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高中岁月艰与困 同窗情谊深且真
文/安彦瑾
高中时光,是我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在那个年代,我家八口人,除了父母辛勤操持着这个家,兄妹六人都还年少,无法为家庭分担太多。而全家只有父亲一人在生产队劳动,纵然他每日勤勤恳恳,不曾有一刻停歇,我们家却依旧是缺粮户。
每年粮食分配之际,都是全家最为揪心的时候。那时候,粮食的分配一小部分是按照人均口粮标准,而大部分却是依据人均劳动工分。可悲的是,我家的人均工分在全队中一直处于倒数之列。如此一来,能分到我们手中的粮食简直是少得可怜。
夏天分小麦时,我们一家八口人仅仅分得三四袋麦子。这少得可怜的麦子,在磨成面粉后,除了我带到学校交到食堂的那部分外,家里一年到头已所剩无几。
留在家里的父母,为了能让一家人都能填饱肚子,把剩余的那点小麦放到钢磨上拉成细粉,连麸子都混在其中,然后再掺入一些玉米面,蒸成那种黑不黑黄不黄的馒头。就是靠着这些馒头,一家人艰难地熬过了那段苦涩的岁月。
缺粮的困境让生活变得无比艰辛,而经济的贫困则如同另一只无情的大手,紧紧地扼住了我求学的咽喉。
那时候,每周上课一直持续到周六上午,下午没课,再加上周日,能休息一天半。每逢周六下午,我便和一同考入鲁高且被分到一(6)班的郑广栋同学结伴步行回家。他家住在瀼河公社碱场大队,如今已改为瀼河乡碱场村。虽说大家的家庭都不富裕,但相较而言,他的情况比我要好得多。他的家中有父亲、哥哥和两个姐姐,挣工分的人多些,自然是余粮户,不必为缺粮而发愁。
至今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广栋有一辆极为破旧的自行车。那辆车没有泥瓦,除了车铃不响,其他地方都响得厉害,好似在演奏一首独特的“破旧交响曲”。每周去学校时,我们步行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而他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虽说样子不怎么样,但终归是比我步行要快得多。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回家。他推着车子缓缓前行,我觉得他骑车会更快些,便催促他赶紧骑着车子先走。然而,广栋同学却执意要让我坐在车后座上,带着我一起走。看着那辆黑不溜秋的“赤兔宝马”,我实在是不忍心,心里满是犹豫和不忍。可终究还是拗不过老同学的那份深情厚谊,我小心翼翼地坐上了车后座。
谁知,没走多远,“噗”的一声,车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趴窝了,轮胎被压得没了气。这下可好,我俩面面相觑,无奈地笑了笑,随后便一起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往家里赶。
在大多数时候,广栋与我都会选择步行,穿梭在学校与家乡之间的路途上。
每个周六的下午,便是我们归家的时刻。我和他总会结伴而行,一同抄那近路。我们沿着乔店、半截楼、赵门、张趴等村庄的乡村小道一路前行,直至走到碱场对照的那条河边。趟过那条河,便到了碱场顺河庄生产队,再走不远就是广栋的家,而我还需再走上大约两里多的路程,才能抵达自己贫困但温暖的家。
在那漫长的回家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拉出两道长长的影子。我们一边走,一边谈着学校里的趣事,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尽管脚下的路充满了艰辛,但同学之间那份真挚的情谊,却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那段艰苦的时光也变得不再那么难熬。
犹记得有一次,周六下午老师又额外讲了一节课,结束时大概将近五点了。我们望着逐渐昏暗的天色,心里满是归家的急切,于是一路小跑起来。
当时,天空被厚重的乌云所笼罩,闪电如银蛇般在云层中穿梭,紧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雷鸣。每一次电闪过后,眼前便是一片让人胆战心惊的黑暗,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黑暗吞噬。我俩紧紧地手拉手,每当闪电划过天际,那瞬间的光明便成为了我们前行的信号,我们便像脱缰的野马般狂奔一会儿。而当光明消逝,眼前再次陷入黑暗,我们就只能小心翼翼地摸着路缓缓前行。
就这样,我们跑跑停停,急促的步伐和紧张的心情让我们顾不上太多,身上的衣服也在不知不觉中被飘洒的雨滴渐渐打湿。等终于趟过那条河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那密布的乌云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开,皎洁的月亮从云层中羞涩地钻了出来,洒下银白的光辉,原本昏暗的小路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见。
广栋一家人热情地挽留我,他们的盛情实在难以推脱,我便在广栋家吃了晚饭。晚饭后,我怀揣着满心的温暖,沿着那熟悉又亲切的乡间小路往家走去。月光如水,洒在小路上,仿佛为给地上铺了一层银毯。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一切,那些一起奔跑在归家路上的日子,那些黑暗中紧握的双手,那些温暖的盛情款待,即使岁月流转,世事变迁,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那份纯真的情感和坚定的陪伴,依然能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力量。
如今,岁月已经流逝,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段与广栋同学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份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真情,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底,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我们的生命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彼此永远珍视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走过漫长的一生,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