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二十五年:沉舟侧畔千帆过

财富   2024-11-15 16:31   上海  
大雾重重,时代喧哗造物。
1998年,潮汐决堤,公募破土而出,从枝繁叶茂到烈火烹油,在月满则亏与蓬勃新生的大循环中迎合投资者需求,创新规模。
过去的几十年里,公募基金始终冲在最前面,努力将制度供给的产物改写为需求导向的资产配置手段,承担着教育投资者理性投资和长期价值投资的义务。
相比于其他金融类目,公募虽然“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却在股东渠道、资金的庇护下,成为资管行业的中流砥柱。
从券商、银行、信托、保险中剥离出的公募方阵,经过了一次次市场与环境的洗礼,在并购、重组、收购、参股等各种商业手段的辗转迂回中,逐渐形成了泾渭分明、百舸争流的五大派系。
时代红利是决定公募发展的第一因素。
站在大资管旗帜下,从封闭式到开放式、从权益到固收、从基金到FOF、从研究精选到AI量化,公募基金在助推经济转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始终践行长期投资理念,一个又一个万亿级市场正在打开,“长牛账本”仍在续写。
牛市创造神话,也捧红了创造神话的人;熊市检验真章,也洗剥了沸沸扬扬。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我们警惕暗流涌动,也相信阳光普照。
模糊的前行者百川到海,将1998定格为公募元年,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起源:春雷乍响时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首开中国基金投资业务之先河,与国外机构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资人的国家基金,标志着中国投资基金业务开始出现

1989年,香港新鸿信托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第一只中国概念基金—新鸿基中华基金。

1991年,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成立我国设立最早的国内基金—珠信基金

1992年,我国第一家公司型封闭式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

该基金已经具备了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持有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份额的概念,成为国内第一只比较规范的投资基金,揭开了投资基金业在内地发展的序幕。

19939家中方金融机构及美国波士顿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术投资基金,成为第一个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的中国基金

这未被载入史册的几年,被称为不规范封闭式基金试点阶段,孕育出日后摧枯拉朽的公募基金。

1997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对冲基金,对东南亚、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发起猛烈攻击,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感受到基金的巨大威力。

建立自己的基金投资体系”成为初代金融人隐隐作痛、默默叹息的执拗与倔强。

西装随着急风飞舞,所有的力量都朝同一个时间汇聚着,被吹乱的构想重新集结。

平地一声春雷巨响,中国公募策马而来。



1998:公募元年


首只基金成立不久,硝烟开始弥漫,噩耗纷至沓来。

从外围市场来看,美国股市下跌、多国汇率震荡、俄罗斯债务危机爆发,国际大空头们倾巢而出,全球股市暴跌。

当时的A股市场投机炒作氛围浓厚,市场主体是散户为主的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尚不是主流,个人投资者热衷消息股和短炒,各种庄股横行。

公募基金作为当时规范机构投资者的代表,大部分坚持了以基本面为导向的价值投资理念。

这一年,《证券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进入依法治市的时代。

这一年,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紧接着基金兴华、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阳跟进发行,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

在时代潮水的牵引下,徐智麟和杜峻这两个背景迥异的年轻人有了碰撞和交集,分别担任首只封闭式基金的首任基金经理,成为中国公募基金业里程碑式人物。

银鞍绣障,谁家少年,意气自飞扬。

这一年,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和鹏华基金成立,嘉实基金、长盛基金、大成基金及富国基金等4家基金公司开始筹备,第一批规范的公募基金公司在一片神鸦社鼓中诞生

历史把三个看似独立却又千丝万缕的事件,以百川到海的方式汇聚在同一时间,将这一年定格为公募行业元年。

自此,老十家开始依靠“庄家横行、技术为王”的草莽策略,参与对中国经济的塑造。

老十家作为中国公募基金的先行者,展现了开疆破土的勇气,也获得了先天的竞争优势。

梦醒处来时路,晨风吹动谁家旗鼓?

他们在人才匮乏、制度缺失、经验不足、技术落后、体系混沌的大背景下,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于无路处,为公募基金探得新路。

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涩才是今天滋味···
如今大部分的老十家公司依然保持着行业翘楚的地位,但当初的发起股东却已经灰飞烟灭。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

李建国、洪磊、范勇宏、肖风、张佑君、陈勇胜、瑞恒、龙小波、熊双文、韩方河···镜中的人渐渐模糊,但前方的光渐渐清晰,脚下的路渐渐稳固。



1999:先行者起跑


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股市519行情,刺激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公募基金公司开始进入竞争的跑道。

这一年,519震惊行业

多重因素的刺激下,行情上涨速度快、幅度大,上证综指从517日的低点1047点到630日的高点1756点,两个月的时间里指数涨幅高达68%,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次憧憬,管理层对“恢复性行情”的定性直接刺激了反弹行情向反转行情的演变。

公募基金因最低持仓比例要求没有踏空行情,在此轮行情中展现了赚钱能力,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公募基金成为这轮波澜壮阔行情的最大受益者。

这一年,华夏基金和鹏华基金于同一日分别发行了基金兴和与基金普丰,这两只基金在招募说明书中均明确说明了基金资产的50%以指数化形式进行投资。

其中,基金兴和的指数化投资以上海综合指数为参照指标;基金普丰的指数化投资则按深圳A股综合指数股票的构成及数量比例进行投资。

这一年,《基金投资法》被立项规划

提案、推进、论证、出台持续了四年,姗姗来迟的条例并不知道,自己诞生的过程何其艰辛。

会场上面红耳赤、剑拔弩张,会场下曲折坎坷、反复易稿,整个立法过程一波三折,分歧不断。

争议的焦点是制定一部既能够涵盖规范证券投资基金、又能涵盖规范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综合的投资基金法,还是分别立法或者只制定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监管职能由谁承担。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朱总一锤定音。

今天我们所有的习以为常和理所当然,都在当初经历过难以想象的挫折。

或许当年王连洲和厉以宁的争论与遗憾,未来会依旧持续下去。

又或许,在金融领域,很多事情本身就不该有预设的答案。

总而言之,第一批基金从业人员已经打开了中国基金业的先河,将海外市场成熟经验引入中国,经过本土化改良,奠定了自己及所创立机构的根基与领先优势,也为中国基金业蓬勃发展播下了种子。



2000:迎头遇风霜


这是公募基金的至暗年份。

嘉实基金内部地震,公众舆论连环质疑,专家学者唇枪舌战,基金公司纵横捭阖,各种论调重锤股市,凶猛的庄家们偃旗息鼓···一切能想到的、但不敢碰触的问题,都在这一年集中爆发。

这一年全行业仅有两只基金成立,分别是汪德生博时基金的基金裕泽,由汪德生管理、曹华强国泰基金的基金金盛。

跌跌撞撞中,这一年勉强诞生了首个资产规模破百亿的基金公司,博时基金资产规模达到了117.41亿元。

原因无他,公募行业迎头遇风霜。

《财经》杂志发表封面文章《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封面文字显示:“一份前所未见的分析报告,揭露证券投资基金令人震惊的现实”。

怒斥基金有大量违规、违法操作事实的结论,剑锋直指老十家。

刚刚起步的公募基金行业,步履蹒跚中栽了一个大跟头。

基金只有两岁,两岁的孩子可能会尿裤子,要允许他撒尿”刘鸿儒形象的比喻。

这场混战持续了数年,并深刻影响了未来基金行业的走势。

“基金黑幕”事件对整个基金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这之后,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新基金公司成立,更没有新基金发行,整个行业处于停滞状态近两年。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

正是在基金黑幕事件的鞭策下,中国基金业在规范化道路上走得更为稳健,中国基金业走上了法制、规范和稳健发展的轨道。



2001:一个崭新的行业


新世纪揭开了新篇章,沸沸扬扬的“基金黑幕”纷争暂告一段落。

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

这一年,易方达成立。

由于筹备期准备充分,易方达基金成立仅三天后,旗下的基金科汇、基金科翔两只基金即宣告成立。

这一年,宝盈基金成立,并在当天宣布旗下首只基金基金鸿飞成立,首任基金经理方晔来自于当时的大股东外经贸信托。

这一年,融通基金成立了首只基金——基金通乾,赵枫担任首任基金经理。

这一年,银华基金成立,首只基金为基金天华,出身于信托的石松鹰担任首任基金经理。

这一年,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

与封闭式基金规模固定、持有人必须通过二级市场竞价交易不同,开放式基金一般不上市交易,通过银行开放申赎,基金规模不固定。

截至年末,华安基金以117.56亿元、华夏基金以100.62亿元的资产规模也晋级了百亿基金公司序列。

这一年,中国银河证券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研究与评价中心,首次打破国内专业基金评级机构的空白状态

得益于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如今的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已经在基金评价江湖中树立了其王者地位。

首批基金公司成立后,由于当时中国公募基金一片荒芜,早期从业者主要有三个来源:一部分是证券、信托、期货公司员工,由股东方派到基金公司,这部分占多数;另一部分来自市场公开招聘;以及早年老基金的管理人员,如南山、半岛、淄博等老基金,他们的从业人员也进入了新的证券投资基金业。

经历了最初的懵懂后,基金公司总经理从一开始就是公司内部举足轻重的角色,像是奔跑的领头羊,他们要对整个公司负责,包括投资和经营。

截至年末,全国有31名基金经理,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彼时的市场丝毫没有意识到,基金是一个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业,基金经理则是行业的“灵魂”。

当时的业界普遍不看好这些年轻的弄潮儿,始终有一种“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的鄙夷。

好在历史给了相对客观的答案。

他们幸运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行业,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让行业后辈无法企及。



2002:牛刀初试


这是中国商业史上注定要浓墨重彩的一年。

中国以无可辩驳的国际影响力加入WTO,城镇化加速,房地产周期启动,大宗商品涨价,周期行业盈利改善。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

中资基金实现了外资进入前的最后一波大扩容。

这一年,首只债券型基金——南方宝元债券基金成立。

这一年,公募市场首只股票型基金——华安中国A股增强指数成立,跟踪标的为MSCI中国A股人民币指数。

这一年,最后一只传统封闭式基金——基金银丰成立后,市场再未出现同类产品发行。

这一年,第一只指数型基金——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虽是指增,但这个基金并不是量化,基金的增强策略现在看起来有些简单粗暴了,用基金公司自己的说法是剔除庄股,将权重向绩优蓝筹股倾斜

只不过在那个混沌的年代,只要剔除庄股就真的能跑赢指数。

以上看似偶然的个例,融合在一起后,使得2002年成为分水岭,2002年前可以称之为庄家时代,2002年后到现在可以称之为公募时代。

这一年,公募基金开始参与养老金投资管理,并在往后的几年,陆续渗透到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为我国养老体系改革积极探索可持续、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尽管2002年中国股市处于调整时期2002年具有完整经营年度的48只封闭式基金和3只开放式基金(华夏创新、南方稳健、华夏成长)的净值表现看,基金总体缩水率为9.48%,基金整体的平均净值跌幅小于大盘指数,显示出证券投资基金专业理财的优势初步得到发挥。

但是以满足不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为主的创新始终十分活跃,积极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风险程度不同的品种,并且在销售方式、费用结构等方面推出了不少的创新举措。

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

这一年,君安证券前副总经理康晓阳从美国回来,开始建立今日投资数据库,给未来天马资产发行国内第一只阳光化量化私募埋下伏笔。

当然,这将是另一个江湖的故事。



2003:蓬勃发展的开端


为对冲外汇占款涌入,央行票据开始放量发行,激活中国的债券市场和债券策略。

货币基金,终于有了降生的条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扩编,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法》表决通过,试炼了六年的基金业方始有法可依。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中国公募基金进入了第二个蓬勃发展的历史大周期。

这一年,首支伞形基金——湘财合丰行业基金成立

该伞形基金首次发行共募集26.3亿元,总认购户数达17.75万,创出国内开放式基金发行认购户数最高纪录,从而成为一只真正走向散户投资者的开放式基金。

伞形基金这种结构在信息披露、管理、审计等方面降低了运作成本,在海外市场上代表了共同基金发展的趋势,湘财合丰行业基金的诞生,是国内证券市场一次重大的产品创新,标志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这一年,首支保本基金——南方避险增值基金成立

往后的日子,先后成立了南方避险、南方保本、南方恒元、南方丰合、南方顺达、南方顺康、南方瑞利、南方安心、南方益和等九只产品,成为行业内拥有保本产品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   
南方系保本军团的资管规模已经超过230亿元,稳居行业保本基金阵营的第一梯队。
这一年,首批货币基金三胞胎——博时现金收益,华安富利,招商现金增值成立。

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在千亿元左右徘徊了数年,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一起默默成长,直到最近几年,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发展,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突然爆发并迅速崛起。

这一年,随着汽车、钢铁等重资产行业的利润大幅改善,“五朵金花”全面盛开,价值投资开始广受瞩目。

对价值投资的知行合一,最终让博时一战成名——“博时价值增长”顺利获得了2003年的公募基金冠军。

和新兴事物一样,价值投资理念在国内的传播也伴随着质疑、争议和反复,价值投资的表现也是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而起伏。



2004:制度发育期


当一个行业处于至暗时刻时,无论从业者如何努力,也无法左右时代的进程。

2004年便是真实的写照。

如果说年份就像朝代,有的独领风骚,有的低沉萎靡,那么2004年就像五代十国一样,不承上也不启下,毫无存在感可言。

整个基金行业数量勉强够100只,勉为其难地攀上了2000亿规模,完全无力再向3000亿冲刺。

华夏基金的首任总经理范勇宏在《基金常青》中回忆到:后来封神的华夏大盘精选,发行首日只募集了200万份,华夏基金的销售人员甚至不得不跟渠道的人拼酒。

这一年,华夏大盘精选成立

尽管成立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年份,但华夏大盘精选依然在优秀基金经理和时代红利的加持下,成为中国公募基金当中累计业绩的TOP1

作为曾经公募一哥王亚伟的成名之作,曾创造了1198.91%的累计收益,任职年化收益达到49.77%,这一长期业绩神话,至今无人超越。

如今成立以来已经翻了40倍,以3341.06%的收益排名“30倍基”榜首,是我国公募基金历史上累计收益最高的基金

这一年,华夏上证50ETF成立

既是国内第一只ETF,也是第一只试点股票期权交易的ETF

上证50ETF期权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标志着境内资本市场进入了期权时代

自此,ETF不再只是书面概念和国外市场的经验之谈,上证50ETF实实在在地落地在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可以近距离体验这种高效的投资工具,通过一只产品透明、便捷、低成本地购买一揽子股票。

这一年,银华保本增值基金成立

作为国内第一只规范运作的保本基金,由于名字通俗易懂,仅用了10个工作日募集规模就达到了60.7亿元,刷新了当时行业发展史上的诸多纪录。

这一年,海富通收益增长成立

这是中国第一只百亿基金,共发行131亿份。

时至今日,这个基金换了9任基金经理,规模还剩30亿,19.4年总回报6.48倍,年化收益10.96%,在同期24只可比的基金中排13目前处于中游水平。

这一年,南方积极配置上市交易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南方积极配置成为首支LOF基金,然而,更大意义在于,它创造了基金的销售交易平台,是我国对证券投资基金的本土化创新,对中国证券市场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

明确了公募基金行业的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的职责,规范了基金运作方式、交易、信息披露等法律细节,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正式获得了法律支撑,为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至此,国内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了有法可依的发展阶段。



2005:浩荡的股改


持续四年的绝望熊市牵动着资本市场的敏感神经,也影响着本就不成熟的从业者。

“三位数”见底的迷茫困扰在每个股民心中,整个行业惨到王牌从业人员甚至动过转行做财经记者的心思。

大环境太需要一剂制造繁荣的强心针了,于是顺理成章的,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这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讲,是一件石破惊天的大事,饱受“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折磨的投资者和基金从业者,终于不再扭曲,可以将过往的顾虑暂时放下,大大方方的以当事人意愿为原则、以达成交易形成契约为前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股同权,在造富浪潮里肆意奔腾,直接推动了A股波澜壮阔的大行情

股改的艰辛过程和波折走向,以及基金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殊死博弈,如今已成为前辈们偶尔回味的谈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给股市带来的震荡和冲击,丝毫不亚于二十多年前决定命运的那场大讨论。

好在历史总能在最关键的节点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在企业盈利和资金的推动之下,A股进入了戴维斯双击的过程,市场估值拉升了1.5倍。
此轮行情持续了两年,并在两年后创下6124高点,暴涨6倍多,近500家公司区间最高涨幅超十倍,占当时上市公司数量的1/3
股改大潮下,公募基金犹如被解除封印的元神,迅速开启了升级打怪的壮大之路,成为股改主力军。

基金发行神话不断上演,发行节奏越来越快,首发规模越来越大,认购期越来越短,一批百亿规模的偏股基金纷纷亮相。

这一年,国内第一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上证50ETF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由华夏基金管理,将上证50指数作为跟踪标的。

尝试一次,给自己的投资一个改变的机会。
这是该只ETF在北京销售现场的宣传口号之一。

尽管在探索发展阶段,ETF并非一帆风顺,经受着市场的肯定与怀疑,走过了迅猛发展和大幅萎缩的时期,但它却在有意无意间,佐证了一个时代。

这一年,首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由国有银行直接发起设立并控股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背靠宇宙第一大行的工银瑞信基金,一出生便是公募基金中的第一贵族。

成立当年末,工银瑞信旗下只有一只基金,规模不到40亿元,排名行业第28,而到第二年末,其规模已增长至近300亿元,跻身行业前十。

戴勇毅、江晖等一波波英才被工银瑞信的资源吸引而来,在这里绽放璀璨夺目的光芒,然后又各奔东西。

丁昶说“中国的基金行业一直是被催熟的,几乎没有经历过自然积累的蓝海阶段,直接就按照战略规划进入红海。

也许2005年,就是最好的佐证。



2006:第一轮牛市


2006年是A股历史上最大一轮牛市的发端,加之股权分置改革效果显著,市场走强,基金收益丰厚,赚钱效应明显。

大盘从1160点涨到2245点,涨幅约40%,沪市日均成交额254亿元。

短短几年内,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从不到5000万元增长到近3.3万亿,基金持股市值在全市场占比超过20%,是公募基金市场影响力的巅峰。

大牛市带来了公募基金发行盛况,基金规模新增3873.45亿元,达8564.61亿元,同比增长83%

这一年,广发策略优选基金仅用八个发行日募集了184.18亿份。

这一年,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用一天便募集419.17亿份天量,创下基金发行史上发行时间最短、募集规模最高的两项纪录。

这一年,券商成为公募的中坚力量

截至年末,公募基金市场共有52家基金管理人正式开业并有在管产品,其中,券商系公募以30家占比过半,管理规模方面,券商系公募则以5428.93亿元,占到彼时公募基金总规模8564.61亿元的六成以上。

这一年,第一只复制基金南方稳健成长贰号在三周的发行期里募得超52亿元资金,此后易方达、景顺长城、华夏、博时、海富通等基金公司也先后发行复制基金。

2006年全年,仅新基金的发行量就超过4046亿元,接近前5年的总和。

基金也创下前所未有的财富神话,偏股基金当年平均收益超过122%,超过八成基金的收益率超过100%,最高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全年收益达182%,成为2006年全球最牛的基金。

中国基金报评价道:至此,基金完成了其在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在与上市公司大股东沟通博弈的过程中,基金赢得了上市公司的尊重,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伴随A股的上涨,基金业绩大幅提升,得到了普通老百姓的追捧。一切自然而然。

巅峰见证疯狂的信徒。

下一年,即将到来的公奔私热潮,会向后人诠释,真正的繁荣是什么样子。



2007:最好的时代


这是资本市场的1978年,天地一声惊雷,划开新的篇章;

也是金融市场的1984年,敢为人先的弄潮儿下海创富;

更是公募基金的2002年,浩浩荡荡地走向一条更光明的坦途;

这是基金人最好的时代,没有后半句。

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拥有相似的决策框架、考核机制、信息渠道、行为模式,逐渐崛起为A股的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

虽经历“2·27”和“5·30”两次较大调整,以及印花税提高,但全年依然取得很大涨幅,上证综指于当年1016日创出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

股票和混合基金的规模达到近两万亿份,是2006年底的近四倍,全年涨幅达到96.66%

不到一年半时间大盘涨幅高达4倍,市场整体市盈率40-50倍。

这一年,大批明星基金经理开始奔向充满更多诱惑和挑战的私募基金,掀起一波“公奔私离职潮”。

博时基金的肖华、长盛基金的田荣华、嘉实基金的赵军、工银瑞信基金的江晖、华夏基金的石波、海富通基金的陈家琳、上投摩根基金吕俊、富国基金的徐大成、博时基金蔡明等明星基金经理离开公募,分别成立了尚诚、星石、隆圣、从容、汇利等一批私募基金公司

尽管基金公司密集发布基金经理的离职、跳槽、内部调动公告,投资者对于自己持有的基金的业绩充满了担忧。

但是,一个概念横空出世——A股“黄金十年”,成为当时泡沫化估值的一个注脚。

这一年,易方达价值成长发行,募集目标为110亿元,但仅仅一天时间,其收到的认购申请金额就超过194亿元,最终以56%的比例确认配售。

这一年,同样以100亿元为上限的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在一天里获得超900亿元资金的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低至11%

这一年,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基金成立,成为第一代分级基金产品

这一年,南方全球成为我国第一只QDII,其FOF(基金中的基金)模式意味着该基金以海外基金产品为投资标的。

这一年的晨星(中国)年度基金奖,亦创造了遥不可及的巅峰。

积极配置型:兴业趋势投资混合,基金经理:董承非,从业14128天,年均回报15.79%,本基金任期8230

混合型:广发稳健增长混合,基金经理:傅友兴,从业8124天,年均回报14.07%,本基金任期572天。

债券型:富国天利增长债券,基金经理:黄纪亮,从业8106天,年化回报5.63%,本基金任期691天。

2007年底已达32.7万亿元,增长约10倍,A股市场也一跃成为新兴市场最大、全球第四大资本市场。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全部站上2000亿元,与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一起成为公募五虎,并雄踞榜单多年

全年新开基金账户2227.97万户,期末基金账户总数比上年增长了近6倍。

但很不幸,这一次又要重演“巅峰即低谷”的历史周期律,因为又一股金融海啸,在欢歌艳舞中扑面而来。



2008:大幅震荡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万众欢呼的奥运会如期而至,是我们融入世界体系的具象佐证,但与此同时,A股市场也迎来了大幅震荡回撤的一年

这一年,刚刚准备出海的基金遭遇美国次贷危机,净值几乎腰斩,A股两大股指腰斩,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在当年分别下跌65.39%63.36%
公募基金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下跌影响,净值也普遍出现大幅亏损的情况。

数据显示,2008年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0.29%,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8.18%公募基金当年亏损接近1.5万亿。

截至2008年末,共有59家基金公司管理439只基金,规模合计1.94万亿元2007年同期3.28万亿元的总规模大幅缩水40.78%

基金资产净值一落千丈,从2007年的巅峰状态3.28万亿元,跌落至2008年末的1.93万亿元。

2008年之后,虽然每年都有新基金发行,但是资产净值始终未能超过2007年末的水平

新股发行量加大、社保基金、险资、外资等资金的介入,公募基金在市场上具有绝对话语权的时代更是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基金报的利润汇总表上,孤零零的跳过了2008年。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向远方···

至此,公募基金增长进入相对的停滞期,市场第一次大规模检验基金经理御寒能力。
曹名长的新华优选分红混合,回撤66.49%

朱少醒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回撤58.91%

周蔚文富国天合稳健优选混合,回撤56.23%

董承非的兴全全球视野股票,回撤53.06%

上面想了很多办法,也付诸了很多实践,为谷底的公募输氧续命。

于是,《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颁布,赋予公募基金开展专户业务资格,基金公司从此有了公募、私募两块牌照。

如何逆风飞翔,看各自的本事。


2009:基金经理的黄金时代


公募基金的第二个十年正式开启,四万亿像一剂强心针,让公募基金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虽然股市上涨,总体基金发行量未减,但是基金市场表现疲软,基金管理规模整体缩水,基本上是靠债券和货币规模的增长,资产净值依旧未能突破2007年的巅峰。

这一年,在证监会推动下,《刑法修正案(七)》出台,将老鼠仓规定为刑事犯罪。

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交银稳健基金经理郑拓利、长城基金久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韩刚、国海富兰克林收益基金经理黄林为代表的的一批公募界风云人物,都在老鼠仓黑洞中折戟沉沙。

秦朔朋友圈曾说:与内幕交易等牟利手段相比,老鼠仓交易对“智商”要求更高。从已经案发的老鼠仓来看,有的是少年班的“天才”,有的是物理学博士,还有的是“研究型人才”

时至今日,也许很多人都已经忘了,忠实勤勉、诚实守信、避免利益冲突,不仅是基金从业人员基本的执业准则,更是基金行业的立业之本。

这一年,中银基金与中国银行合作的“中银专户主题1进入了募集程序,并在当日成功募集近4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第一只成功募集的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一对多产品

截至当年年末,共有33家公司的106只产品获得一对多产品准生证

在当时看来,这就是披着公募外衣的私募,售羊头者多刁民,吃狗肉者难追溯。

但我们习惯性地将其归咎为公募创新。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这一年,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公奔私。

基金发行潮以及基金公司“一对多”等业务的开展也加速了公司投研人员的变动,86位公募的基金经理离职了,华夏基金4位基金经理离职了,嘉实基金新聘了10位,离职了3位基金经理,260多只公募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 。

那些后来在资本汪洋兴风作浪的“私募号”船员,已经在这一年集结完毕。

这一年,前“基金一哥”王亚伟执掌华夏大盘与陆文俊管理的银华优选争夺股基冠军上演龙虎斗一时成为行业佳话,8年后主角更替为新生代基金经理。

彼时的基金经理,饱经惯,花期酒约,轻裘缓带,绣鞍金络,对饮三五钟。

这是一个重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时代,也是基金经理最好的时代。



2010:产品创新2.0时代


在上一年牛市和偏股基金发行大潮的影响下,股票型基金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公募基金管理费增长逼近历史高峰。

全年公募基金管理费总额高达296.8亿元,较2009年上升了6%。股票型基金获得的管理费收入超过160亿元,占了全行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

这一年,QDII基金迎来多元化发展,主题类基金时兴,中国基金业产品创新真正迈入2.0时代。

这一年,私募开始涌现出超过公募的趋势

全年私募基金发行数量达到790只,是同期公募基金的两倍,规模约350亿元以信托形式发行阳光私募的投顾机构达到482家。

虽然市场缺乏赚钱效应,但年轻的阳光私募依然具备极强的生长能力,用主题基金、行业基金、定增基金、创新策略吸引投资者。
不过正如晓东财道所言:“公募姓公”,它不是一个观点,而是一个事实。

公募基金是要肩负社会责任使命的。
这一年,公募基金开始博施济众,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参与到各项扶贫公益事业中来,汇添富基金发起了上海金融行业第一家公益基金会。

公募基金,有更远的远方值得追求。

这一年,中证协批准了10家独立的基金评价机构,其中包括:

家评奖媒体——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他们评的奖项分别叫金牛奖金基金奖明星基金奖

家证券公司——银河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上海证券

家独立基金评价机构——晨星、天相、济安金信

这项殊荣,闪耀,但艰巨。

“评价”的专业与复杂程度超乎想象,需要对一只基金表面层次的惊鸿一瞥,结合过往表现良好,给出投资者拿真金白银去冒险的充足理由。

按照历史收益衡量当下、乃至未来价值,并且要摒弃偏见和舆情,给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难,太难了。

但是无论如何,评价机构的横空出世,意味着国内的基金评级工作开始进入有序治理阶段。



2011:股债双杀的暗淡


这是金融危机之后整个资本市场最黯淡的一年,指数全年单边下跌,完全没有像样的反弹,基本所有券商的利润均是未来所有年份中的最低点。

公募基金“股债双杀”,交出了十年以来最差的成绩单。

偏股基金平均亏损25%,排名最靠前者也亏损了8%以上,债券基金平均亏损2.29%,债基自2005年以来连续6年盈利的历史由此终结。

公募行业的负面消息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年。
重仓股频繁爆发黑天鹅事件,CT风波引致罕见股债双熊,货基成唯一正收益产品。

基金发行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通道制度的改革令开放式基金发行出现井喷。

发行的基金产品总数231只,但是平均发行份额仅11.99亿份,创2001年以来历史新低,基金长期亏损等使基金迷你化问题日益严峻。

截至年底,基金市场中存续的产品数为810只,基金份额为2.65万亿,资产净值为2.17万亿元,资产净值严重低于基金份额,基金的市场表现不容乐观。

被业内尊称为“基金一哥”的王亚伟,业绩滑坡,首次跌出偏股基金业绩排行榜前十名,他管理的华夏策略、华夏大盘2011年总收益分别为-14.25%-17.11%

总是要历经百转和千回才知情深意浓,总是要走遍千山和万水才知何去何从···

为此,各种中西结合的抢救措施轮番上了一遍,试图完成从ICUKTV的极限救赎。

这一年,沪深交易所发布《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推动了ETF的创新大潮,市场ETF和跨境ETF相继问世

这一年,《基金销售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准入标准得以放宽,华瑞保险销售是首批获得基金销售牌照的保险中介机构

第三方销售大幕正式拉开,天天基金网、数米基金和好买基金成为首批获牌的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

人们忽然意识到,基金的销售本质上也是一种电商服务,这将为不远的将来,彻底改变基金格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接下来,公募基金即将结束为期数年的暗黑,走向一个更光明的坦途。



2012:政策带动繁荣

2012
一大波政策的出台,使得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放松。

良好的政策土壤,催生了基金业第二轮的迅猛发展,业务创新的浪潮带动了基金市场的再次繁荣。

红利等价值型基金回报率由负值一跃升至25%以上,全市场基金排名亦由95%以上分位数,迅速升至TOP 1%的最高水平。

“全公募基金组合”年化收益率为5.93%,年化波动率为7.03%,长期收益高于纯债型基金,并且在股票市场上涨时能显著拉开与纯债型基金的收益差距。

公募基金行业总管理规模逼近3万亿元关口,8家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债券型基金持债量创出历史新高,整体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这一年,国内首只发起式基金——天弘债券型发起式基金成立,开启了发起式基金大发展的历程

将管理人和投资者的风险与收益进行有效捆绑,堪称一种天才式的操作,对增强投资者信心、拓展产品线、逆周期布局产品都产生着积极且正向的作用。

果然,气候好转的时候,创新的能力和动力才会被无限释放。

这一年,汇添富基金推出了“T+0”货币基金——添富快线,实现了货币基金赎回实时到账

这一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正式成立,行业自律组织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基金业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一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推向了高点

59家基金公司更换基金经理197位,影响基金组合数目244只, 2012年早期加入公募行业的元老级基金经理已所剩无几,五年内,公募基金业所有公司总经理级别的高管将近更换了一轮。

此时,公募基金已从当年的“一基独大”逐步发展成为公募、私募、券商理财、银行理财等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从业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看似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基金业“老十家”中优秀的总经理相继离职,特别是华夏基金范勇宏和王亚伟的离去,在业内引发了极大震动,也将基金业高管离职潮推向了最高峰。

也许,基金业本身出了问题呢?

后人自会评说。



2013:互联网基金元年


这一年,《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敞开了公募基金的大门,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以及股权投资机构等相继设立基金公司,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国泰房地产成为业内公认的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行业指数分级基金,该基金申购费率门槛低、A端约定收益高、标的指数波动性大,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参与。

它的成立打破了基金产品同质化的僵局,打通了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开启了股市股债配置的新纪元,而且进一步优化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华安黄金ETF和国泰黄金ETF成为第一批黄金ETF

紧密跟踪现货黄金的价格变动,业绩基准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挂盘交易的Au99.99合约。
通过黄金ETF,股民可以很方便地将资金在股票和黄金之间自由转换,而且比起购买实物金条,购买黄金ETF手续费更低、交易更方便。

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取得公募基金资格,东方资管成首家获准发行公募基金的资管机构
中国人寿发起设立国寿安保基金公司,成为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

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公募形式,参股中石化旗下子公司中石化销售公司,相关基金产品嘉实元和成为国内首只获批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的公募基金产品

嘉实绝对收益策略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基金正式发行,至此国内首只对冲策略公募基金诞生

这一年,天弘增利宝货币成为国内第一只互联网定制基金,亦是第一只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的基金产品。

截至年底,“余额宝”挂钩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规模达1853.42亿元,不仅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更是国内首支达到千亿规模的基金

天弘基金规模一度超过嘉实,成为仅次于华夏基金的第二大基金公司。

起初只是一只专门为互联网用户定制的基金,借助电商平台的高流量和较高的收益,没有人预料到,它的后世余额宝,将给诸多“宝”类对接互联网平台的货币基金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众多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相继推出了年化收益率高达8%的“百发”和11%的“添金计划”,以争夺用户和关注。

基金业互联网梦回归现实,首批17家基金公司淘宝店开业。

由此,这一年被称为互联网基金发展的元年,公募基金规模开始迎来加速期。

这一年,因为互联网基金的搅局,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前五大公司阵营中,老牌公司博时被挤出,而天弘从上年的第50名跃升至第2名,天弘凭借余额宝“一招鲜”圈到近2000亿元,堪称2013年基金公司中的“土豪金”,晋升亚军。
公募资产净值超过千亿元的基金公司仅剩华夏、嘉实和易方达这家老牌劲旅。

总而言之,于各行各业而言,这都是最好的年份之一。

等到下一个春秋,等到秋叶被红透,让那指针慢慢走,停在花开的时候···



2014:产业转型的驱动力


这又是股债双牛的一年,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涨26.88%,债券市场收益率涨幅高达15.58%97%股基实现正收益。

但对于从业者而言,情况并不乐观。

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行业已经强者林立,市场版图划分比较清晰,前十大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规模已经超过行业的一半。

这一年,基金经理的离职人数已创十年新高

据数据显示,截至1224日,83家基金公司新聘基金经理,累计286人。与此同时,68家公司出现基金经理离职,共计204人,同期的基金经理共1016人,占比20.08%

频繁换将使得部分基金公司投研团队实力大幅削弱,业绩、规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过,受益于上一年余额宝成功的诱惑,一大批入局的新公司又成为搅动场域的新生力量。

民生“如意宝”、中银“活期宝”、兴业“掌柜钱包”等银行系的“宝”们相继上线。随后,保险、票据、混合基金这些相对宝类产品收益更高、风险抬升的产品也相继投入市场。

大江大河往往意味着泥沙俱下和鱼龙混杂,有些裸泳者还未入水,就被暴晒在光天化日之下。

“伪创新”公司像细胞一样,试图跟着健硕的身体一起成长。

这一年,公募史上诞生了第一只主动退市的公募基金——汇添富短期理财28天基金

这是我国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清盘案例,具有标志性意义,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2亿元以下迷你基金问题具有极大推动和示范作用。

年底,工银瑞信旗下货币基金工银瑞信安心增利也将清盘提上议程,大摩华鑫货币和富国7天理财宝也宣告清盘

这一年,嘉实元和成立

该基金募集规模达到其上限100亿元,它专注于中石化销售公司这种单一、确定、未上市的股份投资,具有与PE基金类似的特质。

意味着嘉实元和对公募基金创立16年以来的投资范围进行了重大突破,首开公募基金投资非上市股权先河,同时还突破了“基金投资单一证券不得超过资产净值的10%”的上限。

这一年,主题性基金成为热词

军工、互联网、改革红利、国企改革、传媒、大海洋等主题让投资者找到了追逐细分的板块。

申万菱信申万证券行业分级,母基金收益率高达147.80%以上;富国中证军工收益率也高达64.08%

事实上,这完全得益于当时处于“调结构、促改革”的产业转型期的大环境。

它再一次印证,时代才是最强的驱动力。



2015:派系基本盘定格


场内是牛市带动规模创新高、沪港通运行、资产荒后引起货币基金迅速崛起、降息通道拉动债券型基金规模扩张,场外是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15家公司AIPO···种种利好,催生出一个史无前例的公募大年

21家基金公司规模超过1000亿元大关3家公司净利润翻倍,8家公司同比增长率超过30%各类基金总净值规模达到8.4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年度增幅达85.27%

新基金前无古人般的大量发行,是2015年基金业的一大风景,无论是成立基金数量还是首发规模,均远超之前各年。

截至年底,共成立基金802只,合计首发规模高达1.62万亿元,双双创历年新高,和上一年相比数量增长1.33倍,基金首发规模增长3新基金首发规模超过了2012年到2014年三年的总和。

这一年,基金清盘速度加快

大量规模不足2亿、1亿甚至5000万元的基金存在,已经成为行业的负担,在基金壳价值不复存在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加快了旗下迷你基金清盘的步伐。

全年共有30只公募基金终止合同清算,短期理财债基、定期开放债基、货币基金成为清盘的主力军,同时还有分级债基、QDII基金、打新基金和股票型指数基金等等,基本涵盖了基金所有大类。

从此之后,意味着基金清盘真正进入常态化阶段。

这一年,天弘基金以6739亿元规模继续排名第一,华夏基金以5903亿元规模排名第二,易方达基金四季度规模暴增2200亿元总规模达到5760亿元排名第三,大有超越华夏基金之势,工银瑞信基金以4430亿元规模排名第四。

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建信基金规模均超过3000亿元,排名第五到第八名

不过这一年是个分水岭,之前是华夏的天下,之后是易方达,二者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几乎代表了公募最头部的管理公司。

从此之后,攻守易型了。

这一年,首家个人系公募泓德基金正式成立

创始人王德晓具有险资背景,曾任阳光资管董事长,其主创团队同样拥有保险背景。

泓德基金的成立为个人系公募提供了一个描摹样本,大佬们纷纷组团下海,将一纸牌照揽入手中为自己打工。

从券商、银行、信托、保险中剥离出的公募方阵,经过了一次次市场与环境的洗礼,在并购、重组、收购、参股等各种商业手段的辗转迂回中,逐渐形成了泾渭分明、百舸争流的五大派系。

以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等为主的券商系公募;

以嘉实基金、富国基金等为主的信托系公募;

以招商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为主的银行系公募;

以人保资产、泰康基金等为主的保险系公募;

以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施罗德基金为主的外商公募;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自此,公募派系的基本盘定格,旭日照原野,万物待欣荣。



2016:互联网改变公募


也许是上一年的增速高到离谱,同比对比下来,显得这一年逊色了许多,从规模到数量,都有收缩趋势。

单只产品的平均规模为24亿,恢复至五年前的水平。

创业板跌幅最大,为-27.71%,中小板跌幅为-22.89%,深成指下跌-19.64%,上证综指下跌-12.31%,沪深300下跌-11.28%

债券市场在前期牛市行情中累积的收益也几乎被年末的暴跌侵蚀殆尽。

但尽管如此,庞大的基本盘依旧保障了一定体量的增长。

基金数量3820只,资产规模总计 9.18万亿,资产规模较15年末增加 7722亿元,增幅 9.19%,全年新发基金1151只,发行数量创历史新高

基金规模9.16万亿,资产规模较15年末增加7624亿元,增幅9%,所收取的管理费498亿元,较2015年增加23亿元,增幅5%

这一年,百亿基金成为新标准,全年共有12只基金的募集规模超过百亿。
工银瑞信泰享三年募集规模最大,为300亿份,且在2天内完成募集;

中银悦享定期开放的募集时间最短,只有1天,募集规模为280亿份;
建信基金发行的三只定开债基的募集天数在4-10天,发行规模均为248亿份;

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ETF是唯一一只募集规模过百亿的指数基金,总认购天数为12天,募集规模152.20亿份

这一年,股东成为决定基金规模的核心要素之一

背靠蚂蚁金服的天弘基金,继续以8449.67亿元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领跑全行业而天弘的管理规模中,8200亿来自配套蚂蚁金服支付宝的余额宝货币基金。

这再次证明了大型互联网平台对人流、资金流的巨大吸引力。

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瑞信基金以4600亿的管理规模稳坐第二位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基金以3769亿的规模占据行业第六名

同样证明着银行系基金的强悍战力。

市场策略、历史积淀和投资能力之外,股东资源第一次被公募观察者列入参考指标

这一年, 国海的“萝卜章”引发了货基赎回潮

国海证券员工伪造公司印章,非法开展债券代持交易,涉及金额约200亿,波及20多家金融机构,导致严重的信用危机非银机构资金价格急剧上涨,导致赎回压力持续增加。

这件看似偶然的、合规问题引发的乌龙事件,背后是债券代持背景下的非银机构信任危机问题。

或许多年以后,金融系的课堂上,会成为后来人绕不开的案例。



2017:遍地都是热钱


互联网快速普及,钱由存款转向各类理财/货币基金,双创推动的高速繁荣开花结果,成就了这个遍地都是热钱的年份。

纵然是金融去杠杆、A股市场风格分化、债券市场持续动荡,但公募基金无论在管理业绩上、还是规模增长上依然表现亮眼,确定性溢价依旧是2017年的主旋律。

公募基金合计为投资者赚取5617亿元市场规模11.63万亿,较16年底增加2.46亿,增幅为26.85%
从近十年走势来看,从2014年初到2017年末,公募基金市场整体规模逐年攀升,四年时间扩大了2.88倍。

这一年,工银瑞信丰淳半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生效,基金史上首只发行规模接近千亿元的超级巨无霸基金,募集期仅仅三天,总募集份额却达到了909.55亿份,刷新了基金史上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之最

这一年,东方红内需增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仅销售一天,招行、东方证券、光大银行等七个渠道的销量加起来达95.49亿,全国总销售接近100亿。

这一年,公募基金行业正式进入FOF时代

华夏、南方、建信、泰达宏利、嘉实、海富通等6家基金公司旗下6FOF产品成为首批获批的公募FOF

免去了资产配置研究、基金投资风格研究、历史业绩分析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操作,FOF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设置不同的目标风险以及投资策略,在当时来看,属于绝对利好。

这一年,100只公募基金终止合同

对迷你基金和空壳基金的处置力度,导致基金公司不断加快旗下迷你基金关停并转步伐,清盘基金数量因此出现井喷

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各有5只基金清盘,民生加银基金、新华基金和博时基金清盘基金力度最大,分别有6只、7只和8只基金清盘···全年清盘数达到100只,几乎相当于过去三年的总和。

这一年,29位基金经理在管规模过亿

截至年末,全国1671位基金经理中,共计1567位在管基金规模累计超过1亿元,其中管理规模过百亿的基金经理共计268位,累计超过千亿的共有29位。

天弘基金王登峰、华夏基金张弘弢、工银瑞信基金谷衡、东证资管林鹏、工银瑞信基金王朔等基金经理成为行业里最耀眼的明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当年,一群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人,在懵懂与莽撞中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公募大时代。

二十多年后,一尊还酹江月。



2018:寒冬,降温


公募基金的第二个十年,以一种悲怆的气质收官。

前有BAT为代表的的互联网巨头搅动网销场域,后有银行系的理财子公司瓜分客户,上面有无形的手勒紧锁套,下面有复杂的社会情绪围堵金融行业···

那些长久以来不愿碰触的问题,都在这一年集中爆发。

公募基金弱冠出发,却被千锤百炼。

公募基金整体合计净亏损达1188.06亿元,佣金费用减少4亿,股票、激进配置型基金净亏损额最大,分别为2128.882122.41亿元,保本型基金规模降幅达到了69%,主动型股票基金几乎全军覆没,仅有不到五成的基金公司产品有所盈利。

这一年,32只基金募集失败

新发行基金是没有历史数据供投资者进行参考的,在不能了解它赚钱能力的情况下,就很难判断它未来的一个走向,没把握时,投资者更不愿意去选购新发行的基金。

每只基金发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主要受机构占比新规影响,产品设计和市场行情不合,渠道销售难等因素。

“资本寒冬”这四个字,可不是媒体刻意渲染的情绪,而是各行各业普遍感受到的降温。

这一年,清盘基金近400

单季度清盘数量超过往期全年总和,甚至出现单月基金清盘数量超过发行数量,博时、国泰、长盛、招商、鹏华等老牌基金公司清盘都在两位数以上。

市场集中度在提高,没有特色的基金发展举步维艰,连年亏损,尤其在这样一个年份,被清退似乎是命中注定。

当基金清盘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行业无法在老路上找到新价值,才是刚刚开始优胜劣汰。

任何崩溃背后,本质上都是高估值、高泡沫,因为它践踏了价值规律。
市场的好处,恰恰就在于此。

潮水的方向不会被轻易改变,时代会被动淘汰一些枭雄,也会主动孕育一些少年郎,以此来推动滚滚向前的大潮。

这一年,12家基金公司诞生

汇安基金、鹏扬基金、同泰基金、明亚基金、惠升基金、中庚基金、蜂巢基金、淳厚基金和睿远基金等新公司背后的自然人股东,基本都是行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或许他们,能给这摊死水,带来一点涟漪吧。

这一年,首批养老目标基金正式亮相

华夏、南方、博时、中欧、广发、易方达、鹏华、泰达红利、万家、富国、工银瑞信、银华、嘉实、中银等14家基金公司拿到首批养老目标基金批文42只产品合计募集份额接近40亿元。

这一年,华夏基金权益类ETF管理规模突破千亿

具备强配置价值的ETF,是这一年泛资管的一匹黑马,在低迷的市场中逆势崛起,份额已经达到4628.39亿份

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ETF规模超过1000亿元,成为首家权益类ETF管理规模超千亿的基金公司
这个有趣的年份,用沉重的代价给人们上了一堂很多年后才能听懂的课。



2019:再现小阳春


这是时隔多年以后,基金市场最为全面繁荣的一年。

基金启动降费模式、科创主题基金火热发行、浮动费率基金重启、海外QDII大力布局、《MOM 产品指引》正式出台、量化对冲公募产品开闸、公募投顾时代开启、ETF 期权扩容···每件事都在推动着公募基金的发展。

整个市场产品突破6000只,总规模达到14.20万亿元99%的公募基金取得正收益,50%的公募基金收益率超过10.00%,平均收益率为22.41%,近九成投资者实现盈利。

易方达基金旗下各类基金合计盈利906.28亿元,成为盈利冠军,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霸榜前五。

这一年,刘格菘公募基金行业“三料王”第一人

广发基金刘格菘管理的三只基金获得了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前三名,包揽了公募年度冠亚季军,大幅跑赢了对标的指数,打破了业内常说的冠军魔咒,成为公募基金行业“三料王”第一人、国内管理资金量最庞大的基金经理之一。

这一年,最后一只保本型产品退场

汇添富保鑫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为非避险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保本型基金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回顾保本型基金的诞生、兴起、落幕,在其十六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既为投资者创造了稳健的收益、又没有引发系统性风险,还为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做出了贡献,是少有完成了历史使命并且寿终正寝的公募产品。

这一年,科创主题基金爆火

乘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东风,公募基金兴起了投资科技股的热潮,不少基金公司首募规模超百亿。

华宝中证科技龙头ETF、华夏中证5G通信主题ETF等备受追捧的被动型基金,以及聚焦科技股投资的18只科创主题基金,让这一年坐稳了基金创新大年份的交椅。

这一年,外资相对控股公募基金诞生

“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消息一出,富达、贝莱德、路博迈、领航、瑞银资管等多家海外资管巨头纷纷对内地公募牌照释放尝试信号。

首当其冲的便是摩根,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晋升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第一大股东、摩根资管成为上投摩根基金的绝对控股股东。

富达国际、英仕曼、桥水等22家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并有了“私转公”的意图。

没错,资金的流入是外资对中国市场最真实的反应。

这一年,买方投顾拉开序幕,公募MOM登上历史舞台

华夏、嘉实、易方达、南方、中欧五家基金公司和腾安、珠海盈米、蚂蚁获准开展投顾业务,进一步推动了“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的商业模式转变。

也许自此,公募基金开始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数据又一次用不可辩驳的真相警醒行业,回归价值投资,是这个行业千回百转也无法脱轨的真理。



2020:从培育到服务


有些势头一旦生猛起来,力量是远超常人意料的。

本以为2019已经是熠熠生辉的公募高光,没想到2020才是王者归来的巅峰。

行业盈利2.003万亿元收益达到甚至超过100%的基金出现了惊人的1106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净值翻番,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双双创下近11年来的新高,普通股票型基金达59.69%,偏股混合型基金也达到了58.15%

行业净收益达到2.002万亿元,同比增长70.26%,创下历史新高,全面超过2015年。

即便是大牛年份,也很难相信这样的成绩单,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认可度达到历史最顶点。

这一年,首批公募MOM正式落地

华夏、招商、鹏华、建信、创金合信5家基金公司旗下MOM1231日正式获批,成为国内首批公募MOM产品

准备了一年多之久,在内部制度、信息系统、投资团队、产品运营等方面MOM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运作流程,此时,愈发能更好承接各类长期资金资产配置需求。

这一年,首批QDII基金净值全部翻红

十三年的沉浮,从折戟沉沙、不温不火,到艰难求生、破局求变,首批出海的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华夏全球股票、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混合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混合4只基金最新净值分别为1.214元、1.36元、1.129元和1.037元,实现全部净值翻红。

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恐怕业内人都难以想象。

这一年,赵诣成为顶流基金经理

由他担任基金经理的3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农银汇理工业4.0、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和农银汇理研究精选分别以166.57%163.49%154.88%的回报率稳居混合型基金收益前三位,一战成名。

成为灵活配置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双冠军的这一年,他三十二岁,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两年后,他在一个近乎决绝的氛围中离职出走时,江湖依然有他的传说。

这一年,基金经理走进直播间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直播成为这一年各行各业最大的兜售场。

不少基金经理在新基金发行前开始线上直播,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介,并对自己的投资风格 标签化,为自己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开始在公众面前表达自我。

当初大家从未想到,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有一天也会贴脸开大面对“家人们”,但毫无疑问,这是公募行业一次巨大的进步。

任何离客户太远、没有服务意识的销售,都终将被消费者淘汰。

正如中国网财经评价说:除价值外,公募基金亮眼的成绩背后还要归功于基金经理对自身定位的不断修正和基金公司服务意识的提升。



2021:变革与震荡


震荡是这一年的主旋律,狂潮之下无完卵。

冷热交替中,全行业基金数量首次突破9000公募基金规模逾25万亿元,股票型基金份额上涨22%,混合型基金份额上涨25%,债券型基金份额上涨25%

与前两年的大牛市相比,这个数据中规中矩。

复杂和不稳定的投资环境给基金的操作带来很大困难,结构性的行情导致了基金净值的表现分化极大,在全市场主动无明显行业偏好的基金分类中,前10名收益率中位数和后10名相差在100%以上。

媒体惯用的“见证历史”标题,这一年尤为密集。

每个昨天都已成为历史,每个今天都正在创造历史,公募是个时刻诞生新神话的修罗场,只是后来人如何正确认识而已。

这一年,北交所主题基金正式获批

华夏、南方、易方达、汇添富、嘉实、广发、大成、万家8家基金公司的首批北交所主题基金正式发行,将投向北交所股票,以两年定开的封闭式形式进行管理,极大降低了个人投资者参与北交所的门槛。

这一年,中国公募REITs正式启航

首批9只公募REITs首募金额总计314.03亿元,平均首募金额近35亿元。

中航首钢生物质REIT,配售比例仅1.7592%,创出了历史上单只新基金配售比例最低的纪录,博时招商蛇口产业园REIT、富国首创水务REIT的配售比例也在2%左右,分别为2.394%2.41%

建信中关村产业园REIT上市首日开盘即封死30%涨停,成为第一只上市首日涨停的公募REITs

受益于优质的底层资产和市场行情,年末平均涨幅接近20%,全部取得正收益。

这一年,基金直播开始规范化

自基金直播风行以来,短短一年时间,从基金经理到投研人员,以及产业上下游的各路大V纷纷下场直播,唱歌、跳舞、弹古筝、讲段子···无所不用,但的确产生了一批以投研人员为主体,专业能力强且能吸粉能带货的优质主播。

趋势已然不可逆,下一步只能研究如何做得更规范。

随着《公募基金直播业务专题讨论会会议纪要》的发布,被红包裹挟的直播间骤然降温。

这一年,前海开源崔宸龙登上桂冠

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行业股票、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分别以119.42%109.36%的收益率,成为了这一年公募基金行业业绩榜单的冠亚军。

重仓股集中度高、踩准赛道风口、极强的选股能力和深度研究能力,或许是每个冠军缺一不可的素养。

这一年,公募第一大重仓股易主

年末统计,共有1225只基金重仓持有宁德时代,持仓总市值高达1171亿元,位列第一;共有1217只基金重仓持有贵州茅台,持仓总市值为1092亿元。

公募基金重仓股变化背后,是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新能源车及储能需求预期不断上涨,昭示着他们将是未来发展最确定的领域之一。

这一年,外资公募元年开启

磕磕绊绊许久之后,贝莱德基金的第一支公募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成立,首募规模接近67亿元。

海外资管巨头的入场,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更加成熟专业的投资理念和更加多元化的策略风格,对于中国资本市场长久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22:阴森里的微光


A股进入熊市状态,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全年分别下跌15.1%21.6%29.4%,是这一年资本市场的成绩单。

多位顶级基金经理发小作文称“这实在是痛苦的一年”,被揍得鼻青脸肿,还需要用“坚忍”、“艰辛”、“诚恳”、“警醒”这样的词来敷衍市场。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年度累计亏损192.54亿元,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亏损129.3亿元,傅鹏博、朱璘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A亏损114.47亿元,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亏损107.14亿元

股票型基金收益中位数为-20.68%,仅有2.3%比例的股票型基金业绩为正;混合型基金收益均值为-18.92%,仅3.45%的基金取得正回报;超千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亏损;新发基金份额拦腰斩断;全年公募基金合计亏损1.45万亿元,仅65家基金公司利润为正

阴森的主基调下,零星微弱的光芒显得无比脆弱,又无比坚挺。

这一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

历经三年过渡期后,资管新规正式落地,意味着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大多数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已成理财市场的常态,各个细分子行业将竞合发展,重新回归“共同成长”。

这一年,北交所指数投资时代开启

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8家基金公司旗下北证50成份指数型基金同时首发。

目前北证50成份指数是市场上唯一投资于北交所的指数,呈现出创新性、高成长性、估值相对较低的“超小盘”风格。

但未来究竟如何,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这一年,ETF互联互通正式开闸交易

ETF纳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正式开闸交易,意味着ETF互联互通时代启航。

这是自股票互联互通之后,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迎来又一次扩容。

市场对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期待已久,开闸首日便获得了各路投资者的积极参与,首批纳入互联互通机制的87ETF,首日总成交额285.33亿元。

这一年,科创信息技术ETF上市交易

ETF主要跟踪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指数,是科创板首只行业指数

13只增强型ETF从上报到拿到证监会的批文仅用5个工作日,可以看出有关方面的急切心理。

这一年,泉果基金成立

作为一家个人系公募,能在经济失速、消费低迷、A股哀鸿遍野的大背景下逆势中发行第一只公募产品,募集仅两天就达到100亿上限并启动配售,实在不可思议。

而它的操盘手,正是当年四次加冕冠军侯的赵诣。

飞速成长的赵诣,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有着共同理念的平台、以及穿越牛熊的历练与沉淀的过程。

到底是互相成就的佳话,还是互不兼容的笑话,市场在一年后给出了答案。



2023:重回价值投资


市场预期和众多普通基金投资者的体感,是一个行业兴衰最直接的参照物。

两年来,公募机构已经不再把增长和规模列为指标,而是在比较谁亏得更少。

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和科创50指数的年度涨跌幅分别为-11.38%-7.42%-6.28%-11.24%

这数据,正是信心没有修复的真实写照。

公募基金整体亏损4347.74亿元,没有出现百亿爆款,单只基金平均发行规模则创下历史新低,共收取管理费用1356.57亿元,成为行业近十年来首次“缩水”。

50家规模最大的公募机构中,仅有19家净利润为正数。

混合型基金年内净利润合计为-5789.79亿元;股票型基金则同样全年亏损3245.61亿元;主动权益类基金合计亏损达6735亿元。

亏钱、失信、降费、明星基金经理业绩欠佳、产品发行冷淡···成为这一年的关键词。

影响公募的要素很多,但投资者意愿是决定因素。

盘内盘外,五十步笑百步。

这一年,行业出现首个清盘的冠军产品

全年清盘基金数量达260只,创下近五年新高水平。

五年前拿下双冠的博时鑫瑞基金,因触发基金合同终止而清盘,成为公募行业首个清盘的冠军产品

这一年,首只千亿级股票ETF诞生

宽基ETF成为吸金主力,年内规模增长前十的股票ETF中,有7只是宽基ETF

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年内吸金超过300亿元,总规模在8月初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全市场首只千亿级股票ETF

这一年,公募REITs扩募扩容

博时蛇口产业园、华安张江产业园、红土创新盐田港、中金普洛斯4只公募REITs扩募份额完成上市,募资规模合计超过50亿元。

年底,沪深两市已发行的公募REITs达到30只,募集资金985亿元

扩募的落地,标志着公募REITs形成了首发和扩募双轮驱动的新发展格局

这一年,公募基金规模首超银行理财

长期以来,银行理财牢牢占据中国居民财富管理市场第一的份额。

这既得益于中国发达的银行体系,也归因为中国百姓的理财思路相对稳健、保守。

但在年中,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而同期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7.69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规模,资管行业规模的头把交椅暂时易主。

这一年,实时估值功能下线

各大机构的基金实时估值功能下线,正式拉开序幕。

基金实时估值迎合了基民追涨杀跌心理,会加大普通投资者的情绪波动,有可能导致不理性的加减仓行为。

有机构说:基金公司或第三平台通过迎合这种心理来博取流量和维护粉丝粘性并不可取,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投教活动,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

事实上,有的估值“过于准确”,有的“过于离谱”,在行业下行期,这样的鸡肋产品,只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心理。

所以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展示它应有的价值。

但是无论怎么说,鼓励创新,依旧应该是各行各业的主旋律。


结束语

二十五年过去了,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来到30万亿高光,7亿个人投资者、1万只基金156家基金管理机构、5家万亿级机构、两代基金经理···经历了数轮从高杠杆到去泡沫的循环,穿越熊牛,引导价值投资,深度参与着经济建设的滚滚大潮。

无路难,开路更难。

他们来时晨风如沐,归去艳阳正浓。

林彤彤、王国卫、王宏远、李旭利、王亚伟、江晖、刘青山、张坤、朱平、何震、李学文、邓晓峰、庄涛、任泽松、宋昆、谢治宇···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在基金行业里辗转腾挪,将满是泥沼的一汪死水翻滚为滔滔不绝的资管浪潮,有人扬名立万,有人折戟沉沙,有人功成身退,有人锒铛入狱。

他们眼里,没有繁花远遁的坏时代,也没有霓虹闪烁的好年华,只有永不谢幕的大盘,和各领风骚的人。

今天的公募,已经很久没有喧嚣沸腾了,这个全世界资管从业者中平均学历最高的行业,正在经历与之并不匹配的螺旋。

我们不期待千古绝唱,但希冀行业里的每个人,都能奋斗在自己的节奏里。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声明:本文仅作为公募发展史阅读,不具备任何投资参考价值。

部分资料来源:

东方财富《公募基金,风雨20年》、中国基金报《26位冠军基金经理风云》、南方基金《公募基金,江湖20年》、远川投资评论《公募规模的游戏法则》、中国网财经《2020年公募基金“独断万古”》、香帅的金融江湖《中国公募基金发展市场脉络》

云通数科
“云通数科” 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由上海琻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