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实实搞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

文摘   2024-09-19 12:48   上海  


控排企业受限于内部采购管理制度、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流动性不足等情况,经常在开展碳配额大宗交易时采用“原始”的招投标流程。

招投标流程一般经历采购项目采购委员会初审、分管领导或办公会依据授权确定招标条件、公开披露招投标信息或邀标信息、潜在采购人购买招标文件、开标并选择交易对象、完成交易谈判确定采购协议条款、交易双方完成内部签约流程、在交割日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大宗协议交易系统完成交易。


通常情况下,如果不考虑流标、违约或其他突发状况,从初审到完成交割,整个采购流程预计耗费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在瞬息万变的碳市场上,10个工作日可能意味着超过10%的价格波动。按照22年份配额最近收盘价99.8元、大宗交易门槛10万吨测算,10%波动有可能出现近百万元的采购成本差异。程序“合规”的招投标流程因此成为最昂贵的采购流程。


难怪有交易员调侃,招投标就是“踏踏实实搞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


招投标虽然贵“一点”,但程序“留痕”,不会“犯错”。


我们曾经多次遇到过,买卖双方虽然都知道对方可以满足己方需求,但坚持要通过各自的招投标平台采购而丧失交易机会的遗憾。


与招投标方式相关的采购平台注册认证流程、采购准入流程、履约保证金等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还搞成了小圈子,完全不能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公开交易市场所具备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相比拟。


上一个履约周期,市场上甚至出现过通过招投标方式采购仅仅不到5000吨配额的“趣事”。


在地方碳市场上,由于市场流动性不足,小额招标采购的情况也很常见。比如2024年9月10日,北京大学公告通过招标方式向供应商一次性购买18000吨北京市碳排放权(BEA)。


为什么CEA大宗交易不适合采用招投标流程呢?


在非公开市场上,对非标准品采取招投标方式公开透明,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存在公开挂牌交易的碳配额,招投标方式却不是最合适的采购方式。


一是碳配额是标准品。无论是华能、华电,还是中煤、中铝,同一年份供应的碳配额规格、品种完全一致;与碳配额交易相关的增值税税率全国也是一致的。在确定的交割日期,只有价格差别,没有其他不同。


二是碳配额价格和价值难以线性关联。CEA价格每日频繁波动,但不像股票那样有市盈率、市净率等定价方式,也没有对应的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用于基本面分析。减排成本只能作为碳配额的长期定价基础,对中短期碳配额的定价影响微乎其微。采购方提出招标采购后,由于采购期限较长,内部审批手续繁琐,采购方和供应方难以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定价模式。特别是,如果采购期间,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加大,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难以提前数天确认价格。即使采取交割日前几日均价的方式,如果均价与交割当日市场挂牌交易价格出现大幅背离,极有可能出现不能交付的情况,产生交易纠纷。如果当日市场挂牌交易价格大幅超过前几日平均价,卖方操作人员坚持低价交割,将背负极大的心理负担;反过来,如果交割当日市场挂牌交易价格大幅低于前几日平均价,买方操作人员坚持高价交割,则面临采购能力质疑。


三是碳配额市场挂牌价格和大宗交易价格基本具备价格发现功能。通常,大宗交易成交价格和市场挂牌价格会出现一定的偏离,价格出现上涨趋势时,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一般呈现升水情况,即大于市场挂牌价格;价格出现下跌趋势时,大宗交易成交价格一般呈现贴水情况,即小于市场挂牌价格。总体上,价差呈现正态分布。因此,挂牌交易价格和大宗成交交易价格是具备价格发现功能的,相比其他方式,全国碳市场是目前最有效率的市场形式。很难想象,基金公司会采取招标方式采购某一只股票,更不用说用招标方式采购指数基金。基金公司也不会采取提前数天与卖方线下签约,然后线上交割的方式执行交易。但是,这些荒唐的采购方式都是碳市场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的事实。招投标方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造成了采购价格与与公开市场价格脱节,特别是价格预期方面差异更大。因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买方的心理预期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实际交易价格。买方需要不断提高心理预期,而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买方发现总是不能成交,企业履约成本越来越高。

在实战中,交易专家已经意识到招投标流程存在的交易决策慢、流程长、交易成本高昂、错失最佳交易时机、泄露内部信息等弊端,呼吁采取更为市场化的方式。比如快速询价、简约式竞争性谈判和直接参考盘面价格在大宗交易系统挂网等。


一家碳资产公司的专家早在2019年就指出招投标流程弊端明显,有可能降低企业在碳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是招投标流程影响碳配额交易时效性。按照传统采购方式,一个采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操作完成采购工作,并需要按照不同的采购金额分级进行审批,相对价格时效性较强的碳交易很容易耽误最佳的交易时间。二是采购数据公开影响碳配额价格走势。传统的公开招标方式对于具备资产和金融属性的碳资产并不能完全适用。碳排放数据是各个发电企业的关键数据,该数据的公开可以大范围的影响碳市场的价格走势。三是市场价格波动导致供应商报价有效性不足。对于碳资产来说,复杂而过长的招标程序也会造成供应商报价失去有效性,不仅会造成企业履约成本的大幅上升还会因不符合招标或非招标流程规定导致交易失败的情况出现。


也有人说,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也是企业采用招投标形式的原因。


全国碳市场启动后,交易所的大宗交易机制的确存在供求关系结构性不平衡、价格发现不足、市场难以迅速出清等问题,这也正是市场需要专业中介机构的原因。


没有专业的碳交易信息中介,企业的大宗采购信息、出售信息很难被市场周知。企业即使公开挂牌交易,也经常出现预算内买不到货或卖不出好价钱的情况。


中介机构做三件事。一是提供交易信息。为控排企业提供丰富的碳配额交易信息,协助交易各方发现交易价格;二是提供交易服务。寻找最佳交易时间、完成交易撮合,降低交易成本、规避交易风险;三是提供融资服务。为存在资金缺口的企业提供交易融资中介服务。


大宗交易信息具有稀缺性特征。大宗交易的一手信息一般掌握在各级生态环境监管部门、交易所、第三方核验机构、集团公司碳资产管理机构手上。由于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相对有限,缺乏权威的独立数据提供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介机构如上海惟碳已经着手建立自己的交易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企业基础数据库,收集企业的碳配额分配信息、实际碳排放数据和交易联系人信息;详细了解依据企业机组配置预测碳配额盈余状况;持续收集和更新不同交易主体的交易意向。


随着交易制度逐步完善,央企和地方国企旗下的碳资产管理公司、市场中介机构日趋成熟,大宗交易信息更加透明,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更容易迅速达成高质量的大宗交易。



资料引用:

《大型企业采购出售碳配额交易不适合采用招标的形式》 

http://www.tanpaifang.com/tanzichanguanli/2019/0723/64797.html

北京大学2024年度碳排放配额采购服务招标公告

https://www.ccgp.gov.cn/cggg/zygg/gkzb/202409/t20240910_23121827.htm



中介机构如何开展碳配额大宗交易?

CEA价格会超过茅台吗?

他们手上有碳配额

卖方手上到底有多少碳配额?

惟碳
碳配额交易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