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中国诗歌学会”,与诗结伴同行
摄影:孙殿英
本辑诗人:许半月,刘文邦,无尘,张广超,姜博瀚,刘婷,王迪,廖松涛,兰亭,孙殿英
仙奴
许半月
以一滴向上却舔舐不到的酒
引诱,亘久地等待流星
划过。许愿?
来不及来不及
来不及。
人们总是先要辨认,那道浅浅银针
待到确信的瞬间就已划过。每一颗。
闪烁跳动的,星星或真心
我在千万流星划过时,在雀跃的慌乱中俯身探过
恩底弥翁的鼻息,凝固在这
这烟雨迷蒙的春夜——我曾是到过的
趁他天真,以将破未破的白接住这片月
那时仙奴尚不知会刺伤或长眠,我以为我也再不会
折腰
却仍写下,仍赴约,仍……
吻别,夜夜。
缓慢的光
刘文邦
深冬,阳光穿过云层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这与麻雀飞行的速度有些相似
有些时间被冷住,成为标本
供来来往往的风瞻仰
有时冰会照见人间模糊的身影
不过也是从缓慢开始
然后从缓慢结束
仍会有一些光从窗玻璃上透进来
缓慢而坚定
父亲仍沉默不语
他眼里的光越来越少
他动作缓慢,需要借助我才能
翻身,抬头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一个老人
竟变得如此艰难
我喂进去的水越来越少,他吞咽的速度越来越迟缓
有时他停下来,仿佛这一切对他无动于衷
我试图用录音机里的老戏曲唤醒他
他的眉头也只是轻微地舒展一下
我把他的头搂在怀里,这简单的动作
竟让他微微睁大了眼睛
扛大海的人
无尘
她们在我的纸上行走
顺着文字,走进石头内部
从扬起的石屑中
我听到海枯石烂的声音
那些扛锄头、挑畚箕
带着薯干爬上石头的女人
把浩大的绿水还给山岫
在空悬的人间种下一朵朵白莲
把那些从精神上冒出的水分
注入天地间……
石头已成传说
石匠的孩子们
从春风里,重新长出来
火车
张广超
很多时候,我感觉火车是蛇
卷睡在时间抽屉里
它,代替远方
时隔多年,运载我参军的绿皮车厢
不知去向
站台上,我总习惯挥手
种植泪的种子
初伏雨伏伏雨
姜博瀚
蝉声停了,修草工人的机器停了
初伏雨淋湿大地,紫木槿嘀嗒水滴
湿漉漉的国槐花落一地,铺展小径的蝶翅
如祖父老屋栽下的树,形体硕大,苍穹
之下,槐米挂枝头——那时,我
还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年。那时,爬树上房
总在夏天,骑在树杈撸槐米,我已吻了多年
的香气,金黄的花朵,星星点点,盛夏七月
它纯洁、浓郁、柔软,如母亲身上的
碎花布料。伸手一搓,这是我最喜欢看的颜色
偌大的村庄,母亲的穿着融入了植物和自然
它散发的语言:清新淡雅、芳香迷人。
我听到年轻女人,手牵着孩子捡槐角的笑声
从树底下走过。村庄,正在一场一场的
伏雨下下来。那么安静如梦。
微笑
刘婷
他进来的突然
明显感觉得到他的羞涩
他管理着自己的眼睛
我想起教养这个词
他认真地吃着食物
倾听答复
尼泊尔餐食他用了餐具
下午茶时间
短暂的凝滞后
他眼里的柔光罩住了来者
泄出的情藏在浅浅的微笑中
瞬间淹没了身边的人
河啊,你还曾记起我的祖父
王迪
一生也没有弄懂
河流的肆意与拘谨
是因为前面开路的河道
还是左右逢源于筑堤的两岸
河流,从小溪沿着自己顽皮的思路奔跑
波浪翻滚,生怕被人落下
哪个水在前,谁是谁的牺牲品
哪个水在后,谁又是谁的赢家
我,想起溺亡的我
两手不停地拍打着水
双脚紧蹬也蹬不到水底的泥
水,一口一口进入嘴里
爷爷把窒息的我
搭在老黄牛的脊背上
头,朝下
牵着牛,一圈一圈地倒控
一位白胡子老头用三代安福的命
把我的魂换回来
每每涉水江湖
总感到,异乡的水里
有一位向好的牛鬼驮着我
漂泊在,生的行云里
蝴蝶
廖松涛
被青春下了迷药
困在时光中舞蹈
有一种蝶泳叫飞
淌过了花海
每当风儿吹过你的脸庞
那是蝴蝶扇动的翅膀
围炉煮茶
兰亭
陈皮白茶坐在中心,并非就是中心
沙糖桔糊了,板栗炸了一下,花生跳了两跳
在边缘的,并不一定就是边缘
身外无物之人,站在宇宙任何一点
都是太极。生龙鱼,生飞鸟
深秋,想到那朵桃花
孙殿英
为你心颤,共你灿烂,因你生暖……
仿佛我就是与你同枝的叶子
在你离开之后
时间慢慢稀释掉,我的
留恋、坚守和追忆
你激发起来的,我内心的春潮
慢慢平息
我浑身、满心的盎然蓬勃
逐渐褪色,木然
任由叶的边缘缓缓干黄
任由叶身
增加着星星点点的枯斑
我已接受了现实,放弃了幻想
散尽眼里的光
原来的坚持
已经完全变成现在的顺从
我俯仰,摇摆于季节里的风
如果风稍微大一点儿
我就随风而去
本辑组稿:孙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