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我在鲁高读书暨辍学后的那些日子(21)

文摘   2025-01-03 17:22   河南  

岁月回眸

第二十回

鲁高传承九十载 文化积淀岁月长

 文/安彦瑾

时光回溯到 1979 年,当我踏入鲁山一高的那一刻,仿佛走进了一座知识的殿堂。从那时起,校长的接力棒在闫书祥、刘福朝、李老留、闫清泉、李醒新、赵东亮等人手中传递,直至如今的牛山坡校长。一代代鲁高建设者如火炬手一般,薪火相继,传承发扬,精心铸就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

鲁山一高,这座拥有九十年历史的学府,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校园中,那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大成殿与崇圣祠,静静伫立,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美轮美奂。它们不仅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传承着至圣先师所倡导的儒家经典文化的神圣之地。踏入其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千年文化的深沉韵味。

而豫陕鄂人民军政大学的旧址,则承载着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陈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让我们铭记着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被誉为稀世珍品、国之瑰宝的颜碑,更是鲁山一高的骄傲。它展现着颜真卿的凛然正气,彰显着元次山的千古英名。那苍劲有力的笔触,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鲁高学子秉持正义,追求真理。

“五四”时期著名爱国诗人徐玉诺担任校长期间,提出的“信、爱、和、平”四字箴言,一直作为鲁山一高的校训,传承至今。这四个字,犹如明灯,照亮了无数学子前行的道路,成为他们做人、求学的准则。

2023 年 3 月 25 日,鲁山一高即将迎来建校 90 周年校庆。作为从这里走出来的一名学生,我内心的欣慰与激动难以言表。

从老校区到新校区,鲁山一高这九十年的风雨历程,无疑是一部厚重的文化传奇。老校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无数师生的回忆。那些古朴的建筑,见证了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成长与梦想的起航。

在鲁山一高的岁月里,每一位老师都如同辛勤的园丁,用心浇灌着我们这些幼苗。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和无尽的耐心,引导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课堂上,他们激情洋溢地讲解着知识的奥秘,让我们如痴如醉;课后,他们又耐心地解答我们的疑问,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和成长。

还记得语文老师那生动有趣的课堂,他用深情的朗诵和精彩的解读,让我们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数学老师则用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思路,带领我们攻克一道道难题。英语老师那标准的发音和亲切的笑容,让我们对这门语言充满了兴趣。还有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各科老师,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知识的大门。

而同窗学友们,更是我在鲁山一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一起在教室里埋头苦读,一起在操场上追逐嬉戏,一起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那些一起度过的日日夜夜,充满了欢笑与泪水,成为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为了迎接母校 90 周年华诞,我凭借着记忆,追溯了在鲁山一高两年中亲身经历的点点滴滴。虽然这些只是一些平凡的琐事,但它们却与母校的记忆紧密相连。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我和同桌因为一道数学题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步。最后,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才恍然大悟,相视一笑。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运动会,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赛场上,大家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而那些在一旁加油助威的同学们,嗓子都喊哑了,却依然热情不减。

然而,时光匆匆,许多事情已经在记忆中渐渐模糊。有些老师的面容已经不再清晰,有些细节也可能出现了偏差。但我深知,这两年的时光对于我来说,是无比珍贵的。

为了纪念曾经教育过我的恩师,和朝夕相处的同窗学友,我不辞辛劳地用了五万两千余字,来回忆曾在鲁高两年的岁月。由于时间仓促,加上已过去了四十多年,里面难免存在挂一漏万,或者与事实有出入的地方。但我真心希望各位老师和校友能够理解,并给予批评指正。

鲁山一高,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更收获了成长。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鲁山一高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鲁山一高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共同期待母校九十周年校庆的盛大时刻,一起为她祝福,为她欢呼!(待续)


仓颉文化视窗
立足仓颉故里鲁山,把她的风土人情推介给世界; 放眼多彩世界,把窗外的人文风俗介绍给桑梓鲁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