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SCO专家对话:高选择性HER2小分子抑制剂创新引领,HER2突变NSCLC突破前行

学术   2024-10-18 20:30   北京  
编译: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之一。HER2阳性NSCLC患者对传统化疗应答不甚理想,这使得HER2成为临床药物开发的一大关键靶点。近年来以ADC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发展迅速,然而新型ADC药物虽有进展,其安全性仍面临挑战,亟需探索新的治疗策略。2024年9月25日至29日,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于厦门盛大召开,NSCLC诊疗再迎新“生机”,多项重磅研究公布为NSCLC长生存之路贡献力量。

 
      值此之际,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崔久嵬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范云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涂海燕教授共同探讨HER2突变NSCLC诊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

图 2024 CSCO 专家访谈现场

HER2突变NSCLC预后差易脑转,“精准靶向”探索不断

HER2突变NSCLC治疗需求迫切,医学领域不断探索精准靶向治疗新路径以应对挑战。各位专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揭示了当下治疗现状与最新进展。

点击观看访谈视频

      访谈现场,关于HER2突变NSCLC疾病特征与治疗需求,崔久嵬教授进行了深入剖析。她指出,HER2突变在NSCLC中的检出率约为2%-4%,尤其在亚洲人群、女性、腺癌患者及从不吸烟者中更为常见,其中约85%为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突变。然而,目前针对HER2突变的治疗方案仍参考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策略,以化疗为主,包括单纯化疗及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或抗血管生成治疗等,但疗效有限。单纯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约为半年,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PFS也仅延长至8-9个月。尽管目前已有关于泛HER TKI及ADC药物进展,但疗效有限或毒副作用存在一定限制。此外,HER2突变与较高的脑转移发生率和较差的预后相关,约30%-47%的患者在初诊或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脑转移。故针对HER2突变患者当下亟需开发新的高效、低毒且便于使用的治疗方案

      范云教授则围绕正在开发中的创新疗法进展进行了讨论。她强调,尽管ADC药物在HER2突变NSCLC治疗中代表了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注射给药方式相较于口服药物缺乏便利性,且疗效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对脑转移的控制。因此,高效、低毒且便于使用的小分子药物备受期待。在药物研发历程中,早期非选择性泛HER抑制剂效果不佳,聚焦EGFR与HER2靶点的靶向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总体疗效仍需提高。近期,新型选择性HER2 小分子靶向抑制剂Zongertinib展现出了新的希望,其作用机制独特,精准靶向HER2,前期临床数据令人振奋,HER2治疗领域迎来了新的曙光。

      涂海燕教授详细阐述了Zongertinib的作用机制及优势。她指出,目前针对HER2突变的NSCLC尚无有效的TKI治疗,而Zongertinib作为一款正在研发中的新型口服、高选择性HER2小分子抑制剂,能够共价结合野生型及突变型HER2受体TKD区域,有效抑制HER2激酶活性。同时,Zongertinib在发挥疗效的同时,能够保留EGFR野生型信号通路,从而避免EGFR相关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涂海燕教授表示这种作用机制使得Zongertinib在安全性方面表现出色,与临床试验阶段的用药感受保持一致,患者总体不良事件主要以1-2级不良事件为主,可管可控。      

Zongertinib应需而生:高选择性靶向聚焦,疗效振奋人心

Zongertinib以精准靶向和优秀的安全性数据,在Beamion LUNG-1研究中展现出色数据,引发广泛关注。四位专家热议其疗效、脑转移控制潜力及安全性优势,为领域提供了宝贵洞见。

点击观看访谈视频

      2024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重磅公布了Beamion LUNG-1研究的最新数据,崔久嵬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点评。她提到,该研究为针对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开放标签、多中心临床试验,Ib期聚焦于HER2突变晚期或转移性NSCLC,其中队列1中为经治HER2 TKD突变NSCLC。此次会议报告了Ⅰb期队列1的结果,其剂量设定基于先前Ia期的探索结果,即接受每日120mg或240mg的Zongertinib治疗。研究结果显示,120mg剂量组(n=75)的客观缓解率(ORR)达66.7%;所有剂量组(n=132)中94%的患者观察到了不同程度的肿瘤缩小,充分验证了Zongertinib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方面,Zongertinib表现良好,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为腹泻和皮疹,多为一级或二级;因毒性导致停药率仅3%;3级或以上TRAEs发生率在两个剂量组中均低于20%。研究结果展示了Zongertinib的高效低毒特性,满足临床对于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需求,期待未来更多研究。

      范云教授特别提到了Zongertinib在脑转移方面的表现。她指出,文献报道约47%的HER2突变NSCLC患者伴脑转移。其所在中心回顾性研究了180余例此类患者,亦发现约50%有脑转移。这促使临床关注有效控制脑转移的方案。幸运的是,Beamion LUNG-1研究显示,Zongertinib在基线脑转移患者亚组中表现出潜在的颅内活性。基线时,41%患者为无症状脑转移,其全身疗效(RESICT v1.1评估)与基线无脑转移患者相似,ORR分别为70%和73%。同时,对于颅内病灶的评估(RANO-BM评估),在无症状脑转移的患者中,120mg(n=27)和240mg(n=25)剂量组分别有33%和40%的患者获得了确认的客观缓解。这些数据表明,Zongertinib控制脑转移疗效良好,但仍需更大样本和长期随访以进一步评估。
 
涂海燕教授则强调了Zongertinib在疗效与安全性上的优势。她指出,作为HER2靶向治疗新突破,Zongertinib展现出卓越的临床应用前景,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大多数TRAE 为1-2级,最常见为腹泻 ,且未观察到ILD或严重皮肤毒性。而作为口服药物,Zongertinib可提供更为便利的给药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此外,作为小分子抑制剂,Zongertinib可能更容易与其他治疗方式(如化疗、免疫治疗及ADC等)进行联合,为开发联合治疗策略提供可能。随着临床试验的深入开展,期待Zongertinib相关更多详细数据,以期为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Beamion LUNG-1数据指引,Zongertinib临床应用未来可期

针对Beamion LUNG-1最新研究结果,各位专家各抒己见谈及对于Zongertinib未来发展方向及临床应用的期待。

点击观看访谈视频

      崔久嵬教授表示,基于已披露数据,可以对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前瞻性分析:首先,Zongertinib凭借其卓越的疗效,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及中国国家药品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授予的“突破性治疗”认定,这充分验证了其在HER2突变NSCLC治疗领域的重要性。其次,Zongertinib或超越以往TKI成果,有望改变治疗格局,未来需关注其ORR、PFS及总生存期(OS)数据,尤其是在一线治疗中的潜力。此外,Zongertinib作为口服药物,实现了靶向治疗的慢病管理和便捷管理。在应用过程中,其毒性较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效控制也尤为显著,对HER2突变伴脑转移患者至关重要。展望未来,期待Zongertinib在扩大患者人群、探索联合治疗策略方面取得进展,通过联合化疗等策略惠及更多患者。

      范云教授指出基于Beamion LUNG-1研究的积极数据,亦期望当前正在进行的Zongertinib一线治疗研究能够取得显著成果。鉴于长期以来对HER2靶点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期望,类似于EGFR和ALK靶点药物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其认为这一领域的进展已指日可待。因此,衷心期盼当前的研究能够顺利达成其目标,实现HER2靶点小分子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涂海燕教授表示Zongertinib作为一种口服药物,展现出了优秀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期望其能实现较长的PFS,为临床重复EGFR靶向治疗药物的故事。既往针对HER2突变的NSCLC患者,我们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短,因此希望Zongertinib的引入能够延长这部分患者的OS,改善其预后,并提升生存质量。同时,期待Zongertinib能为HER2阳性的NSCLC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益处,最终能够改变这一疾病的治疗格局。

总结

      HER2突变NSCLC治疗难题仍待破解,传统疗法疗效有限,迫切需要新的精准靶向治疗方案。Zongertinib作为一种新型口服HER2小分子抑制剂,在Beamion LUNG-1研究中展现了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成为该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临床对Zongertinib的未来应用充满期许,期望其早日惠及患者,改善HER2突变NSCLC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


访谈专家


段建春 教授
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内科主任
CSCO理事
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罕见靶点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西省肿瘤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肺癌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创新团队”骨干成员
国自然青年基金,国自然面上项目获得者
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 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
长期致力于肺癌为主的胸部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转化研究。


范云 教授
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涂海燕 教授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肺内三科主任
美国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肺部肿瘤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真实世界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领域: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主的肺癌精准治疗,新药临床试验,HER2阳性肺癌。
科研论文:包括以第一或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在Nature Medicine, Annals of Onc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Molecular Oncology, Lung cancer, 单篇最高影响因子82.9分


崔久嵬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肿瘤科主任
吉林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吉林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生物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仅供相关医学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
SC-CN-15967 有效期:10/17/2025
SC-CN-15968 有效期:10/17/2025


责任编辑:CY
排版编辑:栗子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肿瘤资讯
分享肿瘤领域前沿进展,传播正确肿瘤防治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肿瘤的关注!新浪微博:@肿瘤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