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商业认知,解读财富密码」
本文是万叔的第606篇原创
王富贵问万叔,吴晓波和罗振宇的年终秀,你看了吗?
吴晓波好像,是最后一期了。
啊?
万叔有点可惜。
因为吴晓波是少数,能把商业逻辑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代,写的很清楚,还写得很有意思的作家。
2015年那会儿,吴晓波就办过书友会。
当时,万叔还是吴晓波广州书友会的班子成员。
有一次,吴晓波和我们合影,1米9的身材,显得高大而帅气。
而这个年终演讲,也是他最先办起来的。
一开始罗胖对他有模仿,也讲一些宏观大事商业策略什么的,结果后来发现,不要用专爱好,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罗胖被封为行业明灯,说谁谁死。
所以后来,风格改成了商业小清新,讲具体的故事,也算是找到了自己的赛道。
而吴晓波也把受众,瞄准了有付费能力的企业主,王富贵说,他已经听不懂了。
这段时间,年终秀恶评居多。
但万叔不这么看。
站在商业的视角,并不是因为,年轻人不再喜欢看他们。
而是因为,不喜欢看他们的年轻人,逐渐掌握了社会话语权。
在自媒体时代,有了发声的权利。
时间倒回到10年15年以前,我们年轻的那会儿,我们是没有在公共平台上发声的渠道的。
所以当时的年轻人,只能选择一个,媒体、名人做的嘴替,支持他们。
所以呢,是个造星的时代。
而现在,是人人都有15分钟高光的时代。
但这种恶评,影响他们赚钱了吗?并没有。
除了那一小波,不能说,可以封杀舆论的力量以外,所有的知名人士都需要有把自己亮在聚光灯下,供人评判的觉悟。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日常。
不是以前那种,中心化媒体,统一的声音,不是那个时代了。
作为名人,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言行,都可能被大众,拿到互联网平台的尺度上去审视。
很多私下可以说的,小圈子可以说的,有共识的地方可以说的东西,在平台上不能说。
因为基准线不同。
比如吴晓波的价值观,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乐于分享贡献,反对屌丝文化。
在有一段时间里,大学生、文化人以屌丝自称的时候,这个口号是有过争议的。
万叔当时记得,各地的书友会和新成员,一起在网上讨论,最后吴晓波老师亲自拍板说,我认为这一句应该留着。
吴晓波的骨子里,还是有一些知识分子高傲的。
当年提出的口号,三个一,我要一年出一本书,一年买一套房,我们这一代人要平均活到100岁。
也是万叔后来4个1的灵感来源。
在互联网全面铺开流量红利的时代,吴晓波和罗振宇,一度半只脚跨进的上市公司的。
但a股最终守住了底线,没让以人为核心的企业上市融资。
那是个流量汹涌,世界被拉平的年代。
你可以在网上听见吴晓波,看见易中天,各种各样的大咖,都在网上贡献他们精彩的知识和专业。
而这个时代的互联网,是碎片化,圈层化的。
普通人只能听见大佬们公开场合的演讲。
再私密一点的,不好意思,得加钱。
万叔觉得,这既是互联网商业化繁荣的结果,也是互联网圈层极高道德基准线的使然。
用钱用价值观,拆分成一层一层的圈子,标好了价格。
也让真话,只能在小圈子里传播。
互联网的开放平等包容,也就持续了10多年。
另外一个原因,万叔觉得,吴晓波不再做跨年演讲,是因为他赚钱的基准线变高了。
做一个业务,一定是由于这个业务,投入产出是最高的。
不做一个业务,也是因为有新的业务,投入产出比更高。
愿意给吴晓波付费的,全中国也就那么,几十万的核心企业家群体。
而其他的都不是他的精准粉丝。
有数据,没价值。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那种百万千万粉的大v,未来越来越难产生了。
数据开始给一个个的流量,一个个的账号标上价值,精准的推送到每一个可能付费的直播间里。
所以不止世界在收缩,互联网也在收缩。
人到中年,就会越来越明白,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在这条路上,罗振宇和吴晓波,选择了不同的方向。
罗振宇还有10年的演讲,他会不会做下去?会。
会不会有人骂,会不会慢慢的没人看?会。
但他依然会做下去。
你拉长历史的眼光,100年300年以后,如果还有人提到罗振宇,会说他坚持了20年做跨年演讲很牛逼?
还是会说他的跨年演讲,越来越多广告了,数据越来越差?
后者,会随着历史时间的流逝,更先一步成为垃圾数据。
罗胖把这个事,已经想明白了。
吴晓波选择了著书立言,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写书上,为自己积累传世佳作,弥补腾讯传、茅台传的口碑。
还是在乎,那些哪怕是不付费的人,对他评价的。
最后的压力,来到了刘润老师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