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得带孩子上医院,要我说这事儿医生真的管不了

乐活   2024-11-13 11:15   北京  


姐妹们,今天中午12:00,直播间开团王进平老师的思维素养课程,怕姐妹们没看到,我真的只能再高呼一遍,大家快点击预约,到时候微信会提醒,以免错过。



这次开团的是寒春班的名额,数量不多,需要续课和之前错过的姐妹,都要抓紧时间。王老师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我怕到时直播间又是秒光状态。


如果大家对课程还有疑惑,也可以来直播间和我聊聊,我会详细帮大家做解答。


咱们不见不散!



以下是今天的正文。


前几天,朋友问我一个问题,给我难倒了。

事情大体是这样。


朋友和我说,最近想去看医生,原因是10岁的娃的脾气特别大,短时间内发生几次冲突,还被老师找了家长。


家长详细询问了整个过程,首先承认孩子错误在先,先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是不对。


但深究原因,孩子也并非无理取闹。


第一次是对方先欺负别的同学,孩子看不过去上前阻拦,过于热心肠而惹火上身;

第二次是另一位同学反复言语挑衅,孩子实在忍不了,直接还手。


朋友赔礼道歉,态度诚恳,家长层面来说事情圆满解决。


可娃不干了。

为什么?凭什么?


孩子不服气,流着眼泪和妈妈说:

“告诉我不要被人欺负的是你,打回去之后批评我的也是你!”



这下尴尬了,那些话朋友还真说过,孩子选择用魔法打败魔法……


思来想去,朋友决定去医院求助心理科医生,去之前问我的意见。


怎么办暂且不说,但我知道这肯定不是医生能解决的问题。


我是这样想的。



01

无法回避的情商教育



朋友认为自己尽到了家长的义务与责任,孩子认为自己也听了妈妈的话,可为什么还是发生了冲突。


其实,我觉得中间缺少了一个环节——情商教育。


一提到情商,普遍会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不需要情商教育。


小孩子懂什么情商,自由自在最好,有些事长大了自然懂。


这种属于“放养式”生长,“长大”就是万能灵药。

比如长大了就不是熊孩子,长大了就能学懂数学。


总之,长大了,一切都能解决。

殊不知,静待花开的前提是精心培育,浇水施肥,而不是放任花朵的生长。




第二种,认为情商是社会“潜规则”那一套。


三分嘴甜、三分眼力见,再加上三分小聪明,就是情商教育。


之前有新闻报道,某市小学生竞选班长,提前几天拉票、送礼物,甚至利益交换,大概就是所谓的“情商教育”。


其实,在我看来,本质上,高情商应该是用合理的,不损害任何人的方法,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达成目的,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到舒坦和自在。


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多少接受点情商教育,而且也没那么难。


我和言言讨论过类似的话题。


有一次看过土豆逗动画片后,我问言言:

“如果班级物品被损坏,老师在课堂上问是谁弄的,而你恰好知道是好朋友弄坏的,你会怎么做?”


在外企工作时,培训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你发现你关系不错的领导,有违反工作准则的行为,你会不会上报?


它本质不是“告密”的问题,而是考察员工在价值观和个人情感产生了冲突时的处理态度。


言言纠结了一下小声说:

“我会告诉老师。”


我接着问:

“是不是一定要告诉老师呢?还有没有其他选择呢?”


言言说:

“可是你告诉过我要诚实,不能说谎。”


这时,我提醒言言注意几个要素——好朋友、课堂上,这些因素累积在一起导致在课上直接说出朋友的名字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最后,我俩经过讨论,达成的结论是课堂上不公开,但私下里带着同学去找老师承认错误比较好。这样既做到了自己诚实,也帮助同学改正问题,同时保留了好朋友的面子。


说回朋友家的娃。


十岁,正是正义感和规则感极度强烈的时期,此刻他们身上最宝贵的,也是成年人求而不得的品质,便是“初心”。


保持初心的同时,又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这才是大智慧。

当然,情商这条路上,成年人也还需修炼,只能说都还需要时间。


但不管怎样,指望医生,还不如指望上香。



02

“拧巴”的教育



说完理性的,咱们再说点感性的。


姐妹们有没有发现,这件事中孩子的话挺值得咱们大人反思——为什么我们总是教育孩子一套,但实际行动起来要求的又是另一套?



类似的还有👇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父母说:

“家里的事情你不要管,不用操心钱的事。”

成年后,“快找个好工作,有前景赚钱多。”


有人说这是中式教育的拧巴,是本土特色。


要我说,倒也未必。


这不是什么中式教育的拧巴,而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冲突,是成年人内心憧憬和真实社会的冲突。


告诉孩子要诚实,是守住本心;

希望孩子要圆滑,是怕他们受伤。


淋过雨的人,总想为别人撑一把伞。当我们成长中一路受到现实与理想的冲击,颠沛流离,就更希望这些苦孩子们能少吃一点。


所以这不是拧巴,这是全天下所有老母亲那患得患失的一颗心。


只是,在育儿这条路上,我们还需要一些智慧,在两极反转中间,给孩子留出过渡的时间与空间。


比如,从小不让娃操心钱的事情,那么职业规划教育需要及时补位;

希望孩子在初心和圆滑之间平衡,那么平日里就多一些关于情商的讨论。


家长的陪伴,就是挡在孩子与现实中间的一堵墙,我们把他们和社会隔开,遮风挡雨,可终有一天,世界真实的样子会袒露得一览无余。


到时候需要直面现实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有人说这一生最理想的状态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善自嘲而不嘲人。


这等高人的境界确实很难达到。

平凡如你我,在带娃这件事上,都还要继续修行。


以上,共勉!


言仔好忙
分享言言日常学习,与喜爱言言的麻麻爸爸们一起交流育儿心得。
 最新文章