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TERUMO NEURO品牌专区
了解更多产品信息及临床应用案例
专栏导读
在过去几年中,瘤内扰流装置WEB™的出现为国内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并且在全球神介术者的不断探索下,WEB™在更多复杂动脉瘤中也得以应用。过去由于输送导管较硬和型号限制的问题,限制了WEB™的应用范围,而今WEB™17系统再度升级而来,适用于3-6mm动脉瘤的治疗,其中2mm高度型号适用于宽而扁的动脉瘤治疗。同时,VIA™ 17微导管新增预塑型型号,便于术中适用。卒中视界平台联合TERUMO NEURO公司焕新推出“WEB™eyond 17创不凡”动脉瘤扰流装置专栏,旨在分享瘤内扰流装置WEB™17最新使用经验、技巧。
本期为大家分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君教授带来的WEB™17瘤内扰流装置治疗动脉瘤1例,欢迎广大同道阅读、交流、探讨!
术者寄语
01
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61岁。
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2周余。
现病史:患者于三月前出现耳鸣,无明显头晕,无肢体乏力及言语不利,至当地医院住院行核磁检查,发现存在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患者目前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正常,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排尿正常,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急诊以“颅内动脉瘤”收入院。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160/100mmHg。高脂血症病史1年。
02
术前影像
术前DS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动脉瘤,合并大脑中动脉开窗畸形。
动脉瘤测量:动脉瘤位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瘤颈分别累及上、下干。动脉瘤形状欠规则,伴有子囊,多角度测量瘤体平均宽度:3.37mm,瘤体最小高度:4.5mm。
03
手术方案
经DSA评估,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动脉瘤,伴大脑中动脉开窗畸形。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瘤颈处伴有子囊。因为大脑中动脉开窗畸形,术中不必担心下干的闭塞,而选用更宽的WEB™尺寸。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弓背向上,导管塑形30°弯。决定采用瘤内扰流装置WEB™17系列 SL 5mm×3mm进行栓塞治疗。
04
手术材料
瘤内扰流装置 WEB™17系列 SL 5mm×3mm
VIA™ 17微导管
中间导管
05
手术经过
工作角度下送入中间导管至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再将VIA™ 17微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超选进入动脉瘤腔内。
缓慢推送WEB™17至微导管顶端,缓慢推出WEB™17至种子、萌芽状态、萌芽至开花间状态,将WEB™17向瘤腔内远端缓慢推送,推送至瘤顶位置,稳定WEB™17在瘤内的位置。回撤VIA™ 17微导管,完成WEB™17完全释放。
种子
萌芽
开花
造影确认WEB™17在动脉瘤内位置,确认装置受到侧向挤压力,贴紧瘤壁,充分覆盖瘤颈,没有疝出,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通畅。
透视下解脱WEB™17。
再次可见动脉瘤瘤腔内造影剂滞留明显,分支血管血流通畅。
Dyna CT观察可见:WEB™17完全封闭瘤颈,与动脉瘤贴合良好,未影响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
06
术后情况
Dyna CT未见颅内出血异常,术毕患者全麻苏醒,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安返病房。
术后体会
VIA™ 17微导管具有很好的导航性及输送性能,蒸汽塑型后的VIA™ 17微导管能保持好的头端形状,对于此类结合开窗畸形解剖特点的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宽颈动脉瘤,也能很好的到位,及稳定的输送和释放WEB™17。
WEB™17系统丝滑柔顺的推送感觉就像弹簧圈一样,对于分叉部更小更复杂的动脉瘤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治疗方式。
专家简介
王君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神经介入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外科疾病血管内治疗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复合手术学组副组长等职。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学部神经介入科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本科毕业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曾国家公派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医学院和南卡罗莱纳州立医学院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神经介入工作。
担任《中国脑血管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介入放射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等多个杂志的编委、审稿专家。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基金项目,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译神经介入专业著作3部。
*点击下方卡片查看器械详解
器械宝典2.0|TERUMO NEURO WEB™自膨式动脉瘤瘤内栓塞器
觉得内容还不错,点个“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