤其余部分相比,子囊表现出独特的血流动力学和壁面张力。

专家点评

本文探讨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特征与破裂风险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了伴有子囊的动脉瘤壁的结构变化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通过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对颅内动脉瘤4年的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揭示了子瘤和动脉瘤主腔的形态学指标与破裂风险的相关性。研究中提取了动脉瘤的形态学指标,结合临床评分系统(如PHASES和ELAPSS)进行综合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动脉瘤壁的重塑与破裂风险密切相关,特别是存在“子囊”结构的动脉瘤,其破裂风险显著增加。而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壁面剪切应力(WSS)和振荡剪切指数(OSI)也被发现与动脉瘤的破裂状态存在显著关联。值得注意的是,与动脉瘤其余部分相比,子囊表现出独特的血流动力学和壁面张力。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理解颅内动脉瘤的生物力学特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临床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然而,本文的样本量较小(仅18例动脉瘤),也未能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和预后差异。例如,如何根据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来选择最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高分辨率MRI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进一步揭示动脉瘤的生物力学特性与破裂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也需要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去验证并探索更多潜在的影响因素。

总体而言,本文为颅内动脉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动脉瘤壁(子囊和体囊)的生物力学特性在破裂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期待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化这一领域的理解,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并推动个体化医学在动脉瘤管理中的应用。

专家简介

段传志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后)导师,广东省医学领军人物,首届广东省医师奖,首届珠江医师奖,脑科学与脑智能研究院院长,《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副总编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教育部脑血管病诊疗技术与器械研发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广东省脑科学应用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广东省颅脑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介入放射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脑血管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放射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学术及奖项:发表科学论文数百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三部《实用介入神经放射学》《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学》《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学》,先后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及医疗成果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并于2009年获广东省第十届丁颖科技奖,先后指导硕士博士生100余名,博士后16名。


翻译者简介

张炘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秘书;2022年首届中国神经介入医师手术大赛“华南赛区冠军”及“全国十佳手术医师”,2022年入选“广东实力中青年”,2022年入选首批中国“卒中未来引领者计划”。现任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常委兼青年学者组组长,广东省医院协会血管疾病诊疗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神经介入学组成员兼秘书,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脑血管病介入专委会第一届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脑卒中急救与防治专委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JNIS)杂志中文版青年编委,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Frontiers in Genetics等多个SCI杂志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主要为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风险评估及血流动力学研究。从事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十余年,师从国内著名神经介入大师段传志教授,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还掌握动脉瘤腔内扰瘤装置置入术、静脉入路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等国内外前沿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55万);发表临床型SCI论著15篇 (通讯/一作/共一),其中一篇被 Journal of Neurosurgery收录,参编专著3部,获专利3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


翻译者简介

易瑞哲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引用本文:Dier C, Sanchez S, Sagues E, et al. Radiomic profiling of high-risk aneurysms with blebs: an exploratory study. J Neurointerv Surg. 2024;0:1–7. doi:10.1136/jnis-2024-022133(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访问原文内容)

版权信息

© Author(s) (or their employer(s)) 2024. No commercial re-use. See rights and permissions. Published by BMJ.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及卒中视界由BMJ出版集团独家授权出版及发行JNIS中文版。如需转载,请联系strokesj@163.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更多JNIS及中文版信息,请参见:JNIS及中文版信息


往期回顾:

廖耿教授导读:人体成分分析的影像生物标志物对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预后的影响

朱武生教授导读:再通失败后早期停止vs继续取栓: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刘圣教授导读:DOT征是取栓术后不完全再通患者低灌注和预后不良的标志物患者死亡率降低相关

张猛教授导读:卒中取栓手术量增加与住院患者死亡率降低相关

王守春教授导读:基底动脉特定部位闭塞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的临床结果

© 版权声明

严禁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本文内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 特别说明

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觉得内容还不错,点个“在看”呗

卒中视界
以卒中防控为主导,汇聚脑血管内科,外科,介入医师和其他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健康界人士,打造中国脑血管病医生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参与全球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中国脑血管病医教研防事业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