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我在鲁高读书暨辍学后的那些日子(07)

文摘   2024-12-26 09:52   河南  


第六回

昔日师恩心间记 今朝旧梦脑海浮

文/安彦瑾


在我的高中时代,有几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音容笑貌、教学风采至今仍鲜活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刚踏入高一的大门,我的语文老师是李国健老师。李老师家就在鲁高南边不远的地方,所以他总是步行来上班。

李老师中等个头,长得眉清目秀,举手投足间尽显文质彬彬的气质。他讲课极具魅力,特别是讲解古文的时候,那情景至今仍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他仿佛能将那些古老的文字赋予生命,引领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在他的课堂上,枯燥的古文变得生动有趣,每一个字词都像是有了灵魂,在我们的心中跳跃。

然而,这样美好的时光大概只持续了几个月,语文老师换成了李景华老师。李老师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眼镜,看上去大概有五十好几了。据说他是平反昭雪后重新回到学校任教的。他似乎来自豫东,说话的口音和鲁山本地大不相同。也许是因为他教我们的时间不长,除了这些,关于他的其他印象便不是那么深刻了。

高一的物理课由高汉臻老师负责。高老师个子高高的,讲课时声音洪亮,仿佛能穿透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直达我们的心底。在初中时,我的物理虽说不是顶尖的好,但成绩在班级里也一直能排在前几名。

高一伊始,班级里的同学彼此都还很陌生,大家就像一颗颗孤立的星星。但随着时间的缓缓流淌,我们的交流日益增多,彼此之间也变得熟不拘礼。那些家住学校周边、熟悉每位老师特点的同学,在课余时间总会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述每位科任老师的逸闻趣事。

他们说,给咱们上课的老师都是大学毕业,学历和能力那都是没得说。但唯有物理老师是高中文化程度,是本校毕业留校的。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消息是真是假。起初,高老师的物理课讲得精彩绝伦,认真负责,我也听得津津有味。可后来,受了同学那些话的蛊惑,每当高老师走进教室,“物理老师是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这句话就像一个魔咒,在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渐渐地,我居然对老师产生了怀疑:她高中毕业,真的能教好我们吗?

从那以后,只要上物理课,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我的大脑都被这句话牢牢地控制着。思绪纷乱,再也无法专注于老师的讲解。一来二去,物理课越来越听不懂了,成绩也如坠落的流星般急剧下滑。考试成绩从曾经的 80 多分,一下子跌落到了四五十分。曾经无比喜欢的物理课,竟变成了让我恐惧的噩梦。这惨痛的教训,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懊悔不已。

时光匆匆,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高老师,估计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吧。高老师,您现在还好吗?真希望有机会能当面对您说一声“对不起”。

还有教音乐的陈运聪老师,他有着独特的南方口音。有人说他是广东人,也有人说他是福建人,至今我也不清楚他究竟来自何方,又是因何流落到了鲁山这座小小的县城。他的口音特别,刚开始的时候,我有些听不懂,但时间久了,也就慢慢适应了。

陈老师的家就住在高一(1)班教室的西面,他们一家人住在学校安置的两间房子里。陈老师的爱人在校办厂上班。业余时间,陈老师经常在办公室门口拉手风琴。那悠扬的旋律,仿佛能带走我们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那时,他的儿子大概有七八岁的样子,视力很差,小小年纪就戴上了深度的眼镜。后来我离开了学校,听说陈老师带着一家人回南方老家了。

生理课是冯涛老师教的。那时的我个头矮小,看冯老师总觉得他高大无比。冯老师约有一米七几的个头,身材胖胖的。据说,他原本就是鲁山一高的老师,后来被省中学教材编辑部借调过去担任生理教材编辑。然而,后来因为学生教材实行全国统编,各省不再单独编纂,学校又把冯老师给要了回来。


冯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极具魅力,众多同学都痴迷于他的课堂。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他瞧见一个男同学在拔胡须,便语重心长地对全班同学说道:“长胡须可是男孩子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千万拔不得呀!倘若拔掉,极易感染,一旦落下伤疤,那可就不好了。而且,男孩子长胡须是身体健康的象征。要是男人没胡须,那就说明你的生理系统可能存在问题,说不定连后代都没有。等将来长大了,有这方面经验的女孩子可不愿意当你媳妇,搞不好就得打一辈子光棍儿啦!”他这番话一出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不少女孩子更是羞红了脸,纷纷埋头趴在桌子上。

冯老师还常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要多锻炼,身体才会健康。”只要情况不是特别紧急,路程不超过十里,他都会选择步行。他告诫同学们:“能步行就不要骑车,能骑车就不要坐车。”时光虽已匆匆流逝四十多年,但冯老师讲课的那股神采,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教化学的是胡芳云老师,记忆中的她中等身材,有着一张圆圆的面庞,为人十分慈祥,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让人如沐春风。她的课也讲得通俗易懂,那些复杂的化学公式和实验原理,经由她的讲解,都变得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掌握。

高一上半期的体育课是张金坡老师负责教授的。那时的张老师瘦瘦的,中等个头,在球场上却身姿矫健,运球姿势优美,投篮更是精准无比。每天下午放学后,学校两个年级的老师们就会自发组织篮球友谊赛。虽说有些老师并不教体育课,但都热衷于打篮球。比赛一开始,学生们便会围聚在球场边,一边兴致勃勃地观看,一边为自己喜欢的老师鼓掌加油。那时,看老师打篮球赛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甚至感觉现在精彩的 NBA 赛事都比不上那时老师的球赛有魅力。

当时的我,无比羡慕那些球技高超的老师,满心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在篮球场上大放异彩。然而,一次体育课却彻底打碎了我的篮球梦。一位同学把篮球传给我,由于球速过猛,我没能接好,一下子把右手的四个指头全握伤了。那钻心的疼痛让我龇牙咧嘴,差点就掉下眼泪。从那以后,再上篮球课时,我心里就产生了障碍。每当篮球飞过来,还没到跟前我就先抱头,或者慌里慌张地躲得远远的。

后来,我们的体育老师换成了李天成老师。李老师鲁山瓦屋,他一开口说话,那浓浓的瓦屋口音便飘然而出,瞬间就能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每一次,同学们的笑声都让李老师显得有些不好意思,那尴尬又无奈的神情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几年后,李老师调到了县教体局工作,在那里,他担任过办公室副主任、工农教研室副主任,还担任过职成教科科长、卫生保健科科长等职务。命运的安排总是充满惊喜,在我被选调到县教体局工作后,竟有幸与李老师共处一个单位。

李老师为人特别豪爽,那酒量更是没得说。工作不忙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和同事们小酌几杯。岁月匆匆,如今李老师虽然已经退休好几年了,但他的身体依旧硬朗得很。时不时地,他还能豪气地来上半斤八两,风采丝毫不减当年。

这些老师,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们不仅传授给我知识,更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热情,影响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哪怕岁月流转,那份师生情,那份温暖与感动,也永远不会消逝。(待续)


仓颉文化视窗
立足仓颉故里鲁山,把她的风土人情推介给世界; 放眼多彩世界,把窗外的人文风俗介绍给桑梓鲁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