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富裕梦
文/闫京予
在我那充满纯真与幻想的少年时光里,故乡的小山村还处于集体经济的岁月。春夏秋冬,闫家庄的每一家人总是齐心协力地共同劳作,集体耕种,集体收获。
春天,当雨雪刚刚停歇,树木还沉浸在香甜的梦中,勤劳的人们便已早早地开始整理坡地。“九九加一九,牛儿遍地走……”那悠扬的歌谣在山间回荡。红薯育种时,人们精心地将其整齐排列在做好的池子里,小心翼翼地围上肥料,再轻柔地覆盖上保暖的桔杆……最后扎上荆棘,静静等待着春暖花开花落,直到那紫色的嫩芽娇羞地探出头来。
麦子在时光的流转中一天天拔节出穗……六月的麦田,宛如一片金黄的海洋,骄阳似火,可人们忙碌的身影依然穿梭其中。炎热的天气不曾让大家停下手中的镰刀,因为心中怀揣着那一份共同的希望,那是对丰收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崎岖的山路上,搬运全靠人力,摊场晒、碾压、翻场、扬场分离,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汗水与辛劳。傍晚时分,队长和会计按人口分配,有时甚至挑灯夜战……
夏收夏种,忙碌了一个多月,秋庄稼在时光的滋润下一天天绿满了田野,知了欢快地叫着,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生趣。
暑热渐渐退去,立秋悄然来临。
秋天,本应是喜悦的秋收时节,却常常被阴雨连绵所困扰,给收获增添了数不清的困难。1975 年的雨水,是几十年来罕见的多,东大河洪水泛滥,蔬菜绝收……只能以咸菜下饭……收获的豆科作物,散发着令人无奈的霉味儿……只能在心中默默等待日出,好拿出去晾晒……晚秋水稻成熟了,孩子们眼巴巴地盼着那喷香的米饭,一年也就只有那么一两次能够美餐一顿。贫苦人家也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吃上几顿饱饭。
那时,每年的耕种都依靠着那几头耕牛,它们缓缓地耕犁着土地,仿佛在书写着岁月的篇章。收获了玉米、红薯,播种上冬小麦后,农活渐渐减少,男女老少便开始修修梯田,修补夏季被雨水冲坏的护栏。我也曾有幸参加过几次,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几十年的山村日子,就在这样的温饱边缘徘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穷困就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始终紧紧相随。
故乡山村的几位长辈,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在那七十年代,农民们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一家人养上几头猪牛羊和家禽,也仅仅是为了过年时能稍稍改善一下春节的伙食。
八十年代,故乡分田到户,自主耕耘,人们终于开始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也终于迎来了温饱的春天。粮食产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人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安心与满足的笑容。
九十年代,陆续有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勇敢地走出山村,到城市去打工,家里有了一些额外的收入,用上了明亮的电灯,住房条件也逐步得以改善。
如今,故乡已步入小康,多数家庭早已脱贫,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这几年山村人们的收入依旧相对较低,离真正的富裕确实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匆匆几十年,故乡的人们从未放弃追求富裕的梦想。他们在那片深情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在繁华的城市中努力打拼,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一步步向着富裕的目标坚定迈进。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故乡终能实现那个期盼已久的富裕梦,成为一片充满希望和幸福的乐土。
2024.11.16
作者简介:
闫京予,笔名海南, 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学者,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专业会委员,创新工程师,国际职业经理人。2023 年出版《实用可拓学与方法论》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