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这对欢喜冤家,
为了“保供”,注定会相爱相杀。
煤炭保障能源安全,通过长协价保供燃煤用电是政治站位。
电力服务普罗大众,迎峰度夏、保暖过冬是民生任务,是经济担当。
手心手背都是肉。
相较于涨电价,政府更愿意降煤价。
即使降不了煤价,也希望煤企通过长协价、保供价对电企适当支持。
发电企业责任重,委屈多,有苦说不出。
亲爹国资委在绩效考核方面,也会考虑内部计价、考核计价,对发电企业有所倾斜。
世间之事,总是“顺得哥情失嫂意“。
大郎开心了,金莲却不如意。
因为煤价长协保供,能源大省忿忿不平。
“共和国的繁华璀璨,燃烧的是我破败不堪的故土“。
这一句,震摄人心。
2022年以来,能源大省每年以长协价保供其他22个省份电煤超过6.2亿吨,而5500大卡电煤的保供价格大多仅仅570元一吨。2024年5月中旬,同等品质的动力煤市场价格则达到870元。2024年两会上,山西人大代表指出,2022年、2023年山西为落实国家下达电煤保供任务共减少煤炭收入2067亿元。
2024年Q1山西GDP只有5399.56亿元,增速在各省份中垫底。
煤企怒吼,
“能卖870元,为什么要570元给你,这是妥妥的国资流失啊”。
“价高时,哭爹喊娘,要保供。市场价低,脸皮厚,又采低价弃保供”。
发电企业则痛陈,
“都是共和国的儿子,保供人人有责。我发一度电赔一度电。发改委干爹,你得管管煤炭这个逆子。”
发电要燃煤,煤价常常涨,电价不能动,煤电已博弈多年。
一边是高居不下的煤价,一边是萎靡不振的电价,
面粉比面包贵,
在煤价、电价两个扭曲的定价体系中,发电企业很难有自主定价权。
在煤价的定价体系中,只有向上定价的权利不是自主定价权;
在电价体系中,只有向下定价的权利不是自主定价权。
一边惨遭煤价蹂躏,一边还要维护电价稳定。
煤价刚刚有一点回落,发电机组正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时,电价又崩盘了。
没有这些泼天的委屈,发电企业哪会今天“联名”恳求控制煤价,明天“联名”申请重定电价啊?
干爹发改委不是没有做工作。
但干爹家大业大,大有大的难处。
2004年年底,出台“煤电联动”政策,如半年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则电价也相应地做调整。之后两年,两次启动煤电联动政策。
愿望总是美好的,
愿望也总会让人发疯。
2007年,由于CPI连续33个月上涨,通胀蠢蠢欲动,国家迟迟没有调整电价。大唐、华能、华电、中电投、国电五大发电集团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恳请尽快在煤炭价格涨幅大的重点区域启动煤电联动。
发改委盯着通胀指标沉默不语。
2011年,五大发电集团再次联合上书,向国务院、发改委、国资委再次呼吁煤电联动。当时,华能集团声称,“煤电联动”出台后,集团电煤价格涨幅超过130%,而电价涨幅仅为29%,远远不能弥补煤价上涨造成的亏空,年影响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
2016年,煤炭行业实施煤炭供给侧改革,行业产量下降,当年水电发电量减少,火电用煤需求大增,煤价大幅上涨。华能、华电、大唐、国电四大发电集团联合向陕西省政府提交报告,表示电煤价格超出企业成本,要求政府对电价进行上调。
2017年年,宁夏7大火力发电企业集体上书,要求自治区经信委尽快协解救“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的火电企业。文件显示,上书的7家企业,既包括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四大发电集团所属的宁夏分公司,也包括中铝、京能、申能驻宁夏的火电企业。七大发电企业在上书中声称:目前区内火电度电成本高达0.27元/千瓦时,超过了区内标杆电价水平,火电企业已处于全面亏损状态。
但是,“联名发函”根本没有“温馨提示”夺人心魄。
七家火电企业还没等到自治区经信委的回复,神华宁夏运销公司一纸“温馨提示”送达火电企业,“请在3月29日前签订合同。否则,从4月1日起将无资源安排供应”,
谢谢!
2018年,四大发电集团联名向发改委提交报告,恳请对煤价进行调控。
2021年,大唐国际、北京国电电力、京能电力、华能集团华北分公司等11家发电企业联名上书,提出在煤价突涨且持续高位运行等市场发生严重异常的情况下,京津唐燃煤电厂已无力完成2020年12月签约的北京地区2021年10~12月电力直接交易和2021年3月签约的北京地区2021年10~12月电力直接交易,请求重新签订北京地区电力直接交易2021年10—12月的年度长协合同。
11家企业指出,京津唐电网燃煤电厂成本已超过盈亏平衡点,与基准电价严重倒挂,燃煤电厂亏损面达到100%,煤炭库存普遍偏低,煤量煤质无法保障,发电能力受阻,严重影响电力交易的正常开展和电力稳定供应,企业经营状况极度困难,部分企业已出现了资金链断裂。
2018年8月,四川11家火电厂向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能源监管办报告,煤价居高不下,希望政府介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发改委痛定思痛。
2023年11月,下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
“容量电价”政策,补偿标准为每千瓦330元,折合度电补贴8.8分钱。以全国煤电总装机13亿千瓦计算,容量电价补贴总额多达4300亿元以上。政策出台后,煤电企业可回收部分固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电企业的“供应侧”导致的经营困境。2023年以来,煤电企业亏损面仍在40%以上,但整体经营情况已经大为改善。
实事求是的说,
容量电价政策找到了问题的根本。
但成本端的煤炭保供协议和销售端的长协定价依然是双刃剑。
发电企业对煤价和电价的预判也总是被市场啪啪打脸。
在成本端,煤电联手、交叉持股有可能是稳定供应链的神器。
2017 年,国电集团、神华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开启国内煤电央企重组的先河。合并后的协同效果显而易见,国家能源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煤炭储量在世界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煤电联手,成功实现了“猪八戒啃猪蹄”,自己吃自己。
在2018年的联名上书中,五大集团独缺国家能源集团是有原因的。
《葵花宝典》首页开宗明义,
欲练神宫,必先自宫。
销售端的长协定价堪比自宫啊!
《葵花宝典》尾页教导我们,
即使自宫,未必成功。
因为发电行业还要直面“百年不遇的内卷变局”。
2024年,同行竞先杀价,电价崩了。
2024年10月25日,广东华厦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发展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宝丽华电力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等11家家发电公司联合向广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致函要求“进一步完善中长期市场机制”。
根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数据,2024年年度广东省双边协商交易成交均价465.64元/千千瓦时,同比下降15.93%。广东省电力中长期交易市场价格已全面低于火电发电成本,“主要发电集团亏损面达50%以上”。该函提到,当前市场机制难以支撑发电成本的回收。
11家发电企业指出,2025年市场呈现出两大矛盾。一是部分售电公司罔顾发电成本因素,频频下探零售用户价格,通过中长期错配方式谋图高额利润;二是由于当前现货、月度及年度价格偏差巨大,市场用户更倾向签约联动合同,大幅增加用能成本巨大波动风险。在此影响下,年度零售固定价格已呈现出更进一步走低的态势。
11家发电企业提出有序优化市场机制,建议对用户、售电及发电市场主体均设置相应的年度交易电量比例限制,将零售用户,固定价格电量比例不低於实际用电量的80%。同时,优化月度供需比机制,建议在现货模式下,有序缩小月度市场供需比,推动市场回归理性竞争。
发电企业互相看着貌似人畜无害的同行,
但数千万羊驼在心中构造块垒。
对面那个在红头文件上联名上书、又当又立的“良家妇女”,昨天的跳楼价不是你报的吗?
能源管理专家李聃说,“煤电是支撑新能源继续快速发展的主力资源,如果煤电因全面、长期亏损而举步维艰,新能源又很难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最终将严重制约新能源发展目标的达成”。
既然老子这么说,
那岂不是煤电问题要严重影响碳达峰碳中和大局?
理论上,应对气候变化,碳排放配额价格是要持续上涨的。
如果有一天,碳价成为第二根压弯煤电企业的稻草,几大集团会不会掀桌子联名上书,把口水对准碳价这个令人厌烦的东西呢?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生态环境部这个后妈,该怎么应对新的“气候”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