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我在鲁高读书暨辍学后的那些日子(17)

文摘   2024-12-31 17:08   河南  

第十六回

同窗励志皆折桂 吾独离群叹运艰

文/安彦瑾

在记忆的长河中,高一(4)班的那段时光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温暖而明亮的光芒。那时,班长是谷长兴,团支部书记是张志敏。齐国旗、张建锋、刘志华、高合松、马学红、李朋娟等同学共同组成了班委,他们就像班级的顶梁柱,为班级的正常运转默默奉献着。

班里一共有 54 名同学,后来又陆陆续续转来了几位,其中师中奎、程国亮、李虹等同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起李虹同学,她来自江河机械厂,那真是我们班当之无愧的班花。她生得面容姣好,眉如远黛,目似秋水,微微一笑时,仿佛春日里绽放的花朵,娇艳动人。而且,她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流淌的清泉,在教室里响起时,总能吸引全班同学的目光。在班上男同学们的心里,用现在的话来说,她就是女神级别的存在。每次她在课堂上发言,男生们都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杆,听得格外认真,仿佛那不仅仅是回答问题,而是一场精彩的演出。

1981 年,我辍学回家,那段日子的艰辛真的是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形容。生活的压力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离开了校园的庇护,我一头扎进了社会的洪流,面对着种种未知和挑战。为了生计,我四处奔波,做过各种艰苦的工作。夏日里,在炽热的阳光下挥汗如雨;寒冬中,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曾经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我望着满天繁星,思念着校园里的欢声笑语,回忆着老师的教诲和同学们的温暖。但我知道,生活的道路没有退路,只能咬着牙,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1982 年的高考过后,喜讯陆续传来,犹如夏日里的阵阵清风,给人心头带来了丝丝慰藉。和我一起考入鲁山高中的初中同学郑广栋,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东北工学院(即今日的东北大学),开启了他追逐梦想的新征程。林旷德则考上了开封医专(已并入河南大学),立志在医学领域救死扶伤。马学红、李朋娟、李三玲等同学,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扎实的学识,考上了郑州大学,为自己的未来铺就了光明的道路。齐国旗也考上了河南大学,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经过几年的拼搏与奋斗,原高一(4)班的同学们大部分都考上了大专以上的院校,各自奔赴美好的前程。

师中奎后来考上了医学院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鲁山县人民医院。他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对患者的关爱,成为了一名备受赞誉的外科专家。在断肢再植手术方面,他颇有建树。每一台手术,他都全神贯注,仿佛手中握着的不是手术刀,而是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在他的妙手下,数以百计的断指患者得以重获完整的肢体,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避免了断指带来的无尽痛苦和不良后果。他的名字,在患者和家属的口中传颂,成为了希望与温暖的象征。

程国亮后来考上了北京的某所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首都北京,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在繁华的都市中,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高耸入云的大楼、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都有他的一份辛勤付出。

刘志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中石化工作,凭借着出色的专业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华,远赴哈萨克斯坦工作,成为合资公司的中方高管。在异国他乡,他代表着中国的形象,展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奋,为国家的能源合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高合松大学毕业后,经常往返于祖国和中东科威特之间,成为了有名的石油专家。在广袤的沙漠中,他顶着烈日和风沙,为石油的勘探和开采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焦志刚在经历了多年的辛勤苦读之后,终于在大学毕业被幸运地分配到了沈阳理工大学,已成为了备受尊敬的大学教授,他的名字在校园里成为了知识与智慧的象征。

而张德喜则在高考后成功考入了许昌师院。在许昌师院的学习时光里,他勤奋刻苦,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毕业后,由于他出色的成绩和对教育的热忱,张德喜得以留校任教。之后不仅被评为教授,还因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担任了学院的领导职务。在领导岗位上,他积极推动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创造了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焦志刚和张德喜,他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还有范欣、高长山、谷长兴、王世勇等同学,大学毕业后,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出色的业绩,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中,兢兢业业,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使命,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还有很多的同学,都在自己的工作中默默耕耘,用所学的知识建功立业。他们或许是辛勤的教师,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或许是勇敢的警察,守护着一方平安;或许是创新的科研人员,为科技的进步贡献力量。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散发着光芒,为母校鲁山一高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待续)


仓颉文化视窗
立足仓颉故里鲁山,把她的风土人情推介给世界; 放眼多彩世界,把窗外的人文风俗介绍给桑梓鲁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