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 | 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

体娱   2025-01-15 00:03   浙江  

哲学史上,萨特是可以独占一个章节的人物。

萨特

《萨特世纪》的作者——哲学家贝尔纳·亨利·列维在书中说:“法国的二十世纪是萨特世纪,法国思想界由萨特主宰。”不过仍有的人觉得萨特曾经投靠斯大林主义的做法,生前有政治意义的作秀般的社会举动,以及混乱无度的私生活,对二十世纪法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和名气同样大的,是萨特极具争议的种种举动。

《萨特的世纪》中文版封面

心说自己不喜欢萨特,但佩服他用文字和哲学解决了当时人们的思维困惑。他说萨特:“有几大聪明:他和波伏瓦那么好,但不结婚,聪明!诺贝尔奖给他,他不要,聪明!”这两件事给萨特带来的争议持续到今天,如果你是萨特,你会拒绝和波伏瓦结婚,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吗?大家可以把答案用弹幕打出来。对于男人们求之不得的白富美,和大多数作家梦寐以求的诺奖,为什么萨特会做出这样决定呢?

萨特



古怪是天才的秉性

1905年,萨特出生于海军军官家庭,在他不到两岁时父亲便去世,母亲改嫁后被寄养在身为教师的外祖父家中。虽然母亲和外祖父十分疼爱萨特,但萨特常常独自一个人埋头看书,没有父母爱护的的童年和大量的阅读,使得他的内心迅速早熟起来,可惜他的右眼落下疾病,只有一只眼睛是正常的

年轻时的萨特


从十多岁开始,萨特就受到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影响,开始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1924年,19岁的萨特考进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这所被称为现代法兰西思想家摇篮的学府里攻读哲学。1929年,那一年的哲学教师执教资格考试改变了萨特的一生,他以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倒不是说优异的成绩对萨特有多重要,而是在这次考试中他认识了获得第二名的波伏瓦,身材高挑、美丽聪明的波伏瓦让萨特陷入了恋爱,而萨特的才华同样引起了波伏瓦的注意,激进的思想和对陈规陋习不屑一顾的态度,也让既叛逆又有个性的波伏瓦觉得萨特有着与众不同的智慧和胆识,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波伏瓦一改萨特举止奇怪、长相丑陋的看法,反而好感倍增。


萨特和波伏娃


死亡终结的自由爱情

自那以后,萨特和波伏瓦的关系迅速升温,两人分享着彼此的灵感和观点,也讨论着分歧和矛盾,他们规划着未来,畅想今后可以一起旅行,一起冒险,一起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享受充满激情而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未来这段关系却成了极具争议的话题,在当时,萨特突然对波伏瓦说:他可以给她很多很多,但是不能把全部的自己都给波伏瓦,因为他必须要保持自由之身。言外之意是他不会和波伏瓦以婚姻的方式结合在萨特的不断说服下,他们开始尝试前所未有的新的两性关系,即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在绝不互相欺骗、隐瞒对方的前提下,约定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开放式关系”,各自可以享受自己的“偶发爱情”,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因为彼此需要而在一起,也可以因为需要别人而和别人在一起,所以只要不欺骗和隐瞒,等于用契约的方式把未来可能出现的出轨情况合理化,预先做好对可能出现的多边关系的心理准备,虽然波伏瓦内心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但她还是答应了萨特。

萨特与波伏娃

就这样,他们从大学相识、相恋到各自有情人、彼此吃醋又争吵和好,最终到死亡,用赤裸裸的坦诚维持着这种关系,也带来了诸多非议,甚至是批判。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和关系,直至萨特行将就木,波伏瓦依旧守在他的身边。在萨特口述、波伏瓦执笔的《告别的仪式》一书中提到,萨特去世后,波伏瓦静静地在他尸体旁边默默躺了很久,她用一种非比寻常的方法作为告别萨特的仪式。

《告别的仪式》中文版封面

你也许会很奇怪,为什么波伏瓦愿意答应萨特这种约定,这和当时风靡全球的存在主义有很大的影响,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1933年萨特赴德国留学,而在德国学习期间,对萨特影响最深的便是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22岁便得了博士学位,如今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在当时像鼎鼎大名的海德格尔、萨特、以及与萨特齐名的存在主义代表梅洛·庞蒂,他们的理论出发点都是对胡塞尔哲学的反思和延展。因为胡塞尔擅长用速记法写文章,所以手稿众多,不但生前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死后遗留的手稿比已经出版的著作还要多,以至于到今天胡塞尔的手稿的整理工作还在进行中。不论是胡塞尔,还是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又或者是波伏瓦、加缪,这些在20世纪初活跃的思想家合力掀起了存在主义的发展热潮,这股狂热以欧洲为起点迅速影响至全世界,包括美国文学的“海明威第二”诺曼·梅勒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的巴尔加斯·略萨,日本的安部公房,意大利的莫拉维亚等人,都是受存在主义影响而成了那个时代各个国家的文学翘楚。

胡塞尔的现象学著作


他人即地狱

回到1938年,在萨特出版长篇小说《恶心》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理念便震动了当时的文学界。1943年,更是以一部《存在与虚无》作为法国存在主义的奠基之作,极大程度上扩大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力。可以说他凭一己之力,将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一并推向时代巅峰。如此璀璨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为他塑造了伟大的个人形象,同时,才华和形象在他的私生活中也起到了助推波澜的作用。

《恶心》法文版封面


如今人们对存在主义的推崇程度远不及20世纪初那般狂热。在存在主义产生的年代,两次世界大战,让几十个国家及世界五分之四的人口卷入战争,动辄以万为单位的死亡数字,一次又一次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和自然灾害与疾病比起来,人为的屠杀和毁灭更突然也更气势汹汹。和一颗炸弹比起来,一个社区或一栋楼瞬间就可以夷为平地,同样,和一颗子弹比起来,一个人的生命太脆弱、也太轻易就能夺走。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任何梦想都是笑话,在暴力横行的社会中,任何资产都得不到保障,当人们发现祈祷和行善并不能让自己被拯救于水火中时,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人在世界上占何种地位?活下来的人又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些问题已经成了没有答案的思想迷宫,充斥在每个人的脑海里。能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人,不但家境一贫如洗,连精神都陷入了苍白无力。

《存在与虚无》中文修订版封面


这时存在主义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萨特用存在主义回答了这些问题,他否定上帝也否定宿命,让人们走出了迷宫。它使精神苦闷又不甘沉沦的青年找到支撑,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存在主义帮助人们恢复已经失去的人的价值,重新规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由行动来证明,而过去和未来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这就提醒了人们掌握命运的核心在于行动。萨特的存在主义内核有三项原则:一、存在先于本质。二、自由选择。三、世界荒谬,人生痛苦。他说:“人是自由的,懦夫使自己成为懦夫,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如此铿锵有力的话使人为之一振,那些经历了轰炸和屠杀噩梦的人们,忽然意识到荒谬的生活还要继续,自由选择的意识觉醒后,使得他们立刻成了萨特的信徒。

萨特


在个人身上战胜时代

萨特看来:如果有什么约束了一个人不能做出选择,那他就会失去自由,一旦失去自由,这个人就陷入了人生决定论他认为婚姻就是约束,接受诺贝尔奖也是束缚。因此他要打造开放式的人设此外,诺奖所代表的政治色彩和萨特本人的政治立场有出入,用拒绝的方式彰显自身的特殊,对他而言所得到的意义更大。于是在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期间,萨特就致函瑞士皇家学院婉谢,但对方仍于1964年的1022日发布授奖决定,萨特当天晚上即表示拒绝接受。

当时对萨特拒绝诺奖一事的报道


《萨特文集三自画像》中,萨特提及自己拒绝获奖一事时说:我的拒绝并不是什么仓促的突然的行动,我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后来又说“如果我接受了诺贝尔奖,或许就被收买了。”萨特说:“这种态度来自我对作家的工作所抱的看法。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他只有运用他的手段,即写下来的文字来行动。他所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其读者产生一种压力,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我是署名让-保尔·萨特还是让-保尔·萨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这绝不是一回事。…所以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哪怕是以接受诺贝尔奖这样令人尊敬的荣誉为其形式。

萨特


《告别的仪式》里有一句话:“病态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萨特需要比病态更荒谬的东西来对付资本主义的本质,比如他的版税既资助了许多文学青年,也养活着他的若干情妇。这种做法概括起来就是用出格的行为来回击资本主义的病态。因此,萨特将生活变成一种武器,甚至是借助这件备受争议的武器来介入社会,冲在时代最前沿的位置反对资产阶级、不断参与社会运动而非保持沉默。


本文转自 | 我心写作社

再建巴别塔
青灯夜读,湖畔沉思。精读人文社科经典文献,探讨新闻传播学术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