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我在鲁高读书暨辍学后的那些日子(14)

文摘   2024-12-29 08:07   河南  

第十三回

恒健拾金传佳话 同窗助力见真情

文/安彦瑾

在那充满青春活力与梦想追逐的鲁高岁月,高二年级学生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宛如一道璀璨的光芒,为整个学校增添了无上的荣光。

那是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日子,高二学生李恒建像往常一样走在县城向阳路中段。当他路过一个露天男厕所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遗落在角落里的公文包。李恒建好奇地捡起,打开一看,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个文件,还有一沓钞票,仔细一数,竟有三百多元。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三百多元可称得上是一笔巨款。

李恒建的第一反应便是要尽快将公文包交还给失主。他站在厕所门口,目光焦急地扫过每一个过往的行人,希望能看到有人露出寻找东西的焦急神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恒建的双腿站得有些发麻,但他依然坚守在那里,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等到失主。

然而,许久过去了,始终不见有人前来认领。眼看天色渐晚,李恒建怀揣着公文包,匆匆赶回了学校。回到学校后,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将公文包交给了学校的老师。

经过一番周折,最终得知这个公文包的主人竟是一位来自许昌专区的领导干部。他此次来鲁山出差,不慎将公文包丢失。当他得知是鲁山高中的同学拾到后主动交给学校,内心的感动溢于言表。他专程赶到学校,只为当面向李恒建表示感谢。这位领导紧紧握住李恒建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与赞许,激动地说道:“孩子,你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高尚品质,更是为整个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同时,他还强烈要求学校一定要大力表彰李恒建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

学校对这件事高度重视,迅速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向李恒健拾金不昧精神学习的活动。各个班级积极响应,通过举办板报和作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校掀起了学习李恒健拾金不昧高尚行为的热潮。同学们纷纷用画笔描绘出心中对李恒建的敬意,用文字抒发着对这种美好品德的向往。

如果说 1979 年高考郭军鹏、上官东凯考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揭开了鲁山学子进入北大清华的序幕,这一点也丝毫不为过。自那以后,鲁山一高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每年都有学子成功考入北大清华。

最初,鲁山一高统计高考成绩时,关注的是进入大中专录取线以上的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统计口径逐渐转变为进入大专以上分数线的人数,再到考入三本以上的人数,而后是考入一本的人数,直至如今的考入重点一本的人数。鲁山一高就如同一位奋勇攀登的勇士,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岁岁展现新风貌。

国内众多知名的 985、211 院校也纷纷向鲁山一高投来关注的目光。他们来到鲁山一高挂牌,将其确定为自己学校的优质生源基地,这无疑是对鲁山一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高度认可。

后来,外县好多的高中生都渴望能来鲁山一高就读。他们通过央亲托友,想方设法前来借读。社会上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只要考上鲁山一高,就意味着你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二本院校的大门了!事实也的确如此,凡是考入一高的学子们,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大部分都能考入二本以上院校,至于被 985、211 院校录取的人数更是数不胜数。

1980 年中招考试落下帷幕,我在初中时的同班好友张亚峰、程克非也如愿考上了鲁山一高。回想曾经,我们几个,包括前面提到的郑广栋,都是初中同班同学。在那充满朝气与梦想的初中时光里,班级前几名的位置总是被我们几人牢牢把持着。

现在想来,或许是我多了那么一丝侥幸,又或许是运气格外眷顾于我,1979 年我便率先考上了鲁高。而他们在一年之后,也踏入了这所学校的大门。

每周回家的路途,成了我们友情的见证。只要一同回去,他们总会把本周节省下来的块二八角硬塞到我的手中。起初,我内心是拒绝的,不愿意欠这份人情。我一次次地推脱,试图让他们收回这些钱。然而,他们的真诚炽热而坚定,那一双双眼睛里透露出的关切和真心,让我无法再拒绝。最终,我还是收下了那带着他们温暖情谊的块二八角。

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可能会觉得那些块儿八角钱微不足道,甚至连一个烧饼都买不到。但于当时的我而言,这每一分每一毫都有着千钧之重,他们的慷慨给予在生活上为我提供了莫大的帮助,让我在求学的道路上少了许多艰辛,多了几分从容。

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我不慎感冒发烧,整个人昏昏沉沉,头痛难受得厉害。而那时,我的手中没有一分钱,无奈之下,我只好张嘴向亚峰同学借 5 毛钱,想着先去买点药缓解一下病情。让我没想到的是,亚峰同学没有丝毫犹豫,他十分慷慨地递给我一块钱,并叮嘱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那一刻,他手中递过来的不仅仅是一块钱,更是一份深厚的同窗情谊,一份能驱散病痛阴霾的温暖。

到第二周回校后,我怀揣着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一块钱,准备归还给他。可他却连连摆手,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下。他说:“咱们是同学,是朋友,这点钱不算什么,你留着用吧。”他的话语虽朴实,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间。

有人说,高中的同学是人一生的朋友。而对于我来说,从 1977 年就在一个班级读书的发小们,更是我永远的朋友,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那些年一起度过的时光,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我的记忆长河中熠熠生辉。课堂上,我们一起为了一个难题争得面红耳赤;课间休息时,我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笑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放学路上,我们并肩而行,分享着彼此的快乐与烦恼。每一个瞬间,每一次交流,都编织成了我们之间无法割舍的情谊纽带。

时光流转,如今的我们大部分都已步入中老年,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和责任担当。但每当回忆起那段青涩而美好的校园时光,心中总是涌起一股暖流。那些曾经的同窗好友,那些一起经历的喜怒哀乐,都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即便岁月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痕迹,即便生活的琐碎让我们的联系不再那么频繁,但那份纯真的友谊永远不会褪色。我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再次相聚,我们依然能够找回当年的那份亲切与熟悉,依然能够在彼此的眼中看到那份不变的真诚与关怀。

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愿那些美好的回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温暖的港湾。(待续)


仓颉文化视窗
立足仓颉故里鲁山,把她的风土人情推介给世界; 放眼多彩世界,把窗外的人文风俗介绍给桑梓鲁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