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我在鲁高读书暨辍学后的那些日子(24)

文摘   2025-01-04 15:07   河南  

岁月回眸

第二十三回

生产队里分家产  农忙时节牛相思

文/安彦瑾 

辍学回家的那段日子,正赶上生产队化整归零的重要时刻。曾经属于生产队集体的所有东西,都将被无偿地分配给本队的社员们。

这是一场规模浩大且细致入微的分配行动。生产队的领导小组承担起了以质论价的重任,大到威风凛凛的拖拉机、轰隆作响的钢磨、勤勤恳恳的耕牛,小到毫不起眼的柯搂、普普通通的簸箕,每一样物件都被明码标价。他们会仔细计算出所有物件的总价,然后除以全队的人口数量,从而得出每个人所能分配到的金额。

接下来,便是充满期待与紧张的抓阄环节。每一件物品都被标上了独特的数字,对应的序号被精心地写在纸片上,再叠成小巧的纸球。每家派出一位代表,怀着忐忑的心情,将手伸进那个决定命运的箱子。

如果抓到的物品价格低于一家人应得的物品总价,那么这件物品就顺理成章地归这一家所有。但要是运气爆棚,抓到了像拖拉机、钢磨、耕牛这样的大物件,其价值超过了一家人应得的总数额,那就得和其他家庭进行自由组合了。直到物品的价值与联合家庭的人数所应得的价值相互吻合,再报给生产队的会计进行详细统计,这件物件才能最终确定归属于这几家。当然,如果有家庭想要独自占有,那就必须拿出超出自家应得部分的钱,分给另外联合的其他家庭。

 

至今我都清晰地记得,在那个阳光炽热的午后,抓阄大会紧张地进行着。我家幸运地抓到了一只看似普通却实用的竹筛子,而三叔则手气极佳,竟然抓到了一头强壮的耕牛。然而,三叔家由于人口较少,面对耕牛高昂的价值,只能选择与我家和另一家联合拥有这头牛。

在生产队尚未分队之前,每逢农忙时节,耕牛犁地总是两头牛结伴而行,它们相互配合,步伐整齐,在广阔的田野里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犁痕。那时候,有经验丰富且充满爱心的牛倌照顾着它们,牛儿们的劳作虽然辛苦,但也算是有条不紊。

然而,生产队分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幸运地得到壮实耕牛的农户,为了提高效率,开始尝试用一头牛独自拉犁。牛儿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单干局面,突然承受如此重负,着实有些吃不消。原本稳健有力的脚步变得迟缓而沉重,比以往慢了许多。

可那些牛的新主人,远没有队里的专业牛倌那般有耐心和爱心。当牛儿因为疲惫而步伐放缓时,他们手中的鞭子便无情地“呱呱呱”抽打在牛屁股上。疼痛使得牛儿们不得不拼命地往前奔,那一声声痛苦的哞叫,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无奈和委屈。

我家的那头耕牛,更是命运多舛,令人心生怜悯。它需要耕种三家的农田,尽管它是一头精力旺盛的牤牛,个头也颇为高大,但面对如此众多的土地,每天劳作下来,都累得气喘吁吁,身上的汗水浸湿了毛发,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疲惫。

 

在婆娑村的姑姑家,也分到了一头母牛。它的个头比我家的稍小一些,让它独自拉犁耕地,更是力不从心。有时候,它拉着拉着,就突然停了下来,无论姑父如何吆喝,它都纹丝不动。姑父性子急,拿起鞭子就去抽打,可谁知,越是抽打,它越是倔强,最后竟然直接躺在地上,“哞哞哞”地拼命叫着,那声音充满了抗议和绝望。任凭姑父想尽办法,它都不再起身。

实在无奈之下,姑父只好找上门来。他希望能和我家的牛配对拉犁,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耕地的效率,也能让牛儿们稍微轻松一些。父亲和叔叔听完姑父的请求,沉默了片刻,没有立刻表态。毕竟,这头耕牛属于三家共同所有,需要共同商议决定。

另一家听闻此事后,心里充满了担忧。他们害怕多了一家的地,到时候耕不完,耽误了农时,影响自家的收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家最终选择了退出。父亲和叔叔也没有过多地为难,将属于他们的份子钱退给了他。

从那以后,姑姑家的母牛和我家的牤牛便成为了耕田的搭档。它们仿佛心有灵犀,步伐逐渐协调一致,在田间辛勤地耕耘着。而父亲和叔叔也会在农忙之余,更加悉心地照料这两头牛,给它们准备充足的草料和清水,为它们梳理毛发,按摩身体。因为他们深知,这些牛儿是家庭的重要帮手,是生活的希望所在。

那段日子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也让人们更加懂得了珍惜和互助。生产队的解体,改变了许多东西,但也让人们在新的环境中学会了适应和成长。那些关于耕牛的记忆,成为了我心中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记,时刻提醒着我曾经的岁月和那份来自土地的深情。

 

常言说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您听说过两头公牛母牛配套拉起一张犁,耕地效率能出奇地高吗?那场景,简直令人称奇!

农忙时节,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我家的牛和姑姑家的母牛搭档犁地,那配合堪称天衣无缝。不用主人吆喝,无需扬鞭催促,两头牛就心有灵犀,齐心协力地奋力向前奔。往常一亩地得犁上半天,可如今,大半天的工夫居然能犁两三亩。那稳健的步伐,那使不完的劲头,仿佛它们不是在劳作,而是在进行一场激昂的竞赛。

农忙过后,按照惯例,两头牛被各自的主人拉回了家。谁能想到,这一分开,竟惹出了不小的麻烦。姑姑家的母牛在自家牛槽旁,不吃不喝,不停地拼命叫唤,声音里满是焦躁与哀怨。而我家的牛呢,也像害了相思病一般,吃草慢慢吞吞,眼神无精打采。拴在树上时,也不停地嘶鸣,那声音仿佛是在隔着遥远的距离,深情地呼唤着它曾经的搭档。稍微一不留神,它就会挣脱缰绳,撒开蹄子径直朝三里外姑姑家的方向奔去。

终于,所有的犁地农活都干完了,耕牛们也迎来了属于它们的休闲时光。我家这头牛,因为牛角特短,家人都亲切地叫它“秃头儿”。

 

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我牵着秃头儿,去离家五六里外的河滩放牧。那里绿草如茵,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绵延至远方;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涟漪轻荡,美不胜收。许多牛羊都在这里,悠然自得地低着头啃食青草,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而我,找了一处平坦的草地坐下,拿出那本心爱的《三国演义》,沉浸其中,与书中的英雄豪杰一同驰骋沙场,纵横天下。正当我随着书中的情节心潮澎湃时,不知是谁惊慌失措地喊了一声:“牛跑啦!”这一声惊叫,猛地将我从书中的世界拉回现实。我抬头一看,只见我家的那头秃头牛,像一支离弦的箭,径直沿着河岸线,朝着姑姑家的方向狂奔而去。“糟啦!”我心里暗叫不好,匆忙把书本胡乱地装进口袋,拔腿就去追赶。

秃头儿这家伙,平日里看着温顺老实,此刻却像是铁了心一般,眼里透着一股坚决的神气。看到有人追它,跑得越发玩命似地快。我的心一下子慌了神:这一路上要是不小心踩着小孩子,那可如何是好?秃头儿在前面拼命地跑,我在后面玩命地追。我不知道这牛是否经疲惫,只知道自己已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照这样下去,就算累死我,恐怕也追不上它。

 

就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前方正好出现了几位路人。我像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大声招呼他们帮忙把牛截住。几位好心的路人齐心协力,总算是把秃头儿给拦了下来。我接过递过来的缰绳,不停地向路人鞠躬表示感谢。随后,我拉着牛走到一处空旷的地方,心中的怒火一下子涌了上来。我抡起手中的木条,对着牛狠狠地抽了下去,一边抽,一边大声斥责:“以后听话不听话了?还跑不跑了?”

几木条下去,我突然看到牛的眼里流出了泪水。那泪水,在阳斜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晶莹。我的手一下子停在了半空中,心也跟着软了下来。我缓缓地放下木条,轻轻地抚摸着牛的脸庞,自言自语地说道:“你和那位搭档只是暂时搭伙干活,并不是一家人呀,终究不可能永远在一起的。再说,你不打招呼,就这么狂奔乱跑,万一撞着人可怎么办啊?咱们如何赔得起人家?人家还不得把你给宰了?”

牛似乎听懂了我的话,泪水流得更凶了。看着它那可怜的模样,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想想牛此刻为了那短暂的陪伴而如此执着,又联想到自己失学的辛酸经历,泪水也情不自禁地在眼眶里打转。但我强忍着,始终不让它流下来。

在这广袤的天地间,我和秃头儿就这么静静地站着。微风轻轻拂过,仿佛在安慰我们受伤的心灵。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无奈。而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在这充满艰辛与温暖的世界里,相互理解,相互陪伴,走过每一个平凡而又珍贵的日子。

从那以后,秃头儿虽然偶尔还是会想念它的搭档,但再也没有像那次一样不顾一切地狂奔。而我,也更加珍惜与它相处的时光,因为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份对情谊的坚守,也感受到了生命中那些无法言说的孤独与渴望。

 

在家赋闲的时光里,乡村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后来,放牛这活儿我渐渐做得少了,给牛割草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主修业务。

每个阳光依然热烈的午后,我都会拿背着那把略显沉重的镰刀,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村外那广阔无垠的田野。田野里,绿草如茵,微风拂过,掀起层层绿浪。我穿梭其中,手中的镰刀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伴随着我有力的动作,一茬茬鲜嫩的青草被我收入囊中。

当我割了大约两捆草时,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紧绷的神经也随之放松下来。我会找一处干净的路边,小心翼翼地放下镰刀,然后把茅草拧成绳索,将牛草捆成两捆。之后,便坐在那绿草如茵的路边,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忙里偷闲地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满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我的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在与我一同品味着书中的精彩。

当黄昏的余晖如同一张金色的大网,慢慢笼罩着整个乡村时,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开始踏上归家的路途。我也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去。幸运的话,会遇到顺路的架子车。我满心欢喜地将那两捆沉甸甸的草捆放在车上,然后帮忙抽着车,与车主有说有笑地一同回村。

乡村的小道此时热闹非凡,一群群牛羊从四面八方涌来,它们挤着、跑着,仿佛在进行一场欢快的竞赛。牛铃发出清脆的叮当声,此起彼伏,伴随着那南腔北调的吆喝声,共同交织成了一段充满烟火气的乡村牧归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田野间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一天的辛劳与收获。

 

时光的车轮无情地转动着,当机械化逐渐普及的时候,乡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约过了两年,那曾经被视为农家宝贝的耕牛,逐渐失去了它们在土地上的主角地位。人们不再依靠牛来耕地,取而代之的是那些铁牛拖拉机。拖拉机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长久以来的宁静,它们以高效的速度和强大的力量,迅速地犁开土地,犁得又深又快。

在这样的变革之下,耕牛成了每个家庭的累赘。曾经与人们并肩劳作、相依为命的它们,如今面临着被抛弃的命运。不少农户为了减轻负担,过河拆桥般将耕牛卖给了屠宰场。

那天下午牛贩子来到我家,要买走我心爱的“秃头儿”时,我坚决地表示不同意。在我心里,“秃头儿”不仅仅是一头牛,更是家庭的一份子,是陪伴我们走过无数辛勤劳作日子的伙伴。我冲着买牛的人喊道:“若是你买去用来耕地可以,卖给屠宰场断然不行!”我涨红了脸,目光坚定,仿佛要用自己的决心守护住“秃头儿”。

但后来,不知牛贩子和父亲、叔叔说了些什么,我那心爱的“秃头儿”竟然还是被牛贩子给牵走了。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撕裂了一般,却又无能为力。两天过后,一个平常的午后,我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发呆,邻居路过时随口的一句话,却如一道晴天霹雳击中了我。从邻居口中得知,我家的那头牛已被屠夫宰了。

听到这噩耗,我的心里瞬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难受。那感觉,像是失去了一位至亲至爱的人。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落下。我在心里埋怨着父亲和叔叔,为什么就不能听从我的意见,为什么要如此轻易地将“秃头儿”的命运交给那些无情的人。

我更痛恨那牛贩子和屠夫,他们的唯利是图和惨无人道,让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心寒。在我心中,“秃头儿”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它为我们家付出了那么多,最终却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从那以后,好多年过去了,我都不曾碰过牛肉。因为只要一看见牛肉,那关于“秃头儿”的点点滴滴就会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会想起它那温顺的眼神,想起它在田间奋力耕耘的身影,想起它陪伴我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秃头儿”虽然已经离去,但它永远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了我童年时光中一段无法磨灭的珍贵回忆。(待续)


仓颉文化视窗
立足仓颉故里鲁山,把她的风土人情推介给世界; 放眼多彩世界,把窗外的人文风俗介绍给桑梓鲁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