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之后,中产家庭还要给孩子规划出国路线吗?

乐活   2024-11-07 12:31   北京  


前些天,我参加了一个老同学组织的聚会。


本想着她的圈子我可能不认识,没想到碰到了好些个熟人,竟然还有我老家高中的学妹也做成了一个大博主,缘分太奇妙了。


在北京聚一次很难得,大家聊得非常开心,过程中有件事挺有意思。


好些朋友知道我在做自媒体,也知道言言的英语水平不错,纷纷建议我给言言“规划”一条国际路线,早早出国读书。


英语好=出国,大概是最顺理成章和最理想的选择。


其实,原先的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这几年写公号、带孩子出国游学,见得越多,越对国际路线祛魅。



不是说这条路不对、不好,而是越来越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和完美。


昨天的美国大选,结果大家已经看到了,其实不论是谁,未来对方的政策一定是更加遏制中国的发展,理工科和高精尖技术的学科,根本不会轻易开放。


前段时间东北某城市美国留学线下招生会,现场一水儿社会学哲学招生,几乎全部为人文社科专业。

交流变角力,真金白银的花出去不见得孩子能学回真本事。


另外我发现,父母规划、中产家庭的托底,在现实环境面前,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能让事情变得更容易,甚至结果可能存在巨大偏差。


至于为什么,我今天来说一说。



01

承认知的局限性



作为家长,我觉得首先、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承认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局限,认知上的不足,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去做“全能的神”,打破全能的印象才能获得更和谐的亲子关系。


承认这一点便能意识到,凭借我们目前的认知、眼界和能力,没有办法帮孩子规划未来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路线。


举个非常实际的例子。


我,湖南一所重本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外企市场部工作十多年,同时自媒体博主六年,从毕业开始没有从事任何本专业相关工作,但专业之外笔耕不辍码字几百万。


这条路线是我的父母规划出来的么?不可能。


在他们的认知里,从来没有“自媒体博主”这五个字,所有对职业的想象包括但不限于公务员、老师、银行职员、科学家等等。


按照父母的逻辑,我这是走上了一条“离经叛道”的路,不仅没听说过这个职业,听起来还有些不务正业,更别提生活保障。


这不怪他们,因为这种职业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根本就不存在,甚至早十几年,在我的认知里也没有自媒体的存在,更别提做博主的想法。



每个人的认知都来自于自己的实践、经历、环境和教育,而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如果在接下来成长过程中,认知没有大跨步地跟上,那么去规划孩子未来的路线,无异于刻舟求剑。


但话说回来,能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很难,但也是一种进步。


前些天言言学完编程课后,问我:

学编程未来可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很坦诚地说:

“以我目前的认知,编程是未来很多职业的基础,一定会大有发展;但具体怎样应用以及你目前遇到的困难该怎样解决,我的确不清楚。”


“我能做的是支持你的选择,并且留给你自由探索的空间。”


所以嘛,中产阶级不要总想着给孩子托底,没有人是万能的,别用过去的经验去指导面向未来的孩子。


上次还有姐妹问:

“如果我的认知不足,那么找规划专家来指点一二,不就行了?”


我还真和老赵讨论过这件事。


2024年某报考头部网红博主最推荐的专业首位便是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一时间相关专业报考人数激增,甚至出现了二三线学校相关专业疯狂扩招的形式。


而实际就业情况似乎并非如此,从2017到2024,计算机专业招聘人数呈缓慢下降状态。


(数据来源:数据团+)


供需关系终究处于变化之中,当所有人都走上一条所谓“捷径”,这条路一定会变得泥泞不堪。


这就好比国庆节的高速公路,人人都以为提前一天出发会避免堵车,人人都提前走,最后的结果便是9月30日晚大家都堵在高速路口进退两难。



这便是规划的不可控性。



02

承认变量的存在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提出一个貌似荒谬的论断: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可能会在德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他给出的原因是:

“蝴蝶扇动翅膀造成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经过时间的放大都会造成剧烈的变化。”


也就是,即使我们完全知道了运动的规律,过程中任何输入上的细微差别,有时也会造成系统随后运动的极大不同,使长期预测变得不可能。



科幻小说《三体》的设想和蝴蝶效应背后的混沌学系统,有着相似的理论依据。


对此,中国老祖宗有现成的解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讲的便是这件事。


为什么要说这个理论?


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使我们给孩子的路线规划得非常清晰,甚至可能出现的状况全都提前想到,结果依然有可能不尽如人意。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例子。


在一篇高赞回答中,答主从女儿小的时候便规划了一条路线,考上顶尖大学。


当然,这并不是完全没依据的空想。答主和妻子同是Top985毕业,答主更是各种奥赛金奖选手,家学渊源,环境熏陶,认知格局和资金优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而女儿在幼时表现出的天资聪颖又给了答主极大的信心,以为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规划。


没想到,从初中开始一切就出现了偏差。


先是打算走国际路线,上私立学校,小学时还没有太大变化, 到了初中孩子成绩便出现了下滑;

等到高中,孩子勉强维持中等,突然又想回归公立路线,放弃出国,于是转公立高中;


考上一所外地211之后,孩子又准备出国深造,重新学习语言,申请国外的学校。


若说原来的计划是一条清晰的轨道,那么实际的进程中,孩子可谓处处踩雷。


面对混乱的结果,答主没有沮丧,相反从无序到趋于稳定,他看到了关于孩子人生这本书,越读越精彩。


因为最后的一切,不是家长规划的结果,而是孩子从迷茫到逐渐成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孩子,是人生中最大的变量,接受变化,及时调整,是比规划更重要的功课。




03

承认底层能力



有姐妹可能会问: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完全不需要给孩子规划,任由他们随意生长么?”


当然不是。


无规矩不成方圆,从个人到国家,都需要有目标有规划,才能一步步踏实走下去。


只是,规划的形式和内容不同。


A.做短期规划,少看长期


短期规划叫规划,太久远的设定只能算梦想。


大家可以给孩子做短期规划,比如2年内通过ket,pet考试,参加某某白名单竞赛等等,这样的规划不仅清晰实操,还能直接指导行动,获得成就感。


B.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


没有什么考试可以“一考定终身”,就像前面答主的女儿一样,无论何时都有继续学习,改变命运的期待,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才是打破死板路线的有力武器。


我经常会问言言:

“你喜欢不喜欢学习新知识,是不是喜欢学习?”


每次,当他给出肯定的答案,我认为便足够了。无论未来出现任何偏差,我相信他都能逆风翻盘。


C.给孩子留一条“缝”


做规划意味着人为打造出一个封闭系统。


当系统建造完毕,我们会立刻划分清楚,哪些是有用的事情,哪些是会导致计划偏离的无用之事,只允许孩子在系统内活动。


而那条缝隙,便是允许孩子独立意识的存在。


举个例子🌰


我的父母虽不理解自媒体,但他们从不置喙我的职业选择,并且保持最基本的尊重,给我非常多的容错空间。



当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当自己无法理解别人的选择时,不说话比瞎规划,要好得多。


话说回来,尽管对留学已经祛魅,一个北大本科后来去美国读研,现在在北京创业的朋友帮我梳理了一下关于出留学这件事,他把留学分为三个阶段:


1.0时代:国内外收入和生活差距巨大,出国移民能够直接改善生活 ;


2.0时代: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拿到国外文凭,回国更有竞争力 ;


3.0 时代:也就是现在,出去花了重金,回来就业可能还没有国内重本有优势。


还有大家以前总认为是捷径的用香港身份参加华侨生联考的操作,最近实操的朋友告诉我,这条道上已经挤满了人,那种400分考清华北大的事情,已经是很久以前的旧闻了。


认知和现实,总是时时刻刻更新着,我们更应该向前看,而不是频频回头。


前几日看《十三邀》,前面有一段话,虽然是广告语却深有感触:


“你总需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时间,

独自观察山茶花的绽放;

在古老的剧场,

追问功利与正义的问题;

在通往世界的途中,

自我反而日渐清晰。”


人生充满不确定的意味,需要在探索中不断修正,任何严格而又刻板的规划都会最大消解这一段旅程的趣味。


我是这样想的,也相信有姐妹会和我产生共鸣。


以上,共勉!




姐妹们小小优趣还在团哦。


这些年陪言言学英语从启蒙到进阶,我的手机和PAD里就没缺席过小小优趣APP!从最开始迷住言言的《sss慢速英文儿歌》《小猪佩奇》《猴子修理工》,到后来的《Billpi叔叔》《OKIDO》《神奇校车》...小小优趣陪伴言言走过了整整六年时间。


APP里包含10000+适合英语启蒙的儿歌、分级动画、纪录片和100+部亲子电影,全部由专家在全球严选,内容优质没得挑!



根据我和言言的使用经验,我的建议是:


  • 如果家长有时间和精力帮孩子规划学习资源的,就选普通VIP;

  • 如果家长没时间做筛选规划工作,这个SVIP成长会员卡就超级合适!


小小优趣APP会员团购地址


团价:288起

点击小程序,即可购买👇


双十一大促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需要的姐妹不要错过这次。


言仔好忙
分享言言日常学习,与喜爱言言的麻麻爸爸们一起交流育儿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