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文科,死个80%也没有问题”

体娱   2025-01-17 00:02   浙江  
本文转自 | 文景


近期关于哈佛大学取消多门文科专业的新闻席卷热搜标题——“全球文科专业倒闭浪潮要来了?文科专业未来何去何从?”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一书中,刘擎严飞两位作者也谈到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人文教育,从两位的书里也可以看到,事实上这场危机已经持续了至少半个世纪,那么,这场危机是怎么来的?又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愈演愈烈的文科唱衰论、文科无用论?


当每个人都在谈论“文科已死?”“社科已死?”时,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又是什么在替我们鲜活着?



以下内容整理自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上海首发活动

嘉宾:毛尖×刘擎×严飞×詹青云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毛尖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刘老师,我们来谈一个稍微严肃一点的话题。最近大家都在谈文科,文科要死了等等,哈佛大学你们都去过,阿詹也去读过,哈佛大学文科已经取消了好多课,这个事情你们是怎么看的?你们是觉得文科死了,还是传统文科死了,还是文科已经被理工科干掉了,还是文科被理工科吸纳掉了?


现在,包括年轻人来问我未来的选择等等,我其实已经没脸说文科多么重要,因为我在文科这个行当已经干了很久,我觉得文科已经变成一个越来越保守的地方,甚至是一个封建的地方。这个话这么说当然不太好,但是我有时候甚至觉得文科死掉也可以,也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


但是你们两位一直在书里面呼吁,文科是不能死的,文科很重要,文科死了以后好像没有底盘了。但是我自己其实,比如说我打游戏,我在游戏中感受到的那种激情、浪漫的东西,甚至高过在文学中获取的那种激情。所以我就想文科怎么就不能死呢?当然我这个是因为抬杠,三位怎么看?你们觉得如果文科要死了,(假设)这个东西是一只狗的话,我拿出这个《参考答案》,这个狗是不是能停下来呢?有同学要来问我,还有必要读文科吗,这个《参考答案》送给他,他是不是马上就能够转变思想呢?能不能在这里聊一聊你们的观点,也聊一聊你们的书呢?


毛尖(左),刘擎(右)


严飞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今天的文科确实不能说死吧,垂死挣扎,正在濒死的状态当中。


讲一个小故事,我有一个学生正在申请今年的北美博士,社会学,我就帮他做了一些指导。你看我才从哈佛大学回来,波士顿有很多学校你都可以去申请,比如说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学院。哈佛大学、MIT不太容易申请到,只有像阿詹这种特别优秀的才可以申请到。MIT又是比较偏理工科的,有点类似于清华,没有社会学的方向,所以我说你可以考虑一下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这些都是在波士顿地区的学校,他们的社会学专业都非常好。这个孩子就特别开心地去申请、去填表,完了以后在网申系统里面发现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的社会学今年都停招社会学博士,因为文科,在北美,整个文科都在不断地凋敝、倒闭,说没有经费了,学校要把经费花在刀刃上,花在卡脖子的一些行业里面,我讲的是北美。


在中国其实也是有类似的一些现象,我们会看到今天文科更多是受到所谓交叉学科的冲击,比如做文学批判的、电影批判的,要加入大数据,变成一个大数据指导下的数字人文。社会学也是一样,变成计算社会学、数字社会学,等等。仿佛只有在这样一种交叉之下,和定量研究结合的时候,文科才可以生存下去。


但是另一方面,我和刘老师在哈佛大学的这一年发现,大家都是在文科这个领域里面不断地跨学科交叉,我是社会学,刘老师是哲学,阿詹是法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看同样的问题,那就会有不同的角度切入到同样的问题里面,大家一起交锋。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会带来很多的新鲜启示。我从来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我原来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不是这么工具理性的,不是这么数量、定量的角度,去进行思索,我觉得这点对我来讲非常重要。


一方面文科确实在垂死挣扎,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也许这样一个文科死掉了以后,我们可以重新去培养或者生长出一片新的,非常强调人文通识思想、思辨的创新性的天地。就像今天我们和阿詹还有大家一起,在这样的场合一起交流,大家可以碰撞出一些激烈的火花来。


刘擎(左),严飞(中),詹青云(右)


毛尖 :刘擎老师,作为文科旗手,你觉得你会到死都举着这个旗子吗?


毛尖


刘擎 :我自己是一个理工男改成文科的,所以我对文科作为学科并没有那么强的感情。现在的文科,死个80%也没有问题。文科作为学术的一个学科本身,它只需要非常少而精的人,特别热衷、特别有才华的人。

刘擎(左),严飞(右)


毛尖 :你们三个就够了。


刘擎 :我可能不是。毛尖老师属于也可以在里面也可以在外面的,因为她不太受“规训”。文科的建制,是反人文的,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文科是自觉的,文科是加载在每个人生命里面的。


毛尖老师的老师——王晓明老师在三十年以前就发起过人文精神的讨论。那时候还有人说:你们就是觉得你们自己作为文科知识分子被边缘化了,你们着急了,说什么人文精神衰落,中国主要是发展经济问题,(经济)发展了一切都会好的,人就会有饱满的精神。


结果过了三十年,到今天,后来陈思和跟王晓明老师又讨论,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比三十年前更减缓了,而是更严重了,我们的社会变得像一个丛林世界,我们的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


1993年市场经济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家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就自然会好的。其实物质发展不是精神发展的充分条件,它只是必要条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仍然需要人文精神。就是你看这个世界不能只按照成本利益,按照工具效率来看,而应该把人当作有情感的人,有关怀的人,有对真善美追求的人。而这一切它可以是细雨润无声的,我们需要这种滋养人性的人文。但是作为学术追求的那个学科,我觉得确实要少而精的人去做就好了。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毛尖 :阿詹,你能反驳一下他吗?你不是全世界最佳辩手吗,我给你一个命题,文科必须死。


詹青云 :我刚才在想,(文科)也可以找到一些方法活下来,比如说刘擎老师讲的是少而精的纯文科。但是像法律,相比哲学、文学这些,就是一个很庸俗的文科,是需要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做一些妥协的。


但是与此同时,我在想,比如我的好多同学他们今天在做一些我觉得很有趣的工作,在大科技企业里面做法务,要回答一些人类从来没有回答过的问题,比如说AI的法律责任如何划定,这种平台收集人的信息,它的隐私权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你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是要退回我们当年读法学院的时候,最没有人选的法哲学,那种对什么是好的法律这种根本性的思考去回答的,而不是大家当年很热衷去选的税法、公司法。


你说那个纯文科的、那些关乎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人和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的思考在今天仍然是有意义的,但是书斋里的学者要学会把这些东西用在现实世界的碰撞里,而不是停留在那个纯法哲学的思辨里。


詹青云


我现在看到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年轻一代,去区分文科和理科是非常粗暴的,大家需要的是跨学科的知识,就像严飞老师搞社会学的研究不需要学大数据吗,不需要学特别复杂的回归分析吗,肯定需要的。一个理工科的人不需要一些基础的经济学、心理学知识吗,他也需要的。所以我觉得这种划分本身是很粗暴的。


严飞 :或者我觉得传统的文理划分只是让我们在技术层面上有了一技之长,但是学了文科以后会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沛、富足。


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再建巴别塔
青灯夜读,湖畔沉思。精读人文社科经典文献,探讨新闻传播学术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