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子弹用钢壳,不是因为缺铜?

文摘   2024-12-28 19:01   加拿大  
前几天在头条上看有博主发表了一个禁不起追问的论点:中国子弹用钢弹壳,不是因为缺铜
得出结论的人说:“老大哥当年给的生产工艺就是用钢壳。苏联铜多,他们不会为了省铜才用钢。所以中国学苏联也用钢壳,只和技术路线有关,和缺不缺铜无关。”
这说法乍一听似乎有点道理,苏联确实铜多。但这个观点其实禁不起追问:那为啥全世界绝大多数弹壳都用铜,苏联(及纳粹德国)非得用钢呢?答案很简单:苏联用钢壳弹,也是因为铜不够用。
等等,不是说苏联铜资源丰富么,怎么还不够用了呢?因为“有铜”和“够用”是两码事。您听我仔细说说,看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1969年中国生产的五六半及7.62*39步枪弹‍‍‍‍‍‍‍
苏联的确有很多铜矿,这没错。但他们的铜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位置偏远,开采和运输成本高。在德国闪击苏联后,大量矿区又因德军入侵而被占领或遭到破坏,因此战争期间苏联铜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苏联政府只能优先把铜分配给关键领域(如通信设备)。弹药同样需要大量的铜,就得想办法节约,比如要求部队收集弹壳、或者像德国人那样用钢来造子弹壳。这就是1943-1947年研制、定型M43弹(转让技术给中国且产量最大的弹种)时的铜资源背景。
那么,战争结束后,苏联就不需再省着用铜了吧?并没有。
冷战期间虽然铜矿开采恢复,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与美国争夺霸权的需要,苏联军工生产迅猛增加,铜还是供不应求。制造导线、电子元件、导弹、炮弹药筒都要用铜,民用行业对铜的需求量同样也很大。因此苏联国内铜的供求关系还是紧张。为了节约铜,苏联大规模使用钢制子弹壳和钢制炮弹药筒(小口径炮弹),大口径炮弹铜药筒美、苏当年也想用钢代铜,但目前中国是这个领域全球老大。
为了不再用铜制造大口径炮弹的药筒,我们还试过用“药包”替代药筒,但几次攻关下来,效果都不理想。不过,有几个兵工厂脑壳硬,坚持跟钢药筒较劲,硬是把这块骨头给啃了下来,几十年过后,如今这门绝活我们已经独步江湖,出口中东的自行火炮,一水儿的钢药筒。这是另一个话题,有机会单聊。
苏联生产的钢壳弹
为了解决钢弹壳容易生锈的问题,苏联专门开发了弹壳涂层和镀层(覆铜)技术。
综上所述,苏联使用钢壳弹,就是为了节省铜资源。原因如下:1. 铜始终是苏联的战略稀缺资源,经济性钢的开采和加工成本低于铜。2. 铜要优先用于电子元件、通信设备等更重要的领域。3. 苏联具有强大的钢铁工业基础,钢壳易于大规模生产。4. 子弹这种消耗品一定要兼顾廉价和性能,钢壳成为苏联最佳选择。

加拿大产.22LR枪弹和中国产7.62*39枪弹(钢壳覆铜普通弹)

所以,既然铜资源比中国丰富的多的苏联,都要如此精打细算,那像我们这种常年进口铜的国家,选择钢壳,难道不也是为了省点铜么?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咱们在评论区继续聊。

今晚听历史
靠谱有料的战争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