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新章,传奇中国 | 2024肺癌创新论坛重磅启幕

学术   2024-10-20 20:01   上海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肺癌是我国发病数、死亡数第一的恶性肿瘤,肺癌治疗的发展也是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新型治疗手段在肺癌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药物筑建了全新的晚期肺癌治疗格局,并逐渐探索在围术期的应用,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为了进一步推动肺癌规范化诊疗与创新研究开展,今天下午,2024肺癌创新论坛之“传奇中国”于上海盛大召开,近百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聚焦晚期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最新进展,盘点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前沿动态,此次会议也标志着2024创新论坛学术月的正式启动,后续的一个月内,创新学术论坛将相继点亮全国20个城市,创新引领,传奇中国。【肿瘤资讯】特别整理了本次会议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创新谋发展 | 主席团致辞

会议伊始,由大会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马智勇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敏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十余年来,肺癌精准治疗发展迅速,创新药物层出不穷,特别是以IMpower系列研究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突破性成就,领导了全新的治疗格局。如今,越来越多中国研究者登上国际学术舞台,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挥更为重要的意义,而此次罗氏参与支持的“传奇中国”学术会议将专注于肺癌领域创新研究进展的讨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中的学术研讨,进一步推动我国前沿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普及,助力更多国内临床研究开展,取得更丰硕的探索成果,在国际学术舞台唱响更多“中国好声音”。

周彩存教授

程颖教授

张力教授

韩宝惠教授

王哲海教授

马智勇教授

陶敏教授

“靶”握先机,“免”愈未来

韩宝惠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分享了“早期肺癌治疗的前世今生”。我国超过一半的肺癌患者为I-III期,早期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复发、转移,治疗难度较大,围术期治疗是提高肺癌早期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的关键。辅助化疗时代,LACE Meta分析、Chest研究等提示了围术期化疗的获益,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则为围术期治疗带来了新的转折。 靶向治疗方面,ADJUVANT研究、EVIDENCE研究、ADAURA研究等一步步探索了EGFR-TKI辅助靶向治疗的应用。ALINA研究是全球首个ALK-TKI辅助治疗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基于该研究取得的卓越成果,继FDA快速批准阿来替尼的辅助治疗适应症后,NMPA也迅速批准了阿来替尼在ALK阳性IB-IIIA 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如今,阿来替尼是唯一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用于ALK+NSCLC患者根治性术后辅助治疗的ALK-TKI。以IMpower010研究为代表的围术期免疫治疗则开启了驱动基因阴性的可切除NSCLC治疗的新时代,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以及新辅助+辅助的“夹心饼”模式均取得成功。

未来,考虑到可切除NSCLC患者的高异质性,如何根据患者特征“量体裁衣”,优化围术期免疫治疗方案,使得早期肺癌患者“应切尽切”,是围术期免疫治疗发展的关键。

马智勇教授主持了随后的“思辨之光”环节,乐秀宁教授、陈晓霞教授、李明君教授、柳菁菁教授、宋新宇教授、王燕教授、于韶荣教授周斐教授参与了讨论,围绕ALINA研究的探索进展、早期ALK+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模式选择及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等话题分享了看法。

程颖教授在点评中表示,目前对于驱动基因阳性(EGFR、ALK)的早期患者,辅助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了标准治疗模式,需要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理,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新辅助靶向治疗的应用则仍需要等待相关研究数据的成熟,判断能否为患者带来确切的生存获益,进一步细分治疗获益人群。未来随着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公布,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进一步成熟,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将会进一步实现精准化、个体化。

遇“晚”长安,聚“少”成多

程颖教授的主持下,上海市肺科医院苏春霞教授分享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前沿趋势”。如今,免疫治疗已经成为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免疫单药、联合化疗或双免联合模式均有所进展,HARMONi-2研究、IMpower132研究中亚裔及65岁以上人群亚组独特的疗效获益探索、CheckMate-227 CHESS研究等也纷纷在2024年报告了最新进展,新型双抗与化疗的联合模式、免疫与放疗的联合模式等也在积极探索。

而在后线治疗中,针对一线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后耐药、进展患者,NCI ETCTN Study 10155研究、PIONeeR研究等也报告了最新成果,免疫+化疗、免疫+抗血管等治疗模式的探索提示了可行性,显示了免疫治疗在后线应用中的临床价值。

未来,针对新靶点、新技术的研究将继续助力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决策。Trop-2 ADC、JAK抑制剂、CDK抑制剂、新型单抗、新抗原肿瘤疫苗等创新药物,预后评分模型、AI技术、新型生物标志物等新技术,将极大推动晚期NSCLC患者筛查、诊断与治疗,为晚期NSCLC患者开发出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其带来更长的生存希望。

王哲海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燕教授分享了“少见靶点治疗模式的发展之路”。如今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肺癌已经进入分子分型指导时代,多种少见靶点相继被发现,治疗的可及性逐渐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肺癌管理已经进入“慢病化”时代,因此,肺癌也在向着“活得更长同时活得更好”的目标迈进。

王燕教授分别盘点了ALK、ROS1及其他少见靶点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其中,阿来替尼与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均被指南推荐为ALK阳性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优选,阿来替尼在全球和亚裔ALK阳性NSCLC患者中均显示出全身和颅内获益,而且在ITT人群中具有明确OS获益趋势。针对耐药问题,目前多种治疗策略仍在不断探索。ROS1阳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比例较高,对高效入脑药物临床需求极高。恩曲替尼在2024版CSCO指南中获得了针对ROS1融合阳性的优先推荐,并在更新数据中显示了对全球、亚洲ROS1阳性NSCLC患者的整体疗效和颅内获益,效价比方面同样具有优势。此外,KRAS G12c、HER2等靶点近年来也报告了最新进展,期待靶向新药的开发为少见靶点的治疗迎来更有效的选择。

随后,在陶敏教授的主持下,乐秀宁教授、夏旸教授、王永生教授、汪进良教授、王彩霞教授、徐海鹏教授与张爽教授等参与了“思辨之光”环节,围绕高龄患者等特殊人群的治疗策略制定、ALK阳性患者的全程管理及未来少见靶点的创新药物研发探索方向等话题分享了看法。

张力教授进行了总结,目前一线免疫联合化疗仍然是标准治疗模式,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或可尝试单药;耐药机制的探索仍然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少见靶点的检测率仍需提高,未来需要更多从全程管理角度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精彩的讨论过后,本次启动会临近尾声,“传奇中国”的脚步也将正式启航,接下来2024创新论坛学术月还将带来更多精彩学术内容,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小编
排版编辑:肿瘤资讯-tangjie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肿瘤资讯
分享肿瘤领域前沿进展,传播正确肿瘤防治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肿瘤的关注!新浪微博:@肿瘤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