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米高扬设计局宴请来访的成飞代表,饭后每桌上了一大盒巧克力。中国代表每人只礼节性地尝了一两个,但同席的苏联人却把整盒没吃完的巧克力,装进口袋带走了,这让成飞的代表们感到有点意外。毕竟这是一场很正式的商务宴会,请客的是大名鼎鼎的米高扬飞机设计局总设计师别利雅科夫,陪同的也都是设计局的头面人物,有总体专家、设计室主任、副主任等,其中很多人都获得过列宁勋章,妥妥的苏联精英阶层。但宴会上的一些细节,多年后还让中国代表们记忆犹新。
当时成飞正在为设计中的超-7战斗机选发动机,去米高扬设计局就是洽谈采购苏联发动机的细节,双方谈的不错。为了尽地主之谊,米高扬设计局特意安排了一次宴会。据出席宴会的屠基达回忆,尽管当时苏方已经尽力选了一个供应相对好一些的饭店设宴,但菜品却依然简陋。他说:“最好的是一盘红烧牛肉,量很多,味道却差的很。中方都吃的不多,苏方陪同的都大量的吃。”
宴会结束后,每桌都上了一盒巧克力,在这种场合带走糖果是不太礼貌的。但苏方赴宴的客人却顾不了这些,当着客人的面就把没吃完的巧克力都装进了口袋。这一幕让出席宴会的屠基达印象很深,还写进了他的回忆录中。
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当时苏联国内的物资供应已经非常匮乏。在莫斯科的百货公司,屠基达看到诺大的商场里货架大部分是空的,商品品种和数量都很少,即使在售的商品看上去质量也都很差。连牙膏、袜子这些都要排队才能买到。
在商场里,当顾客们看到营业员推着一推车鞋盒过来,也不管尺码是多少,样式是否喜欢,立刻冲上去排队。屠基达说:“和我们三年经济困难时的情景差不多。” 他想在苏联买一个电动刮胡刀,但根本就没货。
当时苏联城市里整齐的街道、宏伟的建筑和博物馆,和商店里空空的货架、人们买不到食物的窘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客人因为是外宾,所以在访问期间可以吃到特批、特供的食物。即使这样,他们每餐的蔬菜也只有三片黄瓜,半个西红柿。
屠基达不由得在回忆录中感慨:“苏联啊,苏联,你革命成功已70多年了,20世纪50年代专家来华时,你们工厂里科长一级的干部,家里都已经有小汽车了。40年后生活怎么变得那么惨?”
其实1991年的中国也不富裕,但完全没有食品、日用品供应短缺的现象。而且中苏两国此时最大的差别是精神状态,一个暮气沉沉,一个充满活力。
1991年的超-7还只是模型
与此同时,莫斯科也展现了它的另一面。虽然物质如此匮乏,但城市里仍然有马戏表演,而且人们会穿着节日盛装,彬彬有礼地出席。屠基达看到,苏联的舞台设施很先进,地板能根据节目内容自动更换,而且马戏团的表演也非常精彩,比中国的水平高,剧场的气氛也很热烈。
这时的苏联在来访的中国人眼里,呈现出的就是这样一种“怪异”而“分裂”的景象:尽管努力维持体面,但仍难掩大厦将倾的萧条和落寞,这才让中国代表们唏嘘不已。不过,虽然在苏联吃的很差,但访问还是取得了预期的成果,高扬设计局和成飞在莫斯科签署了协议,把苏联发动机列入了超-7未来的采购清单中。
此时,是1991年5月底,距苏联解体还有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