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商业认知,解读财富密码」
本文是万叔的第612篇原创
今天去了一个项目上,抓项目进度。
万叔检查完项目方案以后,问项目经理,你的方案,X部分,怎么没有按照之前我们讨论的框架来,省略了很多内容?
经理说,之前我们讨论的,是关于战略和业务的规划。
但是后来跟客户讨论,他们觉得这个规划不落地,所以希望帮他们把业务写得具体、落地一些,多一些资源规划。
所以这些测算和过程,既然不交给客户看,就省略算了。
万叔没压住自己的脾气,直接拍了桌子。
这么大变动,你怎么不跟我讲呢?!
经理说,我觉得一直进行得挺顺利的,而且你也没问,所以最后把钱拿回来就可以了,我有这个信心。
发现他没听懂之前的话,万叔把经理的电脑转了过来,开始问。
你这个业务数据推论的依据是什么?
你这个结论怎么只有两个支撑,经典分析理论里最重要的那个支撑论据呢?
你这个劳动生产率的数据,跟我认知的不一致,把客户这边的原始数据找出来给我看……
万叔在工作的时候,是有压迫感的。
而且逻辑清晰,一般人还说不过,经常被怼得哑口无言。
经理一开始还跟着一个个的回答,后面就撑不住了。
说,如果按照你这个要求来搞,那我搞半年也搞不完!
万叔说,你出去抽根烟,冷静冷静,完了再回来,我跟你说一下。
说着就让王富贵把他带出去了。
等了一小刻,项目经理回来。
万叔深吸一口气,说你过来,我跟你讲一下,为什么我会生气的原因。
你的逻辑是,你更懂客户,你信息更多,你跟客户接触更多。
所以你把原来定下来的路径给扭曲了。
你觉得只是因为没跟我讲,所以我生气,不是的。
假设这个事情是真的。
还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个,说和写的问题。
客户要交付的东西,是我们写在合同里的。
你这个事,是客户跟你说的。
孰轻孰重,你心里要有数。如果客户讲的这个,是真的,重要的。
你能不能在我们的项目确认函里面,让客户书面写一份,以后做依据?
第二个,工作量的问题。
你这种砍掉一部分内容,在我看来,是标准动作没有完成,就去搞加分动作。
如果你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完成工作,再多做这一部分,锦上添花,我觉得没有问题。
但如果是破坏了,经过无数项目验证的结构,给他们做这个事情,我看起来,会不会有你偷懒降低工作量的风险?
你自己思考一下。
第三个,是责任的问题。
我们一起定下来的报告框架,都是根据前期调研,客户战略讨论会纪要,外部对标的情况定下来的。
如果没有新信息,我是对这个报告负责的。
如果有了新信息怎么办?
你应该跟我沟通,我来做判断,信息传递到位了,谁决策,谁负责。
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做决策,后半句是什么?
是让做决策的人担责任。
你不担责任,或者说只承担有限责任,自己就把决策做了。
而且目前来看,做得不漂亮,各种漏洞。
这就是我最生气的地方。
万叔说,咨询不像我写公众号。
公众号是你写得不好,短视频拍得不好,下次改正,不断迭代,就可以了。
咨询是客户花了大价钱,希望得到的,就是你最高水平的东西。
所以容错率很低。
低容错率,带来的是高溢价。
就像公众号上写错一个字,和出版的书上写错一个字,事情是一样,影响完全不一样。
这是不同的商业模式。
所以,我们的咨询方案,不能心存侥幸,必须要禁得起专业的拷问。
客户付款,只是项目的最低标准。
续单和超预期,才是要追求的地方。
不过话说回来,咨询这个业务,正因为这样,做不大。
麦肯锡算是行业的金子招牌了,一年大概100多不到200亿美金的营收,4.5万人。
毕竟是个手艺活。
而互联网行业,比如腾讯,10万人,接近900亿营收,人效比麦肯锡要高两倍。
而进入麦肯锡的难度,比进入腾讯高了N倍。
再比如说博商那些,靠互联网讲课的,比如张琦,一年就赚了1个多亿。
这就是行业的不同。
跟能力、努力,不成正比。
现在看起来,咨询行业10多年,练就的是逻辑能力,业务选择能力,学习能力。
这些复用的能力,加上互联网锻炼出来的网感,客户感。
才是搭上新时代客船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