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咳痰问题,用大米就能处理,吃法有讲究,很多人都不知道

健康   2024-10-10 21:02   广东  

本文导读 

痰,是身体的警报器!


大米,是我们饮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几乎贯穿了每个人的一日三餐。


无论是北方的米粥、南方的白米饭,还是各种各样的米制食品,如年糕、粽子、米粉等,可见大米都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存在。



从中医的角度看,大米味甘、性平,不像其它食物总是有点偏性,它中正平和,正好满足中医认为的人体健康需要保持「中正」,因此大米日常吃、常常吃,对身体都是很好的。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大米也能用来调理一些身体上的不适。


今天就围绕「痰」这个话题, 跟大家讲讲大米可以怎么吃


不过在吃之前,我想大家搞清楚「痰」究竟从何而来。


很多人治痰都有一个误区:只盯着「肺」来调理。而是实际上,痰的问题跟「脾」和「肺」两个脏腑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中医学里是这样描述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吃进去的东西都需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当脾胃的消化能力不够, 或者是消化不及时的时候,这些食物就没办法转变成营养,它们堵在身体里就容易变成痰湿。


又因为肺有通调水道的能力,脾胃生产的水谷精微都会先运输到肺脏,因此这些痰湿物质,也跑到肺这里来,最终通过咳痰的方式向身体发出「警报」。



咳出来的痰,不同的形态,也代表了身体内部不同的状态:


如果痰白滑而量多,容易咳出者,属湿痰,主要是脾虚所致;如果痰黄黏稠,不易咳出者,属于热痰,主要是肺中有火,灼伤津液所致;


讲完了痰的成因,再回归今天分享的主题,大米的2种不同的吃法。


第一种,炒米煮水。


具体做法就是把大米用锅炒到焦黄的程度,再倒入开水,煮开之后把水倒出来,喝掉。


这种吃法,适合痰白滑、且量多的人。


因为传统医学里面认为「焦香入脾」,炒米的焦香,善入脾胃经,能帮助运化,增进食欲,醒脾燥湿。


此外,大米炒到焦黄,原本粘腻的质地被改变,变得蓬松干爽,有燥性。就好比一台脾胃烘干机,能把水湿积堵都代谢出去



第二种,煮粥喝米油。


做法更加简单,把大米以及适量清水加入到锅中,大火将水烧滚开后,转慢火焖煮。当粥煮成粘稠状时,可以见到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这就是米油了。


这种吃法,适合痰黏稠,不易咳出的人。


因为痰之所以咳不出,就是因为身体里面阴津不足了,没有足够的润滑剂,痰就无法顺利排出。而米油就能够帮助我们补充人体损耗的津液,在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米油,力能实毛窍,蕞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也。」








大米,这样一种大家每天都在吃的食物,居然也能成为调理身体的「好工具」。


但其实我们生活过中,不止大米,还有很多食物和技巧,都可以帮助我们调理身体上的问题


比如受寒后感觉胃痛时,可以吃点烤焦的面包,或者把家里的盐巴用毛巾包起来放进微波炉加热后热敷,也都能帮助缓解不适。


这些方法,都是林杰老师在《中医肺脾调养课》里面分享给同学们的法子。


「三分治,七分养」是林杰老师提出一个观点,他希望大家通过听他的课,学会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饮食、手法、运动等,就能把身体养好,而不是等到病了才来向医生求救


-广告-

如果你也赞成林杰老师的观点,或是想跟着林杰老师学习更多调身体的方法,欢迎来听这门《中医肺脾调养课》一共16节视频课超200分钟的课程时长


↓长按海报,识别二维码即可购课↓


✨课程亮点:


1、没有复杂中医理论,只有实用的技术


林杰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清晰易懂,把中医知识融入生活的「衣食住行」,即使没有任何中医基础,也能轻松听懂学会,更有捏脊、揉腹、艾灸、刮痧、食疗等多种简单易行的干货技巧分享。


(*老师往期课程板书分享)


2、知识导图+课后小测,带你温故而知新


每节课配有知识要点学习导图,协助你整理课程思路,随时随地高效学习;配合课后测试题,重新加固知识点。



3、助教群内+直播答疑,学习思路更清晰


邀请林杰老师弟子入群,担任助教老师,及时为群内学员答疑解惑,并且安排主题答疑直播,提供更多好用的中医调养小窍门。


4、支持回听,学习时间安排更灵活


购买课程后,支持反复回听,不限时间次数。学习安排更灵活,帮助你更好地巩固所学,加深记忆。


版权声明:
1.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3.部分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今日编辑:小嚯 


 或点击阅读原文 重新认识肺和脾

答摩家庭医生
答摩健康是梁冬先生创办正安文化旗下子公司,一个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家庭健康实训」平台,让每一个家庭拥有健康守护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