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国产空空导弹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老型号早已不堪使用,自研新型号又迟迟不能定型。空军实在等不及于是决定外购。不久,以色列的Python-3(怪蛇)空空导弹进入了中国空军的视野。
Python-3是以色列于80年代初开发的格斗导弹,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首次实战,最大有效射程为15公里,最大速度2马赫,第一次参加实战就取得了50枚命中的优异战绩,立刻引起中国空军的关注。以色列空军对外宣布,Python-3在速度、转弯半径和射程方面都要优于美制AIM-9L“响尾蛇”。1982年,中国和以色列签订协议,以5亿美元的价格引进1500套Python-3的生产授权及部分成品。1983年9月,首批导弹运抵中国,空军试射后非常满意,Python-3(怪蛇)的试制立刻启动。
当时双方的合作方式是,以色列向中国提供Python-3零件,由中国自行组装以便掌握技术。以色列在对华出售武器时几乎不附带条件,而且对中方最看重的“技术引进”也比较配合,在当时算是比较靠谱的国际合作者。虽然后来在预警机项目上以色列掉了链子,但这是后话,也并非以方本意,至少在空空导弹上中以合作还算愉快。
Python-3的国内代号是霹雳8,由河南洛阳的空空导弹研究院负责组织生产,它是中国空空导弹研制的龙头老大。80年代中期,全国的空空导弹研发单位被整合成了一个综合体——洛阳电光技术开发中心(EOTDC),霹雳-8(PL-8)是该中心承接的第一个项目。1988年3月,首批用以色列零件组装的Python-3下线,90年代初验收合格进入量产。在后来的十年中,中方不断消化吸收以色列技术,进口部件逐渐减少,到90年代末终于实现全部国产化,PL-8目前依然是中国战斗机的标准空战武器之一。
PL-8在当时全面领先国内已有型号,最突出的是它具备全向攻击能力。和比较早的型PL-2和PL-5不同,PL-8不需要飞行员调整飞机方向对准敌机,只要敌机进入导弹前方30度就满足发射条件,让我军战斗机的空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